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Bèi)姓。
2.
名詞
睡覺時覆蓋身體的東西。
3.
動詞
蓋,遮蓋。
4.
介詞
用于被動句,引進動作的施事前面的主語是動作的受事(被字后表施事的名詞有時省略)。
5.
動詞
用在某些詞語前,表示所說情況與事實不符,是被強加或被迫的(含諷刺、戲謔意)。
6.
動詞
用在動詞前表示被動的動作。
7.
動詞
遭受。
1.
被子。睡眠時用以覆體。
1.出自《楚辭·招魂》翡翠珠被,爛齊光些。
2.出自《被銘》被雖溫,無忘人之寒,無厚于己,無薄于人。
3.出自《日出》你今天一個人在我這個床睡吧。省得我在這兒擠。半夜里冷,多蓋著點被。
2.
表面;外層。
1.出自《儀禮·士昏禮》笲,緇被??里。
2.出自《古今注·問答釋義》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
3.
覆蓋。
1.出自《書·禹貢》導(dǎo)菏澤,被孟豬。
2.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芙蓉覆水,秋蘭被涯。
3.出自《水經(jīng)注·漸江水》寒木被潭,森沈駭觀。
4.出自《題負薪圖》詩落葉被徑行客稀,晚風吹樹斜陽微。
4.
遍布;滿。
1.出自《鹽鐵論·力耕》古者,十一而稅,澤梁以時入而無禁,黎民咸被南畝而不失其務(wù)。
2.出自《水經(jīng)注·沁水》又南五十余里,沿流上下,步徑裁通,小竹細筍,被於山渚,蒙蘢茂密,奇為翳薈也。
3.出自《先府君行狀》民有積粟,野無餓殍,雞犬牛羊,散被草野。
4.出自《詠懷》零雨被郊原,潦水咸已盈。
5.
及;延及。
1.出自《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
2.出自《鹖冠子·天則》先無怨讎之患,后無毀名敗行之咎,故其威上際下交,其澤四被而不鬲。
3.出自《舜殿薰風》詩德化當年被海隅,熙熙物性盡昭蘇。
4.出自《俄羅斯革命之影響》世界史活動之舞臺,俄國自昔未得列席也,故十八世紀末美國獨立、法國革命之兩大役,其影響絲毫不被於俄國。
6.
加上。
1.出自《荀子·不茍》國亂而治之者,非案亂而治之之謂也,去亂而被之以治。
2.出自《上皇帝萬言書》昔周之人,拘群飲而被之以殺刑者,以為酒之末流生害,有至於死者眾矣,故重禁其禍之所自生。
7.
合;配。
1.出自《管子·立政》令則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
2.出自《春秋繁露·官制象天》是故終十歲而用百二十月,條十端亦用百二十臣,以率被之,皆合於天。
8.
裝備;具備。
1.出自《左傳·桓公六年》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以武臨之,彼則懼而協(xié)以謀我,故難閑也。
2.出自《東觀漢記·李通傳》王莽前隊大夫誅謀反者,李次元聞事發(fā)覺,被馬欲出,馬駕在轅中,惶遽著鞍上馬,出門顧見車方自覺,乃止。
3.出自《平民主義》所以有一種政府,他的權(quán)力,永遠不被武力的形式。
9.
給予。
1.出自《史記·南越列傳》南海尉任囂病且死……即被佗書,行南海尉事。
2.出自《新方言·釋詞》被,詞之受也。??,詞之予也。古祗作被。《史記·南越列傳》“即被佗書,行南海尉事”,謂予佗以書也。今凡以物予人者通語曰“給”。
10.
把中;手握持處。
1.出自《周禮·考工記·廬人》凡為殳,五分其長,以其一為之被而圍之。
11.
蒙受;遭受;領(lǐng)受。
1.出自《管子·形勢解》主明而國治,竟內(nèi)被其利澤。
2.出自《后漢書·逸民傳·逢萌》吏被傷流血,奔而還。
3.出自《夷堅甲志·辛中丞》〔岳飛〕盡出平生所被宸翰,凡數(shù)百紙,具言眷遇之渥。
4.出自《辭張郡侯請修郡志書》伏蒙以修志見召,草堂猿鳥,沾被光榮,某獨何心,不思報稱。
5.出自《墳·娜拉走后怎樣》于是被了咒詛,使他永世不得休息。
12.
表示被動。猶讓;為。
1.出自《普曜經(jīng)·出家品》愚人遭此如摩竭魚吞于大舟,愚人惱此如賈遇賊,愚人摧此大樹被斫,愚人憂此如遇毒蛇,愚人樂此如蜜涂刀與小兒舐之。
2.出自《北史·麥鐵杖傳》吾荷國恩,今是死日。我得被殺,爾當富貴。
3.出自《說劍》詩曾被掛樹枝,寒光射林藪。
4.出自《儒林外史》楊執(zhí)中恍然醒悟道:“是了,是了,這事被我這個老嫗所誤!”
5.出自《春》她也許是被希望鼓舞著,也許是被焦慮折磨著。她自己也不能明確地知道。
13.
由于;因為。
1.出自《謝衣表》被王孝杰陷鋒于前,臣則接戰(zhàn)於后。
2.出自《二程遺書》后人雖有好言語,只被氣象卑,終不類道。
3.出自《水滸傳》﹝魯智深道:﹞“夜間聽得那廝兩個做神做鬼,把滾湯賺了你腳,那時俺便要殺這兩個撮鳥,卻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
14.
通“彼”。覆蓋。
1.出自《荀子·宥坐》鄉(xiāng)者賜觀於太廟之北堂,吾亦未輟,還復(fù)瞻被九蓋皆繼,被有說邪?
15.
姓。春秋時鄭有大夫被瞻。見《通志·氏族五》。
1.出自《通志?氏族略》鄭有大夫被帷;漢有太守被條。
16.
引申為握持。
1.出自《水經(jīng)注·河水二》勱躬禱祀,水猶未減,乃列陣被杖,鼓噪喚叫,且刺且射,大戰(zhàn)三日,水乃回減。
1.植物名。藤生植物。
2.植物名。仙人掌的別名。
1.千年,年代久遠。
2.古人祝壽之詞。
3.封建時代臣下對王公﹑太子﹑皇后等的尊稱。
4.即千歲樹。
1.極言狀態(tài)之多。
1.猶言千言萬語。
1.形容條縷繁多。
1.猶千端萬緒。
1.千棵柑橘樹。
1.指千棵柑橘樹『末李衡為官清廉,晩年派人于武陵龍陽汜洲種柑橘千株。臨死,對他的兒子說"汝母惡我治家,故窮如是。然吾州里有千頭木奴,不責汝衣食,歲上一匹絹,亦可足用耳。"見《三國志.吳志.孫休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晉習鑿齒《襄陽耆舊傳.李衡傳》◇多用以為典。亦省作"千奴"。
1.見"千頭萬緒"。
1.亦作"千頭萬序"。
2.形容事物復(fù)雜紛亂,頭緒繁多。
1.非常妥當。
1.萬分妥貼。
1.電的實用功率單位,一個千瓦就是一千瓦特。舊作"瓩"。
1.形容數(shù)目極多。
2.比喻極其紛繁。
3.猶非常,十分。
4.謂差別極大。
5.指眾百姓。 6.猶務(wù)必。表示懇切丁寧。 7.決然。 8.謂確確實實。
1.百姓的意愿。
1.禁衛(wèi)官千牛衛(wèi)的省稱。
1.見"千字文"。
1.指聽得再多還不如親見更為可靠。
1.形容豐年儲糧之多。
1.草名。
1.許許多多艱難困苦。
2.謂經(jīng)受很多艱難困苦。
1.各式各樣的形狀。形容變化多。
1.猶千端萬緒。
1.古以八尺為一尋。"千尋",形容極高或極長。
1.猶千言萬語。
1.形容說的話很多。
1.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后用以形容峰巒與山谷極多。
1.比喻眾愚不如一賢。
1.千代,千世。
2.形容花瓣重疊繁多。
3.枝葉繁多。
1.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多瓣蓮花。
1.謙詞。指愚者之慮。
1.形容非常順從。
1.極言其多。
1.形容財寶之多。溢,鎰。
1.謂所有,一切。
1.見"千言萬語"。
1.多災(zāi)多難。
1.千年。形容歲月長久。
1.一千年也難遇到。形容機會的難得與可貴。
1.形容極其難得遇到。
1.見"千載一遇"。
1.形容機會難得。
1.形容機會難得。
1.食品名,一種帕形豆制品。
2.冥錢的一種。
1.千株大樹。
2.指大樹千株。
1.猶千言萬語。指書面文字。
1.極言其長﹑高﹑深。
1.喻指清水池。
1.柳樹的一種。
1.極其曲折。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