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愚笨;傻。
2.
動詞
愚弄,欺騙。
3.
名詞
〈書〉〈謙〉用于自稱。
4.
名詞
(Yú)姓。
1.
愚昧;愚笨。
1.出自《論語·為政》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
2.出自《新書·道術》深知禍福謂之知,反知為愚。
3.出自《調張籍》詩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毀傷。
4.出自《與華中翰書》夫鄉者,愛憎是非之孔,愁慘之獄,父兄師友責望之藪也。有何趣味而貪戀之?浪仙(賈島)亦愚矣哉!
5.出自《軍次實錄》抑何愚乎,固可笑也。
2.
指愚笨的人。
1.出自《論語·陽貨》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2.出自《論衡·齊世》至宓犧時,人民頗文,知欲詐愚,勇欲恐怯,強欲凌弱,眾欲暴寡,故宓犧作八卦以治之。
3.
蒙蔽;欺騙。
1.出自《孫子·九地》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
2.出自《容齋三筆·孫宣公諫封禪等》將以愚下民,則下民不可愚。
3.出自《浮生六記·坎坷記愁》而蕓終以受愚為恨,血疾大發。
4.
戇直。
1.出自《說文·心部》愚,戇也。
2.出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柴也愚。
5.
敦厚。
1.出自《孔子家語·問玉》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
6.
自稱之謙詞。
1.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愚不知所謂也。
2.出自《前出師表》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3.出自《為絳郡公祭宣武王尚書文》公昔分茅,愚嘗視草。
4.出自《鄭堂札記》愚謂當項羽起事時,尚不肯依附殷通。
7.
謙稱己之所慮。
1.出自《漢書·王褒傳》敢不略陳愚而抒情愫。
2.出自《與祠部陸員外書》念慮所及,輒欲不自疑外,竭其愚而道其志。
3.出自《乞出師札子》然臣愚欲望陛下假臣日月,勿拘其淹速,使敵莫測臣之舉指,萬一得便可入,則提兵直趨京洛。
1.謂隱退遠避。
1.隱匿沉默。
1.斂藏;隱藏。謂不為人所知。
1.收藏軍旗。謂息兵罷戰。
1.古代兵書《六韜》﹑《玉鈐篇》的并稱◇因以泛指兵書。
2.借指用兵謀略。
3.借指武將。
1.隱匿潛伏。
1.謂隱藏實情。
1.緘口不言。
1.隱匿音信蹤跡。謂不被人所見聞。
1.謂度量大。
1.深藏地下的樹。謂千年老樹。
1.封藏。
1.珍藏。
1.掩蓋玉的疵病。謂隱瞞瑕過。
1.掩蓋霞光。謂失去彩色的光芒。
1.古代射獵用的皮護臂。
1.掩藏才謀。
1.戲劇腳色名。副凈。
1.猶言隨順。
1.元明兵制。元初,發民為兵,令貧富相兼應役,有正軍戶和貼軍戶,正軍戶合二三而出一人,貼軍戶貼出錢以津貼正軍戶。明時,貼軍戶則成為候補軍戶,正軍死,貼戶丁補。
1.挨近;靠攏。
2.緊緊地挨著。
1.指管理錢庫的人。
1.緊靠里面。
2.夾衣里子。
3.指夾衣。
1.合乎情理。
1.盡力;出力。
1.猶貼現。
1.貼出的條例。
1.臉和臉相貼。
2.釘在門窗框和墻壁接合處的木條或木板。
1.親近愛戀。
1.近鄰;隔壁鄰居。
1.書法用語。謂"零"字和與之相類似的字的最后一點要點得妥貼。
1.謂遵紀守法。
1.張掛的字畫條幅之類。落,指垂掛之物。
1.唐宋時任命大臣用黃白麻紙頒詔,如有改動,則須改貼重寫,叫做"貼麻"。
1.因米的成色差而以米貼補。
1.貼經和墨義。兩者均為科舉考試方式。
1.謂補貼交納(息錢)。
1.貼補賠償。
1.謂就近服刑。
1.平伏;平整。
1.謂充實茶鋪。鋪,指茶鋪,轉運茶葉的驛站。
1.合乎準則或實際。
1.典錢;質錢。
2.找還的馀款。俗稱找頭。
3.貼補錢財。
1.猶言賠錢貨。舊俗對女孩子的貶稱。
1.謂以桑葉巧蓋蠶身,驗其食否而決定其是否將登簇。
非常符合實際;確切形容貼切|措辭貼切。
1.親近。
1.安然;平靜。
1.謂牢牢地著上顏色。
1.工藝美術的一種。以絨布為原料,經剪裁后粘貼在白紙上,制成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