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車轍,車輪軋的痕跡。
2.
名詞
行車規定的路線方向。
3.
名詞
戲曲、曲藝唱詞所押的韻。
4.
名詞
(北京話)辦法;主意。
1.
車輪碾過的痕跡。
1.出自《管子·小匡》平原廣牧,車不結轍,士不旋踵,鼓之而三軍之士視死如歸,臣不如王子城父。
2.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3.出自《辨亡論》喪旗亂轍,僅而獲免。
2.
道路。
1.出自《奉答內兄希叔》詩駿馬思長坂,柴車畏危轍。
2.出自《石闕銘》前賓四會,卻背九房,北通二轍,南湊五方。
3.出自《萬春圩圖記》〔圩〕廢且八十年,其間數欲治之轍,為游說所格,有司藏其議,一車不能載。
4.出自《原強》加以電郵、汽舟、鐵轍三者,其能事足以收六合之大,歸之一二人掌握而有余。
3.
行車規定的路線方向。如:上下轍;順轍兒;戧轍兒。
1.出自《九章·思美人》知前轍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4.
法則;規范。
1.出自《詠貧士》量力守故轍,豈不寒與饑?
2.出自《文心雕龍·頌贊》及魏晉辨頌,鮮有出轍。
3.出自《清史稿·禮志八》厥后定制,額駙及其父母見公主俱屈膝叩安,有賚賜必叩首,尋遠古轍已。
5.
方法;辦法。
1.出自《茶館》我謝謝您!我這兒正沒有轍呢!
2.出自《中國諺語資料·一般諺語》七嘴八舌,遇事沒轍。
6.
比喻錯誤或教訓。參見“前轍”。
1.出自《履園叢話·舊聞·鐵面御史》郭曰:“向來上官要錢,卑職無措,只得取之於民。今大人如能一清如水,卑職何敢貪耶?”公曰:“姑試汝。”郭回任,呼役汲水洗其堂,由是大改前轍。
2.出自《圣武記》額勒登保鑒前黃柏山、芭葉山之轍,不俟兵齊,乘賊未守備,即倉卒急攻,直逼巢穴。
7.
雜曲、戲曲、歌詞所押的韻。參見“十三轍”、“合轍”。
1.出自《普通話與方言》咱們漢語就有這種特點,就拿歌曲來說吧,唱哪一段聽起來都富于節奏感,有板有眼,合轍押韻。
1.見"階閣"。
1.庭院前的竹子。
1.召致禍患﹔惹禍。
1.階石。
1.臺階。
①〈書〉臺階。②舊指官職的等級。③人們在一定的社會生產體系中,由于所處的地位不同和對生產資料關系的不同而分成的集團,如工人階級、資產階級等。
廣義指不同階級之間因利益和要求不同而產生的矛盾。狹義指剝削階級和勞動階級之間因利害沖突而產生的矛盾。當社會上存在著階級時,階級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要根據各種不同階級矛盾的不同性質加以正確的處理。
1.指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存在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的社會形態。階級社會有幾個發展階段﹕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社會﹐是由階級社會向無階級社會過渡的社會。
在有階級的社會里人的思想意識所必然具有的階級特性。這種特性是由人的階級地位決定的,反映著本階級的特殊利益和要求。
1.循序漸進的途徑。
1.街道。
1.憑借﹐依靠。
1.進升。
1.官階爵位。
1.階級﹐臺階。
1.臺階和走廊。
1.猶經歷。
1.禍害的開端﹐導致禍害。
2.指導致禍害的人。
1.階前的屋檐下面。
1.即蓂莢。瑞草名﹐夾階而生﹐故名。
1.官吏的等級品位。
1.臺階和當門的小墻。借指大門之外﹐庭階之下。
1.臺階。
1.臺階。
1.指升登高位。
1.分等次給予賞賜。
1.臺階兩旁所砌的斜石。借指堂前。
1.立于殿階下的衛士。
1.堂階和內室。喻指奧妙所在。
1.陛階和宮門。借指宮闈。
2.借指朝廷。
1.臺階。
1.廳堂。
1.臺階前的庭院。
1.指官階資歷。
1.按等級排列的座位。
1.臺階和廊廡。
1.階下的席位。
1.比喻對某門學問尚未入門的人。
舊時指在公堂臺階下受審的囚犯,泛指在押的人或俘虜。
1.官職。
1.臺階與中堂兩側的廂屋。借指殿堂。
2.專指臺階。
3.官階的次序。
1.仕進之路。
1.官吏的品級。
1.臺階。
1.臺階和屋檐。指進門處。
1.在階前迎接﹐表示敬意。
1.猶門路。
1.庭階堂宇。
1.憑借﹔攀附。
1.官階和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