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積聚;儲存。
2.
動詞
心里藏著;暗中存有。
3.
名詞
(Xù)姓。
4.
動詞
留著而不去掉。
1.
亦作“稸”。
2.
收藏。
1.出自《金樓子·雜記上》經(jīng)蓄一枕,不知是何木。
2.出自《錢重物輕狀》蓄銅過若干斤者,鑄錢以為他物者,皆罪死不赦。
3.出自《池北偶談·談異六·擊硯圖》吳匏庵嘗蓄一銅雀瓦硯,甚珍之。
3.
蘊藏;懷有。
1.出自《上襄陽于相公書》閣下負超卓之奇材,蓄雄剛之俊德。
2.出自《朋黨論下》豈有君子蓄用世之志而孤立寡與者哉?
3.出自《雷雨》只有逼近地觀察他,才覺出他的眼神同聲音,還正是和他的妹妹一樣年輕,一樣地熱,都是像火山要爆發(fā),滿蓄著精力的人物。
4.
蓄養(yǎng);養(yǎng)育。
1.出自《國語·晉語四》蓄力一紀,可以遠矣。
2.出自《韓非子·愛臣》是故明君之蓄其臣也,盡之以法。
3.出自《南陽樊紹述墓志銘》其富若生蓄萬物,必出入仁義。
4.出自《兩般秋雨庵隨筆·張船山詩》張船山太守嘗於吳門密蓄一妾。
5.
留著須、發(fā)。
1.出自《紅樓夢》遂趁年紀尚輕,蓄了發(fā),充當門子。
2.出自《瓶》詩她的額沿上蓄有劉海幾分,總愛俯視的眼睛不肯十分看人。
3.出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人沒三十歲就蓄了一撮撮胡髭。
4.出自《我們工地的農場》李總工程師站在他的右邊,好像新近蓄起了兩撇小胡子似的。
6.
等待。
1.出自《后漢書·張衡傳》盍遠跡以飛聲兮,孰謂時之可蓄?
7.
菜名。
1.出自《文選·曹植〈七啟〉》芳菰精粺,霜蓄露葵。
8.
積聚;儲藏。
1.出自《詩·邶風·谷風》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2.出自《禮記·王制》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
3.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洪恩素蓄,民心固結。
4.出自《論水便宜六事奏狀》臣又惟古者九年必有三年之蓄,二十七年必有九年之蓄。
1.指暗地里的互相授受。
1.猶偏私。
1.舊時私販食鹽的人。
1.偏私邪曲。
1.謂男女間非明媒正娶而發(fā)生關系。
1.指個人輕慢或不嚴肅的態(tài)度。
2.謂淫穢。
1.酬謝私恩。
1.為自己打算的念頭;利己之心。
2.個人心意。
1.藏在心里輕易不對人說的話。
1.猶言私心雜念。
1.指為個人或小集團打算的各種想法。
1.單憑自己的心意辦事。
1.謂非法地私自對人施用刑罰。亦指私自對人施用的刑罰。
1.任憑己意行事。
2.官吏以私事出行。
3.指個別行動。
4.猶私訪。
1.古時天子私自出行。
1.指妾的兄弟。
1.見"私蓄"。
1.顧盼,以目傳情。
1.忽然;很快地。
1.謂眨眼之間。
1.一閃即逝。極言時間短促。
1.霎時;立刻。
舊稱即時速度”。當時間取得極短(趨近于零)時,位移和時間之比的極限值。是矢量。能確切描述變速運動質點在各時刻或各位置時運動的方向和位置變化的快慢。
1.目眨動。
2.注視;以目示意。
1.謂眨眼之間。
息;呼吸。一眨眼一呼吸。形容極短的時間瞬息萬變。
1.見"瞬息之間"。
1.見"瞬息萬變"。
1.形容在極短的時間之內變化多而快。
1.見"瞬息萬變"。
1.形容極短促的時間。
1.眨眼。
1.謂低聲下氣地說順從﹑遷就的話。
1.戲曲﹑歌劇中唱詞部分以外的臺詞。
2.說話。
3.指說不能實現(xiàn)或沒有根據(jù)的話。
1.見"說白道緑"。
1.猶言說長道短﹐信口雌黃。
1.評話或評彈演員演唱故事所用的底本。
1.謂紙上談兵﹐夸夸其談。兵機﹐指用兵的智謀﹑計策。
1.南朝梁吳均《餅說》﹕"公曰﹕'今日之食﹐何者最先?'季曰﹕'仲秋御景﹐離蟬欲靜﹐燮燮曉風﹐凄凄夜冷﹐臣當此景﹐唯能說餅。'"后以"說餅"為談論吃喝或能吃喝之典。
1.不好意思說﹐難以開口。
1.謂輪不上談論。
2.謂與某事牽涉不上。
1.猶言說不出﹐難以用言語表達。
2.形容景況極其不堪﹐不可言說。
3.不必說﹐只好如此。
4.談不上。
1.不說。
2.免不了。
1.說不準﹔可能。
1.不合情理﹔無法交代。
1.見"說不過"。
1.難以用言語形容。
1.謂雙方思想感情不合﹐談不到一起。
2.說不清楚。
3.不會說。
1.話還沒有說完。
1.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