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好處;益處。
2.
名詞
〈書〉增益。
1.
亦作“禆”。亦作“禆”。
2.
彌補。
1.出自《國語·晉語八》夫霸王之勢,在德不在先歃,子若能以忠信贊君,而裨諸侯之闕,歃雖在后,諸侯將載之,何爭於先?
2.出自《抱樸子·博喻》斷根以續枝,割背以裨股。
3.
補益。
1.出自《進學解》頭童齒豁,竟死何裨。
2.出自《獻侑神之樂歌》何施於家邦?何裨於孔編?
3.出自《清史稿·時憲志一》今為《時憲志》,詳考其推步、七政、四余、根理、法數著於篇,諸家論說有裨數理者,亦撮其大要載之。
4.
增加;增補。
1.出自《國語·鄭語》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
2.出自《楚辭章句·〈九懷〉序》褒讀屈原之文,嘉其溫雅,藻采敷衍,執握金玉,委之污瀆,遭世溷濁,莫之能識。追而愍之,故作《九懷》,以裨其詞。
3.出自《抱樸子·弭訟》今可使諸爭婚者,未及同牢,皆聽義絕,而倍還酒禮,歸其幣帛;其嘗已再離者,一倍裨娉;其三絕者,再倍裨娉。
1.見"針氈"。
1.用針將線紗編織成衣物。分機織和手工織兩種。
用針織面料制成的服裝。泛指針織內衣、外衣、手套、襪子。以手工或針織機編織成衣片后縫制或編織成坯布經裁剪后縫制而成。與機織服裝相比,質地松軟,懸垂性、抗皺性、透氣性良好,延伸性和彈性較好,故穿著適體、舒適。
1.用針編織的物品﹐如線襪子﹑線手套﹑線圍巾等。
用織針將紗線(或長絲)構成線圈,并各個相互串套而成的織物。如針織內衣和外衣、針織面料、襪子、手套、針織裝飾品以及工、農業用和國防、醫療衛生用針織品等。組織結構分兩大類(1)緯編。有平針、羅紋、雙羅紋組織等;(2)經編。有經平、經絨、經緞組織等。其延伸性和彈性比機織物大,手感柔軟,透氣性良好。
1.亦作"針指"。
2.針線活。
3.指做針線活。
縫紉、刺繡等針線活針黹女工,詩書琴畫,樣樣都能。
1.針灸治病。
石油焦的一種。由熱裂化渣油或催化裂化澄清油焦化而得。具有膨脹系數小,孔隙率、硫分、灰分及金屬含量低,導電率高等特性。適于制作優質石墨電極。
1.縫紉。
1.猶縫紉。
1.偵察報告。
依法搜集證據,審查證據,確定犯罪事實,查明犯罪人,并采取有關的強制措施等項工作。在我國,是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檢察機關的專門工作,任何其他機關和個人都無權偵查。
為獲取敵方與軍事斗爭有關的情況而采取的行動。其主要手段有觀察、竊聽、刺探、搜索、截獲、捕獲戰俘、諜報偵察、戰斗偵察、照相偵察、雷達偵察、無線電偵聽與測向、調查詢問、搜集文件資料等。
1.偵察敵情的兵士。
主要用于從空中獲取情報的飛機。機上裝有航空照相機、雷達和紅外、電視等偵察設備,有的還裝有情報處理系統和傳遞裝置。
用于獲取軍事情報的人造地球衛星。利用照相機、電視攝像機、無線電接收機或紅外探測器等設備,從軌道上搜集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標的情報。衛星偵察具有偵察范圍大,不受國界和地理條件限制,速度快,效果好等特點。
1.偵察敵情的人員。
1.窺探。
1.刺探。
1.刺探情報。亦指間諜,細作。
1.偵察發現。
1.偵察;偵探。
1.謂置壺瓶之器于坑中,于器中偵聽敵方動靜。
1.偵查緝捕。
1.專事偵探緝捕的秘密警察組織。
2.指偵緝隊成員。
1.暗中測量。
1.見"偵邏"。
1.亦作"偵羅"。
2.偵察巡邏。
1.偵查破案。
1.偵察敵情的騎兵。
1.偵察崗。
1.偵察,探視。
1.窺探,伺望。
①暗中探查偵探敵情|偵探手段。②刺探機密或偵查案件的人便衣偵探。
以偵探為中心人物,偵破犯罪案件為題材的一種故事影片。一般都在偵破案件的錯綜復雜的過程中,設置懸念,鋪陳伏線,結構成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
19世紀中期產生和盛行于歐美的一種通俗小說。常以警探和私家偵探為中心人物,描寫他們破案過程中的機智和冒險經歷。以情節曲折取勝,具有較大的可讀性。在日本稱為推理小說”。
1.猶打聽。
1.探問。
1.秘密刺探。
1.偵察巡邏。
1.偵探敵情的人。
1.探知;暗中查明。
1.刺探機密或偵查案件的人員。
1.重視愛護。
2.猶保重。
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珍寶島擊退蘇聯軍隊入侵的戰斗。1969年3月,蘇聯軍隊幾次對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的珍寶島實施武裝入侵,并向中國岸上縱深地區炮擊。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反擊。保衛了祖國的領土。
1.見"珍寶"。
1.指財物。
1.珍貴而不易獲得的書籍。
1.珍寶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