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助詞
時態助詞。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正在進行。
2.
助詞
表示處在某種狀態或狀態的持續。
3.
助詞
用在動詞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詞后面,加強命令或囑咐的語氣。
4.
助詞
加在某些動詞后面,構成介詞。
5.
助詞
用在連動句第一個謂語動詞后,表示方式、手段、情態等。
1.
助詞。緊接動詞后,表示動作、狀態的持續。
1.出自《武王伐紂平話》大王教此劍去別宮中掛著。
2.出自《紅樓夢》如今稱五十兩銀子來,交給我收著。
3.出自《吶喊·藥》老栓正在專心走路,忽然吃了一驚,遠遠里看見一條丁字街,明明白白橫著。
2.
助詞。用在某些形容詞后面,表示程度的比較等。
1.出自《紅樓夢》這才是十月,是頭場雪,往后下雪的日子多著呢。
2.出自《微神》憐比愛少著些味道,可是更多著些人情。
3.
助詞。緊接在某些動詞后或放在某些祈使句末,表示強調、催促、商量、請求等語氣。
1.出自《水滸傳》秦明勒馬,厲聲高叫:“北京濫官污吏聽著!多時要打你這城子,誠恐害了百姓良民。”
2.出自《金瓶梅詞話》西門慶道:“也罷,我也不留你,你且家去說聲著。”
3.出自《紅樓夢》寶玉信以為真……按著劉老老說的方向地名,著焙茗去先踏看明白,回來再作主意。
4.
助詞。加在某些介詞后面,使變成復合介詞。
1.出自《吶喊·藥》只見那烏鴉張開兩翅,一挫身,直向著遠處的天空,箭也似的飛去了。
2.出自《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為著維持社會秩序的目的而發布的行政命令,也要伴之以說服教育,單靠行政命令,在許多情況下就行不通。
1.洞穴。
1.暢快。
1.放開腳步行走。
2.指婦女不纏小足。
1.舊稱當鋪為解典庫,因指以典當盤剝取利為"放解"。
1.廢棄。
1.棄置一邊,舍棄。
2.解除某種束縛。
3.放大;開放。
1.謂不怕難為情。
運營的車、船等沒有載人或載貨而空著行駛做好調度工作,避免車輛~。
比喻說空話,說了不能兌現要說到做到,不能~。
比喻故意制造某種氣氛或散布某種消息(多含貶義)他早就放出空氣,說先進工作者非他莫屬。
1.說不能實現的空話。
1.謂恣意而言。
使要求、標準等由嚴變寬~尺度ㄧ入學年齡限制適當~。
①(銀行或信用合作社等)把錢借給用戶。②放債。
〈書〉曠達;放達~不檢ㄧ恃才~。
1.耍無賴。
1.猶懶散。
1.沒有節制;放縱無度。
〈書〉放蕩;放縱行為~。
1.謂言行隨便,不受約束。
1.見"放浪不羈"。
1.見"放浪不羈"。
行為放縱,不受世俗禮法的束縛。
比喻散布流言飛語。
比喻暗中害人。
1.舊時謂遣散奴婢,使之脫離奴籍,成為平民。
利用放射線(如x射線、丙種射線等)治療惡性腫瘤等癥。
1.任船順流自行。
1.流放,放逐。
2.放光流駛。
3.猶泛濫。
4.放歸江河。
1.比喻放走敵手留下后患。
1.豪放真率。
1.高談闊論。
1.謂不再用兵。
1.使用蠻橫手段。
1.怠慢。
1.猶裝瘋賣傻。
1.釋放,赦免。
2.豁免,免除。
1.廢棄蔑視。
1.逆命,違命。
1.放開視野。
牧放~羊群。
1.指在賭場上放債。
1.亦作"放麛"。
2.《韓非子.說林上》"孟孫獵得麑﹐使秦西巴持之歸。其母隨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與之。"后以"放麑"為仁德之典。
1.舊時私塾在春節前放假,猶今之放寒假。
1.語本《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以"放牛歸馬"比喻不再用兵。
(~兒)指商店減價出售或增價收買。
①使炮彈發射出去。②點燃引火線,使爆竹爆炸。③用火藥爆破巖石、礦石等~開山。④密閉的物體爆裂車胎~。⑤比喻發表激烈抨擊的言論發言要慎重,不能亂~。
①從肛門排出臭氣。②比喻說話沒有根據或不合情理(罵人的話)。
1.見"放屁辣臊"。
1.見"放屁辣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