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積聚;儲存。
2.
動詞
心里藏著;暗中存有。
3.
名詞
(Xù)姓。
4.
動詞
留著而不去掉。
1.
亦作“稸”。
2.
收藏。
1.出自《金樓子·雜記上》經蓄一枕,不知是何木。
2.出自《錢重物輕狀》蓄銅過若干斤者,鑄錢以為他物者,皆罪死不赦。
3.出自《池北偶談·談異六·擊硯圖》吳匏庵嘗蓄一銅雀瓦硯,甚珍之。
3.
蘊藏;懷有。
1.出自《上襄陽于相公書》閣下負超卓之奇材,蓄雄剛之俊德。
2.出自《朋黨論下》豈有君子蓄用世之志而孤立寡與者哉?
3.出自《雷雨》只有逼近地觀察他,才覺出他的眼神同聲音,還正是和他的妹妹一樣年輕,一樣地熱,都是像火山要爆發,滿蓄著精力的人物。
4.
蓄養;養育。
1.出自《國語·晉語四》蓄力一紀,可以遠矣。
2.出自《韓非子·愛臣》是故明君之蓄其臣也,盡之以法。
3.出自《南陽樊紹述墓志銘》其富若生蓄萬物,必出入仁義。
4.出自《兩般秋雨庵隨筆·張船山詩》張船山太守嘗於吳門密蓄一妾。
5.
留著須、發。
1.出自《紅樓夢》遂趁年紀尚輕,蓄了發,充當門子。
2.出自《瓶》詩她的額沿上蓄有劉海幾分,總愛俯視的眼睛不肯十分看人。
3.出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人沒三十歲就蓄了一撮撮胡髭。
4.出自《我們工地的農場》李總工程師站在他的右邊,好像新近蓄起了兩撇小胡子似的。
6.
等待。
1.出自《后漢書·張衡傳》盍遠跡以飛聲兮,孰謂時之可蓄?
7.
菜名。
1.出自《文選·曹植〈七啟〉》芳菰精粺,霜蓄露葵。
8.
積聚;儲藏。
1.出自《詩·邶風·谷風》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2.出自《禮記·王制》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
3.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洪恩素蓄,民心固結。
4.出自《論水便宜六事奏狀》臣又惟古者九年必有三年之蓄,二十七年必有九年之蓄。
1.原指隋代樂妓丁六娘所作的樂府詩。每首末句有"從郎索衣帶"﹑"從郎索花燭"等語,本十首,故稱"十索"。今存四首。清孫枝蔚《無題次彭駿孫王貽上韻》"七香遙望阡連陌﹐十索愁看粉共脂。"后用以指妓女的需索。
1.布名。明朝松江府東門外雙廟橋丁氏所織的布,向以質地精軟著稱,號"丁娘子"。
反復地囑咐他娘千~萬囑咐,叫他一路上多加小心。也作叮嚀。
1.成年的男奴仆。
1.已到服力役年齡的成年女子。
2.指火。丙丁為火。道教以六丁為陰神,名"六丁玉女",故以"丁女"稱火。
1.壯年的已婚婦女。
1.正當其時。
1.人口稅。亦稱"丁口錢"。
1.健壯。強,同"強"。
2.指健壯的人。
1.猶言丁憂。
1.指壯健的男子。
清末海軍將領。安徽廬江人。曾任湘軍將領◇奉命赴英國購軍艦,回國后統領北洋水師。北洋艦隊編成后,任海軍提督。中日黃海戰中,他身負重傷,仍堅持指揮戰斗。日軍圍攻威海衛軍港時,他拒絕投降,服毒自殺。
1.復姓。晉有丁若堅。見《通志.氏族五》。
1.堵塞。
1.同"盯梢"。
1.指丁口。
1.即丁錢。
1.適逢其時。
1.《管子.山權數》"還四年,伐孤竹。丁氏之家粟,可食三軍之師行五月。"尹知章注"丁氏,齊之富人,所謂丁惠也。"后以"丁氏粟"為稱豪富之詞。
滬劇演員。原名潘詠華,浙江吳興(今湖州)人。女。九歲學藝,演花旦、正旦。1949年后致力于滬劇改革,主演《羅漢錢》、《蘆蕩火種》、《雞毛飛上天》等劇。唱腔綺麗多彩,善于抒發感情。曾任上海滬劇院院長。
1.指舊時官府中書辦一類的小吏。
1.人口稅。
1.按人丁分給的土地。
1.指魚。
1.同"丁父憂"。
1.猶言丁父憂。
1.通草的別名。
劇作家、物理學家。江蘇泰興人。早年留學英國攻物理,回國后任北京大學、中央大學教授。建國后任文化部副部長等。作有多幕劇《妙峰山》,獨幕劇《一只馬蜂》、《壓迫》、《三塊錢國幣》等。
1.一種小兒羸弱之病。
丁香1①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子卵圓形或腎臟形,花紫色或白色,有香味,花冠長筒狀。供觀賞。②這種植物的花。‖也叫丁香花或紫丁香。 丁香2[dīngxiāng]常綠 喬木,葉子長橢圓形,花淡紅色,果實長球形。生在熱帶地方。花可入藥,種子可以榨丁香油,用做芳香劑。
1.荔枝良種∷小如丁香,故稱。
1.國畫用顏料名。
1.丁香的花蕾。用以喻愁緒之郁結難解。
1.君遷子的別名。亦稱軟棗。柿,亦作"柹"。
1.國畫用語。指繪竹生葉的地方。
1.竹名。
1.對著星光。
1.官府中的小吏。
1.古代成年男子所服的勞役。
1.四更時,即凌晨一時至三時。
1.確實;實在。
2.謂認真;仔細。
1.明白;確實。
1.服勞役的壯丁。
2.指成年男子的勞役。
1.按人丁數目交納的稅銀。
1.用以充抵力役的賦稅。
2.指以賦稅充抵力役的制度。
〈書〉遭到父母的喪事。
1.有關人丁服徭役的規定。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生于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馬薩諸塞理工學院教授。美國全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從事高能物理、γ輻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研究。1974年與他人各自獨立發現j/χ粒子,為此與里希特共獲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清代把人丁稅折算銀錢勻入田賦中一并收取的制度。
1.南朝梁丁覘善隸書,南朝陳智永善草書,當時人稱"丁真永草"。《太平廣記》卷二○七引唐張懷瓘《書斷》"智永章草及草書入妙……丁覘亦善隸書,時人云丁真永草。"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引《書斷》作"丁真楷草"◇用為贊人書法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