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將絲綿裝在衣服里(制成棉衣)。
2.
名詞
囊,口袋。
3.
名詞
絲綿衣服。
1.
亦作“帾”。
2.
用綿裝衣服。亦指綿衣。
1.出自《漢書·南粵傳》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遺王。
2.出自《說文·衣部》褚……一曰裝衣。
3.
指所裝的綿絮。
1.出自《說文句讀·衣部》以綿裝衣曰褚,此其本義也……因而謂所裝之絮為褚。
4.
囊袋。
1.出自《左傳·成公三年》荀罌之在楚也,鄭賈人有將置諸褚中以出。既謀之,未行,而楚人歸之。
2.出自《新唐書·樊澤傳》﹝澤﹞舉賢良方正,次潼關(guān),雨淖,困不能前。有熊執(zhí)易者,同舍逆旅,哀之,輟所乘馬,傾褚以濟,自罷所舉。
3.出自《先公墓志銘》八歲侍官穰下,據(jù)鞍吟詠,不廢編而置於褚中。
5.
儲藏。
1.出自《左傳·襄公三十年》從政一年,輿人誦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chǎn),吾其與之!”
2.出自《新唐書·儒學(xué)傳序》祿山之禍,兩京所藏,一為炎埃,官幐私褚,喪脫幾盡。
6.
古代棺飾名。大夫以上所用的形如宮室緊貼棺身的棺罩。
1.出自《禮記·喪服大記》飾棺……素錦褚。
2.出自《讀書雜志·荀子六》“無帾”帾,即“素錦褚”之褚。??帾皆所以飾棺,??在上象幕,帾在下象幄。
3.出自《文物》一六七號墓出土的保存基本完好的棺飾,由里外兩層細(xì)絹棺罩和中間一床編竹組成。緊貼棺身的為繡花棺罩,由數(shù)塊方棋紋和梅花紋絳紅色繡絹縫合,分罩頂和四面垂邊兩部分。罩頂長方形,四面垂邊為雙層邊緣,高14.5厘米,整個棺罩緊裹于棺上,形狀似“蚊帳”……據(jù)文獻(xiàn)記載,上述棺飾中緊貼棺身的繡花棺罩叫做“褚”。
1.同"上澣"。
1.唐宋官員行旬休,即在官九日,休息一日。休息日多行浣洗。因以"上澣"指農(nóng)歷每月上旬的休息日或泛指上旬。
1.天帝。
2.楚人亦用以稱東皇太一。
3.太古的帝皇。
4.太上皇的簡稱。
1.崇尚黃色。上,通"尚"。
1.猶言前次。
1.舊時稱先人,不直呼其名,每曰上諱某﹑下諱某。上諱即名之上一字,下諱即名之下一字。
1.北宋時的一種計時器。
1.燃亮燈火。
2.方言。生氣;發(fā)怒。
3.中醫(yī)把大便干燥﹑口舌生瘡﹑眼膜發(fā)炎等癥狀叫上火。
1.上等貨物。
1.亦作"上難"。
2.上升。
1.最上一層的臺階。
2.高級。
3.同一組織系統(tǒng)中等級較高的組織或人員。
1.急忙。
1.上策。
1.古代佐理州郡上計事務(wù)的官吏。
1.古代典籍。
1.致祭,奠祭。
1.豪門。
2.打牌﹑擲色子﹑行酒令時稱坐在本人左邊的人為上家。
1.陰歷每月上旬之甲日。
2.科舉時代殿試成績最優(yōu)的一等,也稱一甲。
1.亦作"上價"。
2.高價。
1.見"上賈"。
1.指優(yōu)等馬。
2.帝王的車駕。借指帝王。
1.上升,登天。
1.謂東西堆得多而形成尖頂。
1.上位。指位置較尊的一側(cè)。
1.謂接受任務(wù)容易,完成任務(wù)艱難。
1.猶上表。
1.猶上述。
1.謂越位踰制,冒用高于自己身份的名義﹑禮儀或器物等。
1.門窗的上框。
1.多指長江的上流地區(qū)。
2.又因長江從安徽流入江蘇﹐故舊稱安徽為上江﹐江蘇為下江。今浙江省的金華﹑衢州一帶﹐居浙江上游﹐舊時也稱上江。
3.水名。《史記.夏本紀(jì)》"三江既入,震澤致定"唐張守節(jié)正義"三江者,在蘇州東南三十里,名三江口……江東南上七十里至白蜆湖,名曰上江,亦曰東江。"
4.水名。廣東省稱鬰水(西江)為上江,瀧水為下江。參見"西江"。
1.主將,統(tǒng)帥。
2.泛指高級將領(lǐng)。
3.星名。
4.軍銜,將官的一級,在中將之上。
1.行軍作戰(zhàn)時軍中的主帥。
2.官名『以呂祿為上將軍,后無建置。唐則各衛(wèi)有上將軍之官,宋仍之。金﹑元時以其名為武臣散官。明廢。
1.謂地位低的人與地位高的人結(jié)交。
2.亦作"上佼"。頭等友好。
3.轉(zhuǎn)移﹑交付給上級。
1.中醫(yī)謂六腑中的三焦之一。一般指胃的上口到舌下這一部位,包括心肺。主要功能是呼吸和血液循環(huán)等。
1.見"上交"。
1.呈送。
2.把收入的財物﹑利潤或節(jié)余等繳給上級。
1.古代外交使團的副使或軍政長吏的高級助理。
1.謂加冠。古代男子成年(二十歲)則舉行加冠禮,先用一種絲織的頭巾束發(fā),然后再戴上冠。因以"上巾"指"加冠"。
1.趕快;加緊。
2.起勁。
3.著急。
1.加勁;起勁。
2.謂妓女獻(xiàn)媚。
1.向上;進(jìn)步。
2.指求取功名。
即進(jìn)取心”(633頁)。
1.古代對國都的通稱。
2.古都名。渤海以王都忽汗城為上京龍泉府。故址在今黑龍江寧安縣西南東京城。
3.古都名。契丹會同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為上京臨潢府。故址在今內(nèi)蒙古巴林左旗南。
4.古都名。金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以京師會寧府為上京,故址在今黑龍江阿城南白城。
1.上及;上達(dá)。
1.《易》卦在第六位的陽爻叫上九。
2.喻道德學(xué)問最高的人。
3.農(nóng)歷九月九日為重陽,古稱上九。
4.古以農(nóng)歷每月二十九日為上九。參見"下九"。
1.交納捐稅。
1.上等爵位。
1.古代軍隊編制的稱謂。古軍制分上軍﹑中軍﹑下軍,以中軍為最尊,上軍次之,下軍又次之。
1.與母輩通奸。
1.元代雜劇,腳色登場,開始表演,略稱"上開"。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