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人和高等動物身體內推動血液循環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圓錐形,大小約跟本人的拳頭相等,內部有四個空腔,上部兩個是心房,下部兩個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張和收縮推動血液循環全身。也叫心臟。
2.
名詞
習慣上也指思想器官和思想感情等。
3.
名詞
中央,在中間的地位或部分。
4.
名詞
二十八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也叫商。參見“二十八宿”。
5.
名詞
(Xīn)姓。
1.
心臟。人和脊椎動物體內推動血液循環的肌性器官。參見“心臟”。
1.出自《素問·痿論》心主身之血脈。
2.出自《列子·湯問》內則肝、膽、心、肺、脾、腎、腸、胃。
3.出自《說文?心部》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
4.出自《三千里江山》醫生一按電鈕,愛克司光照到他的前胸,他的心一上一下跳著。
2.
心臟所在的部位。泛指胸部。
1.出自《莊子·天運》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
2.出自舊題《答蘇武書》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3.出自《和夢游春詩一百韻》捫心無愧畏,騰口有謗??。
3.
古人以心為思維器官,故后沿用為腦的代稱。
1.出自《國語·周語上》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2.出自《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3.出自《素問·靈蘭秘典論》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4.出自《文心雕龍·知音》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
4.
思想、意念、感情的通稱。
1.出自《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2.出自《詩·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3.出自《獄中上書自明》義不茍取比周於朝,以移主上之心。
4.出自《秋興》詩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5.出自《己亥雜詩》誰分江湖搖落后,小屏紅燭話冬心。
5.
掛懷,關心。
1.出自《祀故太尉橋玄文》奉命東征,屯次鄉里,北望貴土,乃心陵墓。
2.出自《與呂沃洲巡按書》兩公者,一日居乎其位,一日心乎其民者也。
3.出自《贈李拔可舍人序》吾不敢謂其即繼武于杜甫、元結之徒,而亦可謂心乎國家矣。
6.
本性;性情。
1.出自《易·復》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2.出自《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3.出自《釋私論》物情順通,故大道無違;越名任心,故是非無措也。
4.出自《寓簡》誠者,天地之心也。人生而皆有之。
7.
思慮;謀劃。
1.出自《呂氏春秋·精諭》紂雖多心,弗能知矣。
2.出自《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在一日,管一日。替你心,替你力。
8.
中心,中央。
1.出自《太玄·中》神戰於玄
2.出自《南史·孝義傳上·江泌》菜不食心,以其有生意,唯食老葉而已。
3.出自《度浮橋至南臺》詩九軌徐行怒濤上,千艘橫系大江心。
4.出自《畫展》前仆后繼的倒斃在街心。
9.
指木上的尖刺、花蕊或草木的芽尖等。
1.出自《詩·邶風·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2.出自《浣溪沙》詞握手河橋柳似金,蜂須輕惹百花心,蕙風蘭思寄清琴。
3.出自《木棉譜》苗之去心,在伏中晴日,三伏各一次。
10.
指某些點心的餡子。參見“心子”。
1.出自《儒林外史》而今端了家里花梨椅子,悄悄開了后門,換肉心包子吃。
2.出自《儒林外史》席上上了兩盤點心,一盤豬肉心的燒賣,一盤鵝油白糖蒸的餃兒。
3.出自如包子心,餃子心。
11.
我國古代哲學名詞。指人的主觀意識。與“物”相對。唯心主義哲學家認為“心”是世界的本體。
1.出自《雜說》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2.出自《傳習錄》天下無心外之物。
12.
佛教語。與“色”相對。佛教把一切精神現象稱為“心”,有“三界唯心”之說。
1.出自《俱舍論》心,意、識體一。
13.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星三顆。參見“心宿”。
1.出自《史記·天官書》東宮蒼龍,房、心。
2.出自《詩?唐風?綢繆》三星在天
3.出自《素問?五運行大論》丹天之氣經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氣經心于尾己分。
14.
指胃部。
1.出自《丹溪心法·心脾痛》心痛,即胃脘痛。
2.出自《外科正宗·潰瘍主治方》補中益氣湯……煎一鐘,空心熱服。
3.出自又如:心氣痛。
15.
唯物主義哲學家則認為“心”離不開“物”,有“物”才有“心”,無“物”即無“心”。
1.出自《石龍書院學辯》夫心固虛靈,而應者必借視聽聰明,會於人事而后靈能長焉。
2.出自《讀四書大全說·孟子·盡心下》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氣上說,若無氣處則俱無也。
1.緘口不言。
1.暗中窺見。
1.暗中羞愧。
1.默默地致禮。
1.暗中思慮。
1.緘口不說話。
2.幽寂無聲。
3.無知貌。
4.不得意。
5.暗暗地。
1.不出名,無人知曉。
1.沉默不語。
1.默默考慮;暗中思考。
2.不出聲地讀或背。
1.只有形象沒有聲音的影片。也叫無聲片。
1.謂從意識深處默默領會和揣摩事物所蘊含的精神氣韻。
1.默默思求。
1.沉默不語貌。
1.默示承認。
1.安靜無為。
2.緘默,沉默。
3.指屏息不敢透氣。
1.默無聲息地被扼殺。
1.方言。思考。
1.猶默想。
1.暗中記住。語出《論語.述而》"默而識之。"
1.暗中的啟示。
1.默默而視。多指對該管的事故意不管或漠不關心。
1.暗自計數。
1.默默思索。
1.不出聲地讀書。
1.默默地相送。
1.復姓。
1.猶靜聽。
1.內心領悟。
1.謂默然成仙。
1.默默思考。
1.憑記憶把讀過的文字寫出來或把觀摹過的圖畫繪出來。
暗示同意這一舉措,得到廠長的默許。
1.暗中移易。
1.謂表達內在的意念。
1.默默吟誦。
1.暗中啟迪。牖,通"誘"。
1.暗中保佑。
1.沉默或言說。語出《易.系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
2.比喻隱顯。
1.暗中曉喻。
2.謂暗中知曉。
1.暗中寄托。
1.猶默許。
1.暗中運行。
1.暗中贊助。
1.靜默觀照。
1.默默地祝告。
1.暗中轉換移易。
1.指無所建言,尸位不視事。
2.無言靜坐。
1.畫有貘的屏風。舊謂可避風邪。
1.山石堆疊貌。
1.水激石險峻不平貌。一說水激石聲。參閱《說文.石部》"礳"段玉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