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盡,全。
2.
動詞
詳細地敘述;詳盡地知道。
3.
副詞
表示總括全部,相當于“都”。
4.
形容詞
〈書〉詳盡。
5.
名詞
(Xī)姓。
1.
盡、全。
1.出自《書·湯誓》王曰:“格爾眾庶,悉聽朕言。”
2.出自《東觀漢記·光武紀》六年春二月,吳漢下胊城,天下悉定。
3.出自《答制問事·安宗子科》敢不悉螻蟻之誠,真實罄盡。
4.出自《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他引古證今,議論悉中窾要。
5.出自《兩地書·致許廣平九五》現在對于校事,已悉不問,專編講義,作一結束。
2.
盡其所有。
1.出自《戰國策·韓策一》料大王之卒,悉之不過三十萬。
2.出自《穀梁傳·宣公十五年》以公之與民,為已悉矣。
3.出自《論衡·談天》信,顓頊與之爭,舉天下之兵,悉海內之眾,不能當也,何不勝之有?
4.出自《新唐書·藩鎮傳·李納》納恚洧背己,且徐險集,悉兵攻洧。
3.
詳盡。
1.出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
2.出自《進〈順宗實錄〉表狀》監修李吉甫授臣以前史官韋處厚所撰先帝《實錄》三卷,云未周悉,令臣重修。
3.出自《本朝百年無事札子》臣以淺陋,誤承圣問,迫於日晷,不敢久留,語不及悉,遂辭而退。
4.出自《小滄浪筆談》甲寅春,至青州,時檄諸城學官物色之,以拓本來,遂知之甚悉。
4.
知道,了解。
1.出自《后漢書·酷吏傳·周紆》乃密問守門人曰:“悉誰載藁入城者?”
2.出自《善哉行》眾賓飽滿歸,主人苦不悉。
3.出自《隋書·鄭譯傳》久愿出藩,公所悉也。
4.出自《圣武記》圣祖欲悉其要領,乃使兵部郎中圖理琛往報之。
5.
伸。
1.出自《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伍子胥謂白公勝曰:“平王卒,吾志不悉矣。”
2.出自《被彈》詩懷痛不見伸,抱怨竟難悉。
6.
姓。參見“悉諸”。
1.出自《呂氏春秋·尊師》神農師悉諸。
2.出自《新序·雜事》呂子曰:“神農學悉老。”
1.由各種細胞或組織構成的﹑并執行一定功能的生物體的分化結構。如動物的胃﹑心﹑肺,植物的根﹑莖等。
1.胸懷;度量。
1.器具財物。
1.武器﹑盔甲。
1.猶器識。
1.見"器世間"。
1.器重而尊敬。
1.器量;度量。
1.用具。
1.用樂器演奏的音樂。區別于"聲樂"。
1.猶品類。
1.器皿的容量。
2.器局;才識;度量。
1.才具與靈性。
1.才能謀略。
1.見"器滿則覆"。
1.驕傲自大﹑得意忘形貌。
1.亦作"器滿將覆"。
2.容器滿溢,則將傾覆。比喻事物發展超過一定界限就會向相反方面轉化。亦以喻驕傲自滿將導致失敗。
1.風度容貌。
1.飲食用具,如杯﹑盤及尊彝之類◇泛指盛東西的日常用具。
2.食具及覆蓋之巾。
1.才能與謀略。
1.猶才能。
1.選擇人才。
1.刀刃。器,指刀具。
1.器重,信任。
1.器重贊賞。
1.謂才具節操。
1.掌管百工的官吏。
1.指家常日用器具。
1.器局與見識。
1.實于器皿之物。
2.真實的本事。
1.謂一盤食物。
1.量材使用。
2.猶重用。
1.佛教語。謂一切眾生可居住之國土世界。
1.器具的裝飾物。
1.指古禮中禮器﹑禮數的種種規定。
1.資質純樸。
1.產于靜水中的一種酸性食物。
1.謂可供玩賞的器物。
1.才具與名望。
1.原指尊彝之類◇為各種用具的統稱。
2.器具和貨物。
1.度量狹小。
1.猶物象。
1.容器狹小。
2.器局狹隘。
1.三國魏吳質《在元城與魏太子箋》"前蒙延納,侍宴終日……小器易盈,先取沈頓。"原謂酒量小◇以"器小易盈"指器局狹小,容易自滿。
1.工具。亦泛指用具。
2.指武器。
1.器量學行。
1.猶稟性。
1.器重而贊許。
1.指生產工具和勞動方式。
2.功名事業。
3.才能學識。
1.工藝,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