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物體外形的樣子。
2.
名詞
特定的規(guī)格。
3.
名詞
儀式;典禮。
4.
名詞
自然科學中表明某種關(guān)系或某些規(guī)律的一組符號。
5.
名詞
一種語法范疇,表示說話者對所說事情的主觀態(tài)度。如敘述式、命令式、條件式。
1.
準則;法度。指言行所依據(jù)的原則。
1.出自《詩·大雅·下武》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2.出自《莊子·應帝王》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經(jīng)式義度,人孰敢不聽而化諸。”狂接輿曰:“是欺德也。”
3.出自《加烏重胤檢校司徒制》蓋先王之懋典,授之專柄,然后遷延者必罪,選懦者必懲,式所以使恩威并流,而人人無辭於賞罰也。
2.
楷模,榜樣。
1.出自《書·微子之命》世世享德,萬邦作式。
2.出自《東觀漢記·鄧彪傳》﹝彪﹞以廉讓率下,為百僚式。
3.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幼學詩》伊周堪作式,秉正輔朝綱。
4.出自《論“五四”》這種至死不屈,為正義為人民服務的至大至剛的精神,真可以驚天地而泣鬼神,為百世師,為子孫式。
3.
效法。
1.出自《后漢書·崔骃傳》必欲行若言,當大定其本,使人主師五帝而式三王。
2.出自《為子鑄作詩三十韻》汝父不足學,汝祖真宜式。
3.出自《己亥四月示道希兄弟》吾兄弟篤愛如此,子孫其式之。
4.出自《墳·文化偏至論》雖然,惟無校仇故,則宴安日久,苓落以胎,迫拶不來,上征亦輟,使人苶,使人屯,其極為見善而不思式。
4.
示范,作為榜樣。
1.出自《〈季山甫文集〉序》季君山甫文集若干卷,體格嚴正,文詞典雅,真可以式后學、傳來世,不可磨滅者也。
5.
規(guī)格,標準。
1.出自《鹽鐵論·錯幣》吏匠侵利,或不中式,故有薄厚輕重。
2.出自《北史·周紀下》八月壬寅,議權(quán)衡度量,頒于天下。其不依新式者,悉追停之。
3.出自《新五代史·雜傳·張篯》晉出帝時,以將軍市馬於回鶻,坐馬不中式,有司理其價值,篯性鄙,因郁郁而卒。
6.
方式,形式。多指說話做事所采取的方法或形式。
1.出自《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策》吏部罷書判身言之選,設三式以任人: 一曰校能之式……三曰任賢之式。
2.出自《永定河紀行》地球上有不少號稱鬼斧神工的奇跡,也無非是古代人民拿手觸摸過的痕跡。不同的是古代人民的勞動往往是個痛苦,而今天勞動卻變成一種英雄式的歡樂。
7.
儀式,典禮。
1.出自《文心》你們的畢業(yè)式在何日舉行?大概已經(jīng)確定了吧?希望早日告訴我。
8.
規(guī)則,制度。
1.出自《周禮·天官·大宰》以九式均節(jié)財用。一曰祭祀之式……九曰好用之式。
9.
用。施行。
1.出自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見威王》我將欲責仁義,式禮樂,垂衣裳,以禁爭奪。
2.出自《漢書·董仲舒?zhèn)鳌?/span>殷人執(zhí)五行以督奸,傷肌膚以懲惡。成康不式,四十余年天下不犯,囹圄空虛。
10.
表;做標記。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上》敦眾神使式道兮,奮六經(jīng)以攄頌。
11.
副詞。用于下對上或平輩之間,表示尊敬。
1.出自《祭左司李員外太夫人文》某等幸隨令子,同服官僚。庶展哀誠,式陳牢醴。尚饗!
2.出自《賀呂參政啟》果膺夢卜之求,式受鈞衡之任。
3.出自《七哀詩》淆維新兮酒既醇,我母式享無悲辛。
12.
語助詞。
1.出自《詩·大雅·蕩》式號式呼,俾晝作夜。
2.出自《舊唐書·文宗紀下》載軫在予之責,宜降恤辜之恩,式表殷憂,冀答昭誡。
3.出自《圣主躬耕藉田頌》兒童耇老,莫不式歌且舞。
13.
一種語法范疇,表示說話者對所說事情的主觀態(tài)度。
1.出自如:敘述式、命令式、條件式。
14.
自然科學中表現(xiàn)某種規(guī)律的一組符號。
1.出自如:分子式;方程式。
15.
通“軾”。車前扶手橫木。
1.出自《周禮·考工記·輿人》輿人為車……參分其隧,一在前,二在后,以揉其式。
2.出自《禮記·曲禮上》國君撫式,大夫下之;大夫撫式,士下之。
16.
通“拭”。擦。
1.出自《荀子·禮論》不浴則濡巾,三式而止。
17.
通“栻”。古代占卜用具。
1.出自《史記·龜策列傳褚少孫論》漁者舉網(wǎng)而得神龜,龜自見夢宋元王,元王召博士衛(wèi)平告以夢龜狀,平運式,定日月,分衡度,視吉兇,占龜與物色同,平諫王留神龜以為國重寶,美矣。
2.出自《太平廣記》及玄業(yè)成辭歸,融心忌焉。玄亦疑有追者,乃坐橋下,在水上據(jù)屐,融果轉(zhuǎn)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據(jù)木,此必死矣。”遂罷追,玄竟以免。
3.出自《資治通鑒·漢淮陽王更始元年》﹝王莽﹞持虞帝匕首,天文郎按式於前,莽旋席隨斗柄而坐,曰:“天生德於予,漢兵其如予何!”
18.
通“彧”。參見“式式”。整飭貌。
1.出自《晉書·樂志上》百辟朝三朝,式式明儀形。
19.
指樣式、格式。
1.出自《容齋三筆·敕令格式》表奏、帳籍、關(guān)牒、符檄之類,有體制模楷者,皆為式。
2.出自又如:新式服裝;程式。
20.
用。以,以此。
1.出自《書·盤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2.出自《舜廟祈晴文》敢望誅黑蜦,抶陰霓,式乾后土,以廓天倪。
21.
通“軾”。以手撫軾。為古人表示敬意的一種禮節(jié)。
1.出自《論語·鄉(xiāng)黨》兇服者式之,式負版者。
2.出自《荀子·大略》禹見耕者耦,立而式。過十室之邑必下。
3.出自《漢書·薛宣傳》禮,下公門,式路馬,君畜產(chǎn)且猶敬之。
4.出自《述歸賦》覽冀州之圮址兮,式有虞氏之故都。
22.
通“彧”。參見“式式”。長貌。
1.出自《述歸賦》施結(jié)璜之委佩兮,謹垂鞶之式式。
1.膚淺之言。
1.淺近的援引。指引書不當。
1.淺薄平庸。
1.肌膚豐滿。
1.膚淺空泛的言語。
1.輕浮狡猾。亦指輕浮狡猾之徒。
1.文身﹐在皮膚上刺出各種圖形。
1.膚淺的見聞。
1.胳膊。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
1.象聲詞。多形容動刀動槍的聲音。
1.膝蓋。
1.浮腫。
1.皮膚上突起的硬塊。亦指塊狀不平的樣子。
2.象聲詞。形容動作迅速省力。
3.謂性格挑剔﹑古怪。
1.面粉類制成的塊狀軟食品。
2.皮膚上突起的小塊。
1.布瀋。散布。
1.布散。
1.遍施。
1.指過佛教徒的生活。
1.佛教語。謂僧尼趺坐誦經(jīng)。
1.腳背和踝骨。指趺坐。
1.指腳。
1.雙足交疊而坐。
1.踞坐;趺坐。
1.稱佛教徒去世。因其多趺坐蒲團而死,故稱。
〈書〉佛教徒盤腿端坐,左腳放在右腿上,右腳放在左腿上。
1.麩子和糠皮。比喻綿薄和細小。
1.用麩皮中洗出的粉調(diào)成的漿。用以漿衣服。
1.碎薄如麩子的金子。
1.即木炭。
1.桃形的麩炭。
通常指小麥磨成面篩過后剩下的麥皮和碎屑。也叫麩皮。
1.見"跗萼"。
1.亦作"跗蕚"。
2.花萼與子房。亦借指花朵。
3.亦作"跗鄂"。《詩.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按,鄂為蕚的借字;不,通"拊",亦作"跗",蕚的底部。因用以比喻關(guān)系親密的兄弟。
1.比喻兄弟均貴顯榮耀。
1.比喻兄弟均貴顯榮耀。
1.《詩.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鄭玄箋"鄂足得華之光明,則韡韡然盛興者,喻弟以敬事兄,兄以榮覆弟,恩義之顯亦韡韡然。"孔穎達疏"言兄弟和睦實強盛而有光暉也……言兄弟相親則致榮顯也。"因用以比喻兄弟均貴顯榮耀。
1.見"跗萼"。
蹠骨和脛骨之間的骨,構(gòu)成腳跟和腳面的一部分,由七塊小骨組成。(圖見〖骨骼〗)
腳面。
1.以足踏地;以足頓地。舞蹈的一種姿勢。
鳥類的腿以下到趾之間的部分,通常沒有羽毛,表皮角質(zhì)鱗狀。
1.古代的一種軍服。
1.指刑獄。
1.斫刀和大斧。腰斬﹑砍頭的刑具。
2.泛指刑戮。
3.指帝王賜予的專征專殺之權(quán)。
4.借指將軍幕府。
5.星名。
1.古代刑具。斬人用的鈇和砧板。
1.見"鈇锧"。
1.亦作"鈇質(zhì)"。
2.古代斬人的刑具。借指腰斬之罪。锧﹐墊在下面的砧板。
3.星名。
昆蟲、魚類、鳥類或爬行動物的卵在一定的溫度和其他條件下變成幼蟲或小動物。
1.人工孵卵的器具。多用電力保持一定溫度,可在任何季節(jié)孵出幼雛。
孵;孵化剛~出來的小雞就會走會啄食。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