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蠶”。亦作“蝅”。亦作“蠺”。
2.
昆蟲名。幼蟲能吐絲、結繭。有家蠶、柞蠶等。繭絲為重要的纖維資源。參見“蠶市”。
1.出自《韓非子·說林下》鳣似蛇,蠶似蠋。
2.出自《淮南子·覽冥》蠶?絲而商弦絕。
3.出自《潮州祭神文》蠶起且眠矣,而雨,不得老以簇也。
4.出自《春蠶》現在他們唯一的指望就是春蠶,一切臨時借貸都是指明在這春蠶收成中償還。
3.
養蠶。
1.出自《書·禹貢》桑土既蠶。
2.出自《春秋繁露·立元神》秉耒躬耕,采桑親蠶,墾草殖谷,開辟以足衣食,所以奉地本也。
3.出自《新唐書·韓琬傳》一夫耕,一婦蠶,衣食百人。
4.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天情道理書》乃西王僻處山隅,自耕而食,自蠶而衣。
4.
蠶事;養蠶的工作。
1.出自《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詩五月梅始黃,蠶凋桑柘空。
2.出自《春六十韻》蠶役提筐妾,耘催荷莜翁。
3.出自《約徐隱君幼文同隱宜興詩》蠶余即宜稼,樵罷亦堪漁。
5.
侵蝕。
1.出自《武皇遺劍錄》蠱於民心,蠶於民生。
6.
引申為侵害者。
1.出自《憫禱辭》吏不政兮,胥為民蠶;政不繩兮,官為胥酣。
7.
傳說蜀地開辟者蠶叢的簡稱。參見“蠶鳬”。
1.出自《碧峣書院歌吊楊升庵先生》竊愿升階更剪紙,招魂歸送蠶鳧鄉。
8.
見“蠶兒”。蠹魚的別稱。
1.出自《檢書》詩魚子或破碎,蠶兒尚狎恰。
1.帶有隸書筆意的行書。
1.出行戴的笠帽。
1.出行盛物的小器。
1.旅途中的口糧。
2.行軍途中或在外執行任務時加發的糧餉。
人或物排成的直行和橫行的總稱他站在~的最前面◇這家工廠經過整頓,已經進入了同類企業的先進~。
將n2個元素a﹊j(i,j=1,2,…,n)排成n行、n列的方陣,兩邊加上一條豎線,即符號a11…a1nⅰⅰ璦﹏1…a﹏n稱為一個n階行列式。它表示n!個乘積項的代數和,其中每一項為不同行、不同列上n個元素的乘積,并添上適當的正負號。行列式是為求n元線性方程組的解而引入的。
1.游獵;打獵。
1.發布命令。
2.應行節令。
3.行酒令。
1.行軍時滯留不進。
2.指軍隊的調遣和留駐。
1.出行時所帶的箱籠。
1.分行壟作。
2.成行的土埂。
1.謂感到幸福愉快。
1.心臟跳動。常指心臟因興奮或緊張而加快跳動。
1.堅硬如鐵之心。
2.指心堅似鐵。
1.心臟所在部位感覺疼痛。
2.愛惜;憐惜;可惜。
3.極其傷心。
1.見"心頭撞鹿"。
1.心上肉。
2.喻指心愛的人或物。
1.心里像有小鹿在撞擊。形容驚慌或激動時心跳劇烈。
1.猶心術。《墨子.非命上》"昔上世暴王,不忍其耳目之淫,心涂之辟,不順其親戚,遂以亡失國家,傾覆社稷。"孫治讓間詁引畢沅曰"涂,猶術。"一說心涂為"心志"之訛。清王念孫《讀書雜志.墨子三》。
1.介于表土層與底土層之間的一層土壤。
1.佛教語。指法相宗所立五位法中的心法。包括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和阿賴耶識。與心所有法相對。見《百法明門論》。亦泛指心。心為三界萬法之主,故稱。
1.猶向往,向慕。
1.謂一心向往。
1.心愿沒有達到。
1.心安,放心。
1.心中;心。
2.胸腹之中央。
1.見"心不兩用"。
1.心無所念;心灰意冷。
1.相思之情。語本唐李商隱《無題》詩"心有靈犀一點通。"
1.舊稱系懸心臟于胸腔中的筋脈。
1.猶多心。
2.細心。
1.亦作"心細于發"。
2.極言小心謹慎,考慮周密。
1.見"心細如發"。
1.心里,心中。
2.中醫學指膈下胃脘的部位。
1.喜愛。
1.即心。以受感動能起共鳴,故稱。
1.懷恨。
1.對某人或某些事物心里很仰慕。
1.佛教語。指能感知之心。
2.方言。心思,興趣。
佛教指虔誠的心意,因為有虔誠的心意就像給佛燒香一樣假如當天便能夠起飛,我倒是心香禱祝的。
1.思想;感情。
2.心情。
1.見"心鄉往之"。
1.心事。
1.心迷;心醉。
1.喻指要害之處。
1.猶偏心,偏袒。
1.佛教語。指連綿不斷的思想念頭。
2.猶心愿。
3.彼此間的情意。
4.一心一意,專心。
1.猶一心一意;念念不忘。
彼此心意一致,感情相通他們從小就是知己,始終心心相印。
1.猶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