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羽毛豐盛貌。參見“襹襹”“襳襹”。
1.出自《樊川雪后至西坡庵尋陳文貞公題名》詩馴鶴襹襹立,朝曦曖曖生。
2.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洪涯立而指麾,被毛羽而襳襹。
3.出自《廣韻·平支》襹,襳襹,毛羽衣貌。
2.
毛羽下垂貌。參見“襂襹”。
1.出自《振鷺賦》獨立漣漪,意態閑暇,羽毛襂襹。
3.
通“?”。參見“襹褷”。
1.出自《送景玄師東歸》詩序廬山僧景玄袖詩一軸來謁,往往有句輕而遒,如鶴雛襹褷,未有六翮。
2.出自《太湖詩·上真觀》襹褷風聲癬,跁跒地力痑。
3.出自《贈書》詩年年謫宦束書頻,部帙襹褷卷未勻。
一個巴掌難以拍響。比喻力量單薄,難以成事。
1.空帳子;孤單的床帳。
1.孤立的屏障。
1.孤立的高山。
1.孤獨的魂幡。借指孤魂。
1.見"孤棹"。
1.一線之光;微弱之光。
1.挺立堅貞;孤直忠貞。
1.獨自飲酒。
1.獨枕。借指獨宿﹑獨眠。
1.單身遠行。
單一的證據或例證。
1.耿介倔強。
1.喪父或父母雙亡的侄子。
1.孤高耿直。
2.形容松竹之類的姿態高而挺直。
1.孤獨的性格。
1.孤立高聳。
1.獨特的情趣。
1.亦作"孤穡"。
2.無父或無父母的幼兒。
1.忠貞自持,不求人體察的節操。
2.指忠貞自持的人。
1.孤兒和死亡者。
1.見"孤冢"。
1.孤獨的船。
1.喻單獨行動,沒人幫助。
1.孤立的洲渚。
1.獨生的竹。
2.古代的一種管樂器。因用孤竹制成,故名。
3.古代樂曲名。
4.商周時國名。在今河北省盧龍縣。
5.《莊子·讓王》"昔周之興,有士二人,處于孤竹,曰伯夷﹑叔齊。"后遂用"孤竹"借指伯夷﹑叔齊。 6.竹的一種。 7.復姓。見《通志.氏族二》。
1.古城名。在今河北盧龍縣南。
1.商朝孤竹國國君的封號。
1.即伯夷叔齊廟。
1.獨燃的蠟燭。
1.謂把所有的錢并作一次賭注。比喻僅存的可資憑借的事物。
2.指賭博時輸者所押的零星賭注。
把所有的錢一下投做賭注,企圖最后得勝。比喻在危急時把全部力量拿出來冒一次險。
1.古代戲劇名詞。指劇中屬于官員一類的人物。
2.簡單的行裝。
1.孤僻迂拙。
1.獨木橋。
①孤兒。②見〖孤哀子〗。
1.見"孤蹤"。
1.一只酒杯。謂獨自飲酒。
1.見"孤惸"。
1.酒保。舊指酒店伙計。
1.賣酒。
1.見"沽名吊譽"。
1.賣好,討好。
1.謂經商,做買賣。
1.謂矯情求譽。
1.猶沽激。
1.從市上買來的酒;買酒。
2.賣酒。
1.粗率。
1.出售。多指售酒。
1.曲牌名。屬北曲雙調。字數定格據《九宮大成譜》,正格是五﹑五﹑七﹑四﹑六(五句)。一般用在雙調《太平令》曲牌之前。兩曲連用,或作為小令,或用在雙調套曲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