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擬聲詞
擬聲詞,形容迅速動作的聲音。
1.
象聲詞。形容雷聲、水聲、斷裂聲、關門聲等。
1.出自《仙掌銘》砉如剖竹,??若裂帛。
2.出自《再觀打冰詞》砉如蒼崖崩巨石,鍧如戈矛相撞擊。
3.出自《元包經·孟陽》霆之砉。
4.出自《天臺紀游》詩俄聞海水砉,透出金光炯。
5.出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錢文貴并沒有留他,老婦人又送了他出來,街上一點聲音也沒有,他到了街上后,門便在他的后邊砉的關上了。
2.
見“砉劃”。籌畫;規劃。
1.出自《酬江西運使蔣穎叔》詩收科同日曳華裾,砉劃驚聞刃有余。
3.
見“砉然”。超脫流俗貌。
1.出自《歸潛志》﹝辛敬之﹞平生不為科舉計,且未嘗至京師,砉然中州一逸士也。
4.
迅捷貌。
1.出自《和趙給事白蠅拂歌》砉如寒隼驚暮禽,颯若繁埃得輕雨。
2.出自《茶山貢焙歌》驲騎鞭聲砉流電,半夜驅夫誰復見。
5.
見“砉然”。恍然大悟的樣子。
1.出自《夜坐》詩萬一禪關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
2.出自《最錄〈三千有門頌〉》壬辰歲,得此書于龍泉寺,思之七晝夜,乃砉然破。
3.出自《墳·摩羅詩力說》為時既久,精神淪亡,逮蒙新力一擊,即砉然冰泮。
6.
見“砉然”。分明貌。
1.出自《訄書·征七略》略者,封畛之正名。《傳》曰:天子經略,所以標別群書之際,其名實砉然。
2.出自《答鐵錚》然所以維持道德者,純在依自,不在依他,則已砉然可見。
7.
見“砉劃”。見“砉騞”。象聲詞。箭破空聲。
1.出自《飛鳶操》旗尾飄揚勢漸高,箭頭砉??聲相似。
2.出自《小胡笳引》詩潺湲疑是雁?鵜,砉??如聞發鳴鏑。
1.亦作"驢馬頭"。
2.詈詞。
1.見"驢唇不對馬嘴"。
1.詈詞。猶驢鳥。
1.對凡劣王公的蔑稱。
1.養驢的棚屋。
1.比喻暴躁的脾氣。
1.詈詞。猶孬種。
1.驢。
1.泛指地方。閭﹑部,古代均指某一區域單位。
1.猶鄉里,鄰里。
1.即遼寧省醫無閭山。
1.古代里巷的門。
2.借指街坊,里巷。
1.古代里門所設用以阻止通行的障礙物。
1.村戶。
1.房屋﹑水井等建筑物。
2.閭里,居民聚居之處。
1.指屋門所在。
1.即閭姝。
1.復姓『有閭葵班。見明楊慎《丹鉛總錄.人品.蓋姓有二》。
1.閭胥。
1.村莊。
1.傳說中的獸名。
1.猶里巷。
1.指里巷和墓道的門前。古代旌表人物,常在這兩處建坊題字。
1.里巷。
1.古地名。
2.復姓。
1.醫無閭山的省稱。山在遼寧省北鎮縣西,大凌河以東。
1.房屋﹑居室。
1.閭里鄉社。
1.周代官名。《周禮.地官.閭師》"閭師掌國中及四郊之人民﹑六畜之數﹐以任其力﹐以待其政令﹐以時征其賦。"后借指地方小官。
1.古代閭巷的小吏。
1.街巷;市集。
1.指家室。
1.古代美女名。
1.街市。
1.指鄉里;民間。
1.《周禮.地官.族師》"五家為比,十家為聯;五人為伍,十人為聯;四閭為族,八閭為聯使之相保相受;刑罰慶賞相及相共,以受邦職,以役國事,以相葬埋。"閭﹑伍均為古代民戶編次的單位,后以"閭伍"指平民所居。
1.里巷;鄉里。
2.借指民間。
3.借指平民。
1.周代鄉官名。掌管一閭政事的小吏。
1.即閭姝。
1.里巷內外的門◇多借指里巷。
2.泛指民間。
3.借指平民。
1.謂平民安居。
1.里巷遍地。形容房屋眾多,市集繁華。
1.民間醫生。
1.猶鄉里。
1.居住于閭巷右側的人家。借指富豪。
1.指里巷。
1.古行射禮時用以盛算之具。刻木為閭形,鑿其背為口,國君郊射時用以承納射中的數籌。
秦時貧賤者的居住地,也指平民發閭左適(謫)戍漁陽九百人。
1.香氣濃郁。
1.亦作"氀褐"。
2.古代一種較粗的毛織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