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代詞。指示或代替比較近的人、事物或處所。
1.出自《商山路驛桐樹昔與微之前后題名處》詩笑問中庭老桐樹,這回歸去免來無?
2.出自《聲聲慢》詞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3.出自《奈何天·慮婚》天生我這副面貌,不但粗蠢,又且怪異。
4.出自《文心》這種人簡直不懂得作文是怎么一回事,只當它是無謂的游戲。
5.出自《洛陽橋上》家離這不遠,一會工夫就能到家的。
2.
代詞。猶這么,這樣。有加強語氣的作用。
1.出自《從文自傳·我的家庭》由于爸爸的愛好,家中一點較值錢的寶貨常放在他身邊,這一來,便完全失掉了。
2.出自《胡琴的風波》你怎么這大的膽啦?
3.出自楚劇《葛麻》你老人家穿得這好,你看他穿得這壞,要是來個把客人也觀之不雅。
3.
代詞。指現在。有加強語氣的作用。
1.出自《月牙兒》我打扮得簡直不像個人,這才招得動那不文明的人。
2.出自《人民文學》您別生氣,我這就給您拿清涼油來。
3.出自《鐘山》他們評獎,早已分配了名額,排定了座次,卻叫我替他們出面,簽字生效,我這才逃到蓮房村來。
4.
代詞。猶這個。表示訓斥或夸張。
1.出自《西游記》你這猴頭,忒不通變。
2.出自《登記》這閨女!幾時把我的羅漢錢偷到手?
3.出自《笨人王老大》那是你的干糧,這人!
4.出自《傳統相聲集·打油詩》到第二天早晨一瞧,活該,人不留人天留人,下了雨啦!老三這高興啊。
5.
曲中襯字。
1.出自《謝天香》待道是顛狂睡囈,兀的不青天這白日。
2.出自《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四別·敘別》曲從來別恨曾經慣,都不似這今番。
3.出自《凍蘇秦》他是個祗候人的所為,可有那孟嘗君的這度量。
4.出自《詩詞曲語辭匯釋》這,語句中間之襯字,與作指示詞者異。
6.
助詞。表示語塞。
1.出自《兵變》這這這這!你的膽子怎么比粟米還小?
1.習射之亭。
1.竹名。
1.唐代宮中的一種游戲。
1.中藥名。草烏頭的煎汁。
1.射日。烏﹐烏鴉。古代神話謂日中有烏﹐故以烏指稱太陽。《楚辭.天問》"羿焉彃日﹐烏焉解羽。"王逸注"《淮南》云言堯時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墮其羽翼。"
見直線”(81頁)。
1.指鄉射禮和鄉飲酒禮。古代鄉飲酒禮之后舉行鄉射禮。《禮記.仲尼燕居》"射鄉之禮﹐所以仁鄉黨也。"孔穎達疏"射﹐謂鄉射也;鄉﹐謂鄉飲酒也……然射在鄉上者﹐欲明鄉射與鄉飲酒別也。"宋蘇軾《上清儲祥宮碑》"忠信不立﹐則射鄉之禮不能以致刑措。"一說﹐指大射禮和鄉飲酒禮。
1.即麝香。
2.香草名。
1.古代的一種巫術﹐認為射人畫像﹐可使其遭災禍。
1.喻威名遠震﹐使人畏服。《漢書.酷吏傳.郅都》"匈奴至為偶人象都(郅都)﹐令騎馳射﹐莫能中﹐其見憚如此。此為射像事。"《新唐書.郝玼傳》"虜大畏﹐道其名﹐以怖啼兒。"此為止啼事◇遂合用以為典實。
1.古代諺語。比喻僥幸求利而多次失敗﹐不如審慎從事而一舉成功。
1.古時的一種游戲。
2.射獵野鴨。
1.指傳說中蜮能含沙射人的妖異現象。
2.泛指因射而成的妖異或災難。
1.原指春秋楚養由基百步射中楊柳葉的故事◇用為善射的典實。
1.射箭的技藝。
1.古時的一種博戲。
1.指鄉射禮和鄉飲酒禮。
1.審察隱微難知的事情。
2.猜測隱語。
1.蜮的異名。
2.數學名詞。即投影。
關于三角形的任意一邊等于其他兩邊在這邊上射影的和的定理。即a=bcosc+ccosb,b=acosc+ccosa,c=acosb+bcosa。
1.相傳江南水中有毒蟲名蜮﹐人在岸上﹐影見水中﹐即以氣為矢﹐或含沙以射人。及著皮肌﹐其瘡如疥﹐中影者亦病◇因稱陰謀中傷他人為"射影含沙"。
1.猶射圃。
1.向天射魚。喻雖勞而必無所獲。
1.射御。馭﹐同"御"。
1.射箭御馬之術。古代六藝中的兩種﹐都屬尚武的技藝。
2.泛指戰術技能等武事。
1.即蜮。傳說蜮能含沙射人﹐故稱。
1.古妝飾名﹐即粉臉。
1.發散得很遠。
1.雅正諧和。
1.見"韶瀋"。
1.見"韶瀋"。
同韶光”。
1.明麗的光景。
1.指春景。
2.好時光。
1.猶聰明伶俐。
1.優美的舉止。
1.《韶》樂和鈞天廣樂。亦泛指優美的樂曲。
1.明亮開朗。
1.謂持續不斷地演習奏樂。
1.美麗,艷麗。
1.猶言俊逸開朗。
1.指青年時期。
1.聰慧;美好。
1.美色。
1.謂年輕有作為。
1.優美。
1.秀美嫵媚。
1.優美高雅。
1.美妙。
2.指年少之時。
1.美麗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