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下。“蹊蹺”。奇怪,違反常理,讓人懷疑。
1.
見“蹊蹺”。奇怪;可疑。
1.出自《朱子語類》仁者之過,只是理會事錯了,無甚蹊蹺。
2.出自《水滸傳》宋江見了這個大漢走得蹊蹺,慌忙起身,趕出茶房來,跟著那漢走。
3.出自《懷香記·赴辟登程》琴童且又蹊蹻,蹊蹻,畫堂終日把臀搖。
4.出自《醒世姻緣傳》誰知蹊蹻古怪的事說不盡這許多。
5.出自《三閑集·在鐘樓上》其實,便是這鐘樓,也何嘗不造得蹊蹺。
2.
見“蹊蹺”。花樣;奧妙。
1.出自《奈何天·調美》怕他臨去弄蹊蹺,準備著毛拳叫他吃頓飽。
2.出自《一個秋天晚上》起初,他頗擔心那個老實人發覺了他的蹊蹺,接著他就因為他的坦白善良自慚起來。
3.出自《創業史》秀蘭見她只笑不開口,覺得話里一定有蹊蹺。
3.
見“蹊蹺”。不平正。
1.出自《掛枝兒·送別》那磚兒自塊塊方正平實得好,那瓦兒一片片反覆又蹊蹺。
1.指竹制編管樂器,如笙鑰之類。
1.猶細則。
1.比跡。
1.武壯貌。
1.犀牛。《大毗婆沙論》作"朼伽"﹐《月藏經》作"佉伽"。參閱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七。
2.劍。
1.猶言去。
2.猶言來。歸來;來到。
3.猶言爾來或爾時以來。
4.助詞。
5.何來。朼,通"曷"。 6.何不來。朼,通"盍"。
1.停,止。
1.象聲詞。
1.歌聲抑揚頓挫。
有機化合物,化學式c5h5n。無色液體,有臭味。用做溶劑和化學試劑。[英pyridine]
1.即觱篥。古代管樂器,多用于軍中。
1.象聲詞。
有機化合物,化學式c4h5n。無色液體,在空氣中顏色變深,有刺激性氣味。有來制藥品。[英pyrrole]
1.亡母與亡父。
1.先妣和先祖。
①〈書〉(江、河、湖、海的)那一邊;對岸。②佛教認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的境界(涅槃)好比彼岸。③ 比喻所向往的境界走向幸福的~。
1.《詩.秦風.黃鳥》"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孔穎達疏"彼蒼蒼者,是在上之天。"后因以代稱天。
①那個和這個;雙方不分~ㄧ~互助。②客套話,表示大家一樣(常疊用做答話)‘您辛苦啦!’‘~~!’。
19世紀初期英國政府鎮壓人民群眾的事件。1819年8月16日,英國政府出動軍隊,鎮壓在曼徹斯特城圣彼得廣場舉行抗議集會的群眾,造成十余人死亡、數百人受傷的慘案。當時人們以滑鐵盧戰役比擬這次軍隊屠殺手無寸鐵平民的事件為彼得盧慘案”。
1.猶彼此。雙方。
2.引申為分別。
1.見"彼其"。
1.見"彼其"。
1.亦作"彼己"。亦作"彼記"。
2.《詩.曹風.候人》"彼其之子,不稱其服。"鄭玄箋"不稱者言其德薄而服尊。"《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引作"彼己"。《禮記.表記》引作"彼記"◇以"彼其"﹑"彼己"譏功德不稱其位者。
3.代詞。那,那個;他。
1.那人;對方的人。
1.那時,當時。
1.他和我;彼此。
那是一個時候,現在又是一個時候,表示時間不同,情況有了改變~,不要拿老眼光看新事物。
1.對人表示鄙視之詞。
1.猶那里。
1.榧實的異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三.榧實》。
1.秕子和稗子。比喻輕賤。
2.以喻有害之物。
1.敗壞﹐破舊。
1.害蟲。比喻壞人壞事。
不飽滿的稻谷或谷子。也叫秕谷子。
1.敝敗﹐污損。
1.謂子實不飽滿。
秕子和糠,比喻沒有價值的東西。
1.稗草。一種形狀似禾的稻田雜草。
1.亦作"秕繆"。
2.紕謬;錯誤。
1.見"秕謬"。
1.比喻政事和教化的不善。
1.錯誤的言論。
1.不良的政治措施。
空的或不飽滿的子粒谷~。
①城上的齒狀小墻,有孔可向外察看。②同睥睨”。斜眼看,有輕視或厭惡的意思俾倪其客,與之久立而語。
1.把夜晩當作白晝一般利用,夜以繼日。
1.把白晝當作夜晩。指不分晝夜地尋歡作樂。
1.猶墨寶。指筆墨精品。
1.猶言筆酣墨飽。
1.猶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