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車轍,車輪軋的痕跡。
2.
名詞
行車規(guī)定的路線方向。
3.
名詞
戲曲、曲藝唱詞所押的韻。
4.
名詞
(北京話)辦法;主意。
1.
車輪碾過的痕跡。
1.出自《管子·小匡》平原廣牧,車不結(jié)轍,士不旋踵,鼓之而三軍之士視死如歸,臣不如王子城父。
2.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3.出自《辨亡論》喪旗亂轍,僅而獲免。
2.
道路。
1.出自《奉答內(nèi)兄希叔》詩駿馬思長坂,柴車畏危轍。
2.出自《石闕銘》前賓四會,卻背九房,北通二轍,南湊五方。
3.出自《萬春圩圖記》〔圩〕廢且八十年,其間數(shù)欲治之轍,為游說所格,有司藏其議,一車不能載。
4.出自《原強》加以電郵、汽舟、鐵轍三者,其能事足以收六合之大,歸之一二人掌握而有余。
3.
行車規(guī)定的路線方向。如:上下轍;順轍兒;戧轍兒。
1.出自《九章·思美人》知前轍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4.
法則;規(guī)范。
1.出自《詠貧士》量力守故轍,豈不寒與饑?
2.出自《文心雕龍·頌贊》及魏晉辨頌,鮮有出轍。
3.出自《清史稿·禮志八》厥后定制,額駙及其父母見公主俱屈膝叩安,有賚賜必叩首,尋遠(yuǎn)古轍已。
5.
方法;辦法。
1.出自《茶館》我謝謝您!我這兒正沒有轍呢!
2.出自《中國諺語資料·一般諺語》七嘴八舌,遇事沒轍。
6.
比喻錯誤或教訓(xùn)。參見“前轍”。
1.出自《履園叢話·舊聞·鐵面御史》郭曰:“向來上官要錢,卑職無措,只得取之於民。今大人如能一清如水,卑職何敢貪耶?”公曰:“姑試汝。”郭回任,呼役汲水洗其堂,由是大改前轍。
2.出自《圣武記》額勒登保鑒前黃柏山、芭葉山之轍,不俟兵齊,乘賊未守備,即倉卒急攻,直逼巢穴。
7.
雜曲、戲曲、歌詞所押的韻。參見“十三轍”、“合轍”。
1.出自《普通話與方言》咱們漢語就有這種特點,就拿歌曲來說吧,唱哪一段聽起來都富于節(jié)奏感,有板有眼,合轍押韻。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wǎng)簾。
1.帝王的威嚴(yán)。
1.帝王的儀仗﹑侍衛(wèi)。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yán)。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nèi)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fēng)。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dāng)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lǐng)導(dǎo)。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guān)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