

1.形容理財得法﹐錢財充羨。語出《新唐書.劉晏傳》﹕"諸道巡院﹐皆募駛足﹐置驛相望﹐四方貨殖低昂及它利害﹐雖甚遠﹐不數日即知﹐是能權萬貨重輕﹐使天下無甚貴賤而物常平﹐自言如見錢流地上。"
1.《漢書.夏侯勝傳》"經術茍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后以"芥拾"指輕易地取得。
1.輕視。
1.《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季郼之雞斗,季氏介其雞,郼氏為之金距。"孔穎達疏引鄭司農曰"介,甲也,為雞著甲。"《史記.魯周公世家》作"季氏芥雞羽"。裴髎集解引服虔曰"搗芥子播其雞羽,可以坌郼氏雞目。"后因以"芥羽"指用以角斗的雞。
1.《莊子.逍遙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陸德明釋文"芥,小草也。"后因以"芥舟"比喻小舟。
有機化合物,化學式(c2h4cl)2s。無色油狀液體,有芥末或大蒜味。有劇毒,能引起皮膚潰爛,戰爭中曾用做毒氣。
1.《維摩經.不可思議品》"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無所增減,須彌山王本相如故。"后因以"芥子須彌"喻諸相皆非真,巨細可以相容。
1.屆時。
1.登程,上路。
到預定的日期~務請光臨。
1.停留,止息。
1.大圭。
1.亦作"玪人"。
2.古代善于涂刷墻壁的人。
1.亦作"玪抆"。
2.用泥涂抹。
在交界的地方樹立的碑,用做分界的標志。
1.一種用于劃直線的畫筆。
1.謂邊界相接。
2.指鄰近邊界。
1.劃分;區別。
1.猶轄境。
1.披甲騎馬。
1.界限或范圍。
畫直線用的木條,沒有刻度。
1.劃為一道疆界。
2.指行格。
1.廣東東部一種農歷十一月種,次年四月收成的稻。
1.指襯里,襯底。
1.劃斷;分開。
1.鎮書紙的文具。一般為木制,也有用玉石﹑象牙﹑水晶等為材料的。
2.即戒方。舊時塾師對學生施行體罰時所用的小木板。
1.境界;地界。
1.隔開。
2.猶界限。
兩國或兩地區分界的河流。
1.亦作"界畫"。
2.中國畫中以界筆﹑直尺劃線的技法,用以表現宮室﹑樓臺﹑屋宇等題材。
3.劃分界線;劃分。
①亦作界劃”。即劃分界線。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特指用界筆、直尺劃線的技法,主要用以描繪宮室、樓臺、屋宇等。②以宮室、樓臺、屋宇等建筑物為題材,用界筆、直尺劃線的中國畫。又稱宮室”或屋木”。
1.宋代紙幣"會子"的別稱。因由官府造鈔,分界(期)發行,故稱。
1.界域。或,同"域"。
1.疆界,國家或地域的邊界。
1.疆界。
1.隔絕。
1.謂介于石壁之間的白匹練。喻瀑布。
1.交叉路口。
1.謂任期到達規定年限。界,通"屆"。
1.在交界地方樹立的牌子,用做分界的標志。
1.邊界。
1.劃破。
1.作為分界的墻壁。
1.界限明顯貌。
1.劃分地界。
1.猶沙界。指多如恒河沙數的世界。語出《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士。"
兩國或兩地區分界的山。
1.邊界前緣;交界的地方。
定義的舊稱。
1.接天。極言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