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按照習(xí)慣的格式把要說的話寫下來給指定的對(duì)象看的東西;書信。
2.
名詞
(~兒)音信;消息。
3.
名詞
引信。
4.
同“芯”(xìn)。
5.
名詞
(Xìn)姓。
6.
名詞
信石,砒霜。
7.
形容詞
確實(shí);真實(shí)。
8.
形容詞
信用。
9.
動(dòng)詞
相信;信任。
10.
動(dòng)詞
信奉(宗教)。
11.
動(dòng)詞
聽?wèi){;隨意;放任。
12.
名詞
符信;憑據(jù)。
13.
〈古〉又同“伸”shēn。
1.
亦作“孞”。
2.
誠實(shí)不欺。
1.出自《說文·言部》信,誠也。
2.出自《論語·學(xué)而》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3.出自《論今年權(quán)停舉選狀》以臣之愚,以為宜求純信之士,骨鯁之臣,憂國如家、忘身奉上者。
3.
守信用,實(shí)踐諾言。
1.出自《左傳·宣公二年》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
2.出自《國語·晉語二》吾聞之,申生甚好信而強(qiáng),又失言於眾矣,雖欲有退,眾將責(zé)焉。
3.出自《新唐書·忠義傳中·張巡》待人無所疑,賞罰信,與眾共甘苦寒暑。
4.
果真,確實(shí)。
1.出自《書·金縢》二公及王,乃問諸史與百執(zhí)事。對(duì)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p>
2.出自《游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詩為農(nóng)信可樂,居寵真虛榮。
3.出自《池北偶談·談異六·老僧》張?jiān)?,牡丹高六七尺,大十五圍。曩見河南段凝之氏六十年牡丹,不及其半,信百年物也?/p>
5.
不發(fā)生差誤;有規(guī)律。
1.出自《管子·任法》故圣君設(shè)度量,置儀法,如天地之堅(jiān),如列星之固,如日月之明,如四時(shí)之信。
2.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經(jīng)法·論》日信出信入……信者,天之期也。
3.出自《水經(jīng)注·洭水》穴口若井,一日之中,十溢十竭,信若潮流。
4.出自《紅燭·貢臣》我的王!他們講潮汐有信,如今叫我怎樣相信他呢?
6.
表明;明確。
1.出自《左傳·定公八年》王孫賈趨進(jìn)曰:“盟以信禮也?!?/p>
2.出自《國語·晉語一》且夫勝狄,諸侯驚懼,吾邊鄙不儆,倉廩盈,四鄰服,封疆信,君得其賴。
3.出自《呂氏春秋·禁塞》上稱三皇五帝之業(yè),以愉其意;下稱五伯名士之謀,以信其事。
7.
信從,相信。
1.出自《書·湯誓》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汝。爾無不信,朕不食言。
2.出自《孟子·盡心下》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3.出自《答胡生書》至於是而不悔,非信道篤者,其誰能之?
4.出自《創(chuàng)作回憶錄》他信神,必然也信鬼。
8.
知道;料到。
1.出自《淮南子·泛論》及其為天子三公,而立為諸侯賢相,乃始信於異眾也。
2.出自《拋球樂》詞須信艷陽天,看未足、已覺鶯花謝。
3.出自《閱報(bào)聞禁中皆成茂草矣》詩兩年回首成禾黍,不信弧箕竟滅周!
9.
任意;聽任。
1.出自《荀子·哀公》故明主任計(jì)不信怒,暗主信怒不任計(jì)。
2.出自《顏氏家訓(xùn)·涉務(wù)》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資俸祿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為之。
3.出自《隋論》人之於物,聽其自附而信其自去,則人重而物輕。
4.出自《四世同堂》又曉得他吐過血,更不可過度的勞動(dòng),所以不能信著自己的意兒就這么走下去。
10.
符契,憑證。
1.出自《墨子·號(hào)令》大將使人行,守操信符。信不合,及號(hào)不相應(yīng)者,伯長以上輒止之。
2.出自《史記·刺客列傳》今行而毋信,則秦未可親也。
3.出自《周禮·地官·序官》掌節(jié)上士二人
4.出自《警世通言·陳可常端陽仙化》告恩王,錢原許妾供養(yǎng),妾亦怕他番悔,已拿了他上直朱紅牌一面為信。
11.
使者;傳送公文函信的人。
1.出自《字匯補(bǔ)?人部》信,古謂使者為信。
2.出自《古詩箋·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3.出自《資治通鑒·晉安帝元興三年》即馳信召焉。時(shí)穆之聞京口喚噪聲,晨起,出陌頭,屬與信會(huì)。
4.出自《史記·韓世家》命戰(zhàn)車滿道路,發(fā)信臣,多其車,重其幣。
12.
書信。
1.出自《梁書·到溉傳》因賜溉《連珠》曰:“研磨墨以騰文,筆飛毫以書信。”
2.出自《端州江亭得家書》詩開拆遠(yuǎn)書何事喜,數(shù)行家信抵千金。
3.出自《曇》這都是她到上海后收到的各方面朋友的信。
4.出自如:介紹信。證明信。
13.
消息,音訊。
1.出自《太玄·應(yīng)》陽氣極于上,陰信萌乎下,上下相應(yīng)。
2.出自《驚秋》詩褰簾聽秋信,晚傍竹聲歸。
3.出自《紅樓夢(mèng)》一時(shí)王夫人聽了丫頭的信,也過來了,先見鳳姐安靜些,心下略放心。
14.
謂連宿兩夜。
1.出自語出《詩·周頌·有客》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2.出自《左傳·莊公三年》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
3.出自《國語·周語上》昔夏之興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祿信于耹隧。
4.出自《與史館韓侍郎書》祿山還至衛(wèi)縣,遣太守鄭遵意詣山致命,輟行信宿以俟之。
15.
引申謂兩天。參見“信宿”。
1.出自《與史館韓侍郎書》祿山還至衛(wèi)縣,遣太守鄭遵意詣山致命,輟行信宿以俟之。
16.
即信石。指砒霜。為劇毒藥物。參見“信石”。
1.出自《聊齋志異·真生》長山某,賣解信藥……一日,以株累被逮。妻弟餉食獄中,隱置信焉。
17.
裝在器物中心的物件。如蠟燭的捻子、爆竹的引線等。
1.出自《紅樓夢(mèng)》這荷葉乃是洋鏨琺瑯活信,可以扭轉(zhuǎn)向外,將燈影逼住,照著看戲,分外真切。
18.
姓。
1.出自《通志·氏族三》信氏,《風(fēng)俗通》:魏公子信陵君之后。
1.短促急驟。
1.指聲調(diào)音節(jié)急迫短促。
1.勁健嚴(yán)謹(jǐn)。
1.迫近于盡頭,終了。
剛勁有力風(fēng)骨遒勁|筆力遒勁。
1.驟進(jìn),大有長進(jìn)。
1.剛健警策。
1.強(qiáng)勁超逸。
1.見"遒俊"。
1.蒼勁有力之極。
1.亦作"遒雋"。
2.剛健俊美。
1.指筆力雄健超拔。
1.剛健秀美。
1.遒勁流暢。
1.勁健凝煉。
1.強(qiáng)悍剛毅。
1.剛勁豪邁。
2.快速地過去。
1.剛健美好。
剛健優(yōu)美筆法遒美|文辭激宕遒美。
1.蒼勁而嫵媚。
1.雄健縝密。
1.迫逐。
1.越倫超等,嶄露頭角。
2.勁健有力。
1.超逸不凡。
2.急迫貌。
1.古代帝王派出去了解民情的使臣。
1.謂筆法剛勁飽滿。
1.超佚不群;雄健超群。
1.雄健深沉。
1.剛勁豪放。
2.濃烈爽口。
1.遒勁嚴(yán)整。
1.剛健而柔美。
1.勁健雄奇。
1.筆力雄健的文章。
1.剛健明快。
1.美好風(fēng)雅;不粗鄙。
1.猶遒麗。
1.見"遒逸"。
剛勁飄逸筆力遒逸|詞藻遒逸。
1.剛勁而飛動(dòng)。
1.急躁。
1.美好而有光澤。
1.筆力遒勁的文章。
1.謂書畫詩文的筆力剛健嚴(yán)整。
1.美好清正。
1.剛強(qiáng)正直。
1.超逸的意旨。
1.雄健。
1.急速貌。
1.猶言政事危急。
1.即蠼螋。俗稱蓑衣蟲。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qǐng)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gè)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duì)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