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系統,有連屬關系的。
2.
名詞
高等學校中按學科所分的教學行政單位。
3.
名詞
地層系統分類單位的第三級,系以上為界,如中生界分為三疊系、侏羅系和白堊系。跟系相應的地質年代分期叫作紀。
4.
動詞
聯結;聯系(多用于抽象事物)。
5.
動詞
牽掛;掛念。
6.
動詞
是。
7.
動詞
把人或東西捆住往上提或向下送。
8.
動詞
〈書〉拘囚。
9.
名詞
(Xì)姓。
10.
動詞
拴;綁。
1.
亦作“縘”。“繋”的今字。
2.
繼續;承接。
1.出自《后漢書·班固傳下》系唐統,接漢緒。
2.出自《王氏先塋之碑》乃敘其大略,而系之以銘。
3.
世系;譜系。
1.出自《贈比部蕭郎中十兄》詩“有美生人杰,由來積德門?!睗h朝丞相系,梁日帝王孫。
2.出自《奉酬睢陽李太守》詩系高周柱史,名重《晉陽秋》。
4.
猶亂。辭賦等文體末尾部分結束全文之詞。
1.出自《文選·張衡〈思玄賦〉》系曰:天長地久歲不留,俟河之清秪懷憂。
2.出自《施先生墓銘》系曰:先生之祖,氏自施父,其后施常,事孔子以彰。
3.出自《浮山堰賦》系曰:敦阜寇冥大川屯,精氣扶輿變干文,運徒力頓漂無根,潮波復故彌億年。
5.
用單股絲合成的絲繩。
1.出自《后漢書·輿服志下》凡先合單紡為一系,四系為一扶,五扶為一首,五首成一文,文采淳為一圭。首多者系細,少者系粗,皆廣尺六寸。
2.出自《后漢書·輿服志下》武冠,俗謂之大冠,環纓無蕤,以青系為緄,加雙鹖尾。
3.出自《新唐書·儒學傳贊》《春秋》、《詩》、《易》、《書》,由孔子時師弟子相傳,歷暴秦不斷若系。
6.
某些學科中分類的名稱。
1.出自如:漢藏語系;印歐語系。
7.
高等學校按專業性質設置的教學行政單位。
1.出自如:數學系;歷史系。
8.
地質學名詞。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二級,小于界,相當于地質年代的紀。
9.
姓。楚有系益。
1.出自《廣韻?霽韻》系,姓。楚有系益。
10.
拴縛。
1.出自《禮記·禮器》三月系,七日戒,三日宿,慎之至也。
2.出自《莊子·列御寇》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3.出自《獨釣》詩聊取夸兒女,榆條系從鞍。
4.出自《紅錦帶花》詩何曾系住春歸腳,只解長縈客恨眉。
5.出自《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大概是物以希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
11.
懸掛。參見“繫匏”。
1.出自《荀子·勸學》﹝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
2.出自《史記·吳太伯世家》﹝季札﹞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
3.出自《孟東野失子》詩吾懸日與月,吾系星與辰。
12.
拘囚;拘禁。
1.出自《禮記·月令》﹝孟夏之月﹞斷薄刑,決小罪,出輕系。
2.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湯系夏臺,文王囚羑里。
3.出自《劉公墓志銘》間詣獄,察不應系數十為曹,縱遣之。
4.出自《窮愁》案上金錢亦拘去,顧不系之以械而載之以囊,則其優遇金錢也。
13.
聯綴;歸屬。
1.出自《周禮·天官·大宰》以九兩系邦國之民。
2.出自《逸周書·作雒》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七十里,南系於洛水,北因於郟山。
3.出自《〈春秋經傳集解〉序》記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時,以時系年,所以紀遠近,別同異也。
4.出自《續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太子心正,則天心有所屬,人心有所系矣。
5.出自《耕堂讀書記》﹝《越縵堂詹詹錄》二冊﹞為作者之侄所輯錄,以事相系者也。
14.
涉及;關系。
1.出自《西京賦》處沃土則逸,處瘠土則勞,此系乎地者也。
2.出自《五等論》夫盛衰隆弊,理所固有,教之興廢,系乎其人。
3.出自《獨游》詩神超物無違,豈系名與宦?
4.出自《答焦漪園書》年來有書三種,惟此一種系千百年是非。
5.出自《戰爭和戰略問題》兩軍敵對的一切問題依靠戰爭去解決,中國的存亡系于戰爭的勝負。
15.
世系,系統。
1.出自《周禮·春官·瞽蒙》世奠系。
16.
粗絲帶子。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文王伐崇,至鳳凰虛,襪系解,因自結。
17.
通“擊”。參見“繫戾”。乖隔。
1.出自《淮南子·泰族訓》夫觀六藝之廣崇……廣於四海,崇於太山,富於江河,曠然而通,昭然而明,天地之間,無所系戾。
18.
以繩索束頸。
1.出自《甲骨文字釋林》甲骨文“系”字象用繩索以縛系人的頸部。
2.出自《易·隨》系小子,失丈夫。
3.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五年》秦人過析,隈入而系輿人,圍商密。
4.出自《國語·越語上》若以越國之罪為不可赦也,將焚宗廟,系妻拿,沈金玉於江,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乃必有偶。
5.出自《說文·人部》系,潔束也。
19.
指帶子、繩索。
1.出自《呂氏春秋·不茍》武王至殷郊,系墮……勉而自為系。
2.出自《太平御覽》文王伐崇,與大夫謀,襪系解,視左右而自結之。
3.出自《上書諫吳王》馬方駭,鼓而驚之;系方絕,又重鎮之。系絕於天,不可復結,墜入深淵,難以復出。
4.出自《資治通鑒·漢成帝元延四年》及賜食於前,后飽;起下,襪系解。
5.出自《太平御覽》文王履系解。
20.
把事物聯結統一於某一方面或集中到某一點上。參見“係統”、“係心”、“係意”。
1.出自《明君恭己而成功論》故曰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易故不怨,簡故不爭,四海之內,莫不系統,故能帝也。
2.出自《漢書·成帝紀》不蒙天祐,至今未有繼嗣,天下無所系心。
3.出自《南史·王彧傳》至如賤者,否泰不足以動人,存亡不足以??數,死於溝瀆,困於涂路者,天地之間,亦復何限,人不系意耳。
4.出自《宋書·南郡王義宣傳》且萬姓莫不系心於公,整眾入朝,內外孰不欣戴。
5.出自《新唐書·衛次公傳》太子雖久疾,冢嫡也,內外系心久矣。
6.出自《普曜經·嘆佛品》若有受此《普曜經》者,若至心聽耳貫系意,得八清凈心。
21.
繼續;接續。
1.出自《鹖冠子·備知》是以鳥鵲之巢,可俯而窺也;麋鹿群居,可從而系也。
2.出自《后漢書·安帝紀》親德系后,莫宜於祜。
3.出自《文選·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阮瑀〉》傾酤系芳醑,酌言豈終始。
4.出自《宋瑣語》時袁豹、江夷相系為昶司馬。
22.
決定,指某一事物發揮的作用,決定著另一事物的成敗得失。
1.出自《尹文子·大道上》若使遭賢則治,遭愚則亂,是治亂系于賢愚,不系于禮樂。
2.出自《宋書·自序》相公勤王,志清六合,許、洛已平,關右將定,事之濟否,所系前鋒。
3.出自《吹劍四錄》趙南塘謂言意深淺存人胸襟,不系體格。
4.出自《漱華隨筆·知縣改授》竊惟知縣百責所萃,生民休戚系焉。今石存禮年方二十二歲,氣質清秀,形體孱弱……恐不能堪。
23.
綴;置。
1.出自《后漢書·皇后紀序》其以私恩追尊,非當時所奉者,則隨它事附出。親屬別事,各依列傳。其余無所見,則系之此紀,以纘西京《外戚》云爾。
2.出自《后漢書·二十八將傳論》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竇融、卓茂,合三十二人,故依本第系之篇末,以志功次云爾。
24.
維系,指將事物聯結聚集起來,使不渙散。
1.出自《北史·齊紀上》孫騰以為朝廷隔絕,不權立天子,則眾望無所系。
2.出自《新唐書·豐王珙傳》上東遷,宗社無主,今仆奉諸王西奔,以系天下望。
25.
關聯;牽涉。參見“關係”。
1.出自《上皇帝書》臣前任密州,建言自古河北與中原離合,常系社稷存亡。
2.出自《宋史·食貨志上一》或出或入,動關民生……或損或益,有系國體。
3.出自《浙江分巡李公墓表》公之行甚修,事甚辦,而此一事所系極重。
26.
擄掠。
1.出自《新唐書·吳少陽傳》時許、汝居人皆竄伏榛莽間,剽系千余里,關東大恐。
2.出自《新唐書·突厥傳上》君璋與虜出入原、朔、忻、并地,剽系騷然,數為諸將驅逐。
27.
志,記。
1.出自《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序》予因系其官閥,而銘其卒葬云。
28.
是。
1.出自《水滸傳》捕捉打死鄭屠犯人魯達,即系經略府提轄。
2.出自《儒林外史》沈大年既系將女瓊枝許配宋為富為正室,何至自行私送上門,顯系做妾可知。
3.出自《春風沉醉的晚上》我從她自家的口里聽得,知道她姓陳,名叫二妹……從小系在上海鄉下長大的。
29.
引申為掛念,牽記。
1.出自《題嚴氏竹亭》詩子陵棲遁處,堪系野人心。
2.出自《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七板子”規模雖不及大船,但那淡藍色的欄桿,空敞的艙,也足系人情思。
30.
引申為統緒,系統。
1.出自《隋唐嘉話》太宗閱醫方,見《明堂圖》五臟之系,咸附於背。
31.
連綴;聯屬。
1.出自《文選·班固〈幽通賦〉》系高頊之玄胄兮,氏中葉之炳靈。
2.出自《與宰相論捍賊札子》將士用命,捷音系路。
32.
束縛;捆綁。
1.出自《易·坎》系用徽??,置于叢棘,三歲不得。兇。
2.出自《國語·越語上》若以越國之罪為不可赦也,將焚宗廟,系妻拿,沈金玉於江,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乃必有偶。
33.
指拘囚。
1.出自《易·隨》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
2.出自《新唐書·鄭元璹傳》高祖兵興,遣將張綸西略地,攻拔其城,系致軍門,釋之,授太常卿。
34.
將人或物體用繩索等物捆扎起來,懸吊于另一物體之上。
1.出自《左傳·襄公十八年》獻子以朱絲系玉二玨而禱曰:“齊環怙恃其險,負其眾庶,棄好背盟,陵虐神主……唯爾有神裁之。”
2.出自《上書諫吳王》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之無極之高,下垂之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絶也。
①紅藻的一種,暗紅色,細圓柱形,有不規則的分枝。生在海灣淺水中。可用來制造瓊脂。②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
1.江中鯉魚。
2.舊題漢蔡邕《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后因以"江鯉"借指書信。
1.隋江總先后仕南朝梁﹑陳及隋三朝,仕陳時官至尚書令,世稱"江令"。
2.南朝梁江淹曾為建安吳興令和建元東武令,后世亦稱"江令"。
1.江河航道或航程。
2.江邊道路。
1.江心。
1.詞牌名。即《江城梅花引》。
1.江岸。
在廣東省珠江三角洲西部、西江下游。1949年設市(1930年曾設市,旋廢)。人口401萬(1995年)。是廣東省對外貿易港之一,工商業發達。有陳白沙祠、陳白沙釣魚臺故址。
糯米。
糯米紙。
1.湍急的江水。
1.樂府《清商曲》名。南朝梁天監十一年,梁武帝改《西曲》,制《江南弄》七曲,即《江南弄》﹑《龍笛曲》﹑《采蓮曲》﹑《鳳笙曲》﹑《采菱曲》﹑《游女曲》﹑《朝云曲》。皆輕艷綺靡。又南朝梁沈約作《趙瑟曲》﹑《秦箏曲》﹑《陽春曲》﹑《朝云曲》四曲,亦稱《江南弄》。兩者格調﹑字句全同,并同有轉韻,說明《江南弄》一調已成定格。有人認為是唐﹑五代詞的雛形。
1.清王昶﹑王鳴盛﹑吳泰來﹑錢大昕﹑趙文哲﹑曹仁虎﹑黃文蓮七人,乾隆間以詩文著稱,因皆江蘇人,時稱"江南七子"。也稱"吳中七子"。
1.樂府《相和曲》名。也稱《江南可采蓮》。古辭寫江南采蓮時的景色,純用白描。參閱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卷上﹑宋郭茂倩《樂府詩集.相和歌辭.江南》。
1.生活在江中的鷗鳥,食小魚及其他水生動物。
1.江岸。亦指沿江一帶。
1.江中萍實。傳說春秋時楚昭王渡江,江中有一物大如斗,圓而赤,直觸王舟。眾人莫能識。昭王派人問于孔子。孔子說是萍實,為吉祥之物,剖而食之,可作霸主。見《孔子家語.致思》。
1.江濱。
2.泛指江河。
1.見"江垠"。
1.江上的水氣或霧氣。
1.即江妃。
由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等組成。文化大革命”初期,他們勾結林彪反革命集團,鼓吹懷疑一切,打倒一切”,制造大量冤假錯案,并在全國范圍內煽動打砸搶”,挑動大規模武斗,使全國陷于混亂。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后,他們在中央政治局結成四人幫”,繼續進行反革命活動。毛澤東逝世后,他們加緊了奪取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陰謀活動。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其主要成員被永遠開除黨籍,并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依法判刑。
1.鰍魚的一種。狀似鱔而小,銳首圓身,青黑色。鱗極細小,埋沒皮下幾不可見。
1.江水曲折處。
1.江之源。
1.江邊沙灘;江中沙洲。
2.江中泥沙。
江河和山嶺,多用來指國家或國家的政權~如此多嬌ㄧ打~。
1.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1.人的本性的改變,比江山的變遷還要難。形容人的本性難以改變。
1.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1.江岸上。
2.江面上。
3.江中。
1.江面。
1.詞牌名。即《江城子》。詳"江城子"。
1.瀕江的市集。
1.即長江。
1.江邊。汜,通"涘"。
2.《詩.召南》篇名《江有汜》的簡稱。姚華《論文后編.目錄中》"《詩》雖四言﹐亦開眾體﹐《江汜》發三言之端﹐《雀角》肇五言之始。"又因此篇內容是寫婦人遭遺棄后的哀訴﹐故亦用以代稱棄婦之怨辭。
1.江邊;沿江一帶。
1.指江上漁翁。
簡稱蘇”。在中國東部,長江、淮河下游,東臨黃海。面積105萬平方千米。人口6868多萬(1995年),密度居各省區之首。清初置江南省,后分置江蘇省。省會南京。全境絕大部分為平原。水域遼闊,河網稠密,有太湖、洪澤湖等大湖。大部分為亞熱帶濕潤區。工業總產值居全國首位。主要有機械制造、輕紡和化學工業。農業發達,主產稻谷、小麥、棉花和油菜籽。桑蠶繭和淡水漁業產量居全國前列。內河運輸量全國第一。
1.江中波濤。
1.江水深處。
1.江邊,江岸。
1.江中急流。
1.即江豚。
哺乳動物,生活在江河中,形狀很像魚,沒有背鰭,頭圓,眼小,全身黑色。吃小魚和其他小動物。通稱江豬。
1.即揚子鱷。皮可張鼓。
1.江流迂曲處。
1.江水曲折處。
1.江流的下游地段。
1.隋唐以前,習慣上稱長江下游北岸淮水以南地區為江西;有時又泛稱長江以北包括中原地區在內為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