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一種系有繩子的箭,用來射鳥。
2.
動詞
〈書〉用帶有繩子的箭射鳥。泛指獵取;捕獲。
3.
名詞
(Yì)姓。
4.
動詞
(游弋)(艦艇等)巡邏,泛指在水中游動。
1.
木樁。
1.出自《爾雅·釋宮》雞棲于弋為榤,鑿垣而棲為塒。
2.出自《長楊賦》椓嶻嶭而為弋,紆南山以為罝。
3.出自《玉篇·弋部》弋,橛也,所以掛物也。今作杙。
2.
帶絲繩的箭。
1.出自《楚辭·九章·惜誦》矰弋機而在上兮,罻羅張而在下。
2.出自《淮南子·脩務訓》夫雁順風以愛氣力,銜蘆而翔,以備矰弋。
3.出自《東齋夜興》詩忽憶江湖泊夜船,號鳴避弋鬧群鴻。
3.
用帶絲繩的箭來射。
1.出自《詩·鄭風·女曰雞鳴》將翱將翔,弋鳧與雁。
2.出自《子虛賦》微矰出,纖繳施,弋白鵠,連鴐鵝。
3.出自《翡翠塢》詩彈射莫及弋不得,日暮虞人空嘆息。
4.
指狩獵。
1.出自《呂氏春秋·處方》韓昭釐侯出弋,靷偏緩。
2.出自《晉書·謝安傳》出則漁弋山水,入則出詠屬文。
5.
取。取代。
1.出自《書·多士》非我小國敢弋殷命。
6.
取。俘獲;捕獲。
1.出自《廣東嘉應州知州劉君事狀》賊所負恃,以羅浮山為窟耳。若裹糧入山,窮力四捕,陳曾可弋也。
7.
禽鳥。
1.出自《晏子春秋·雜下二六》晏子相景公,食脫粟之食,炙三弋、五卵、苔菜耳矣。
2.出自《大戴禮記·夏小正》十有二月鳴弋。弋也者,禽也。
3.出自《江墅言懷》詩汀洲藏晚弋,籬落露寒春。
8.
通“黓”。黑色。參見“弋綈”。
1.出自《漢書·文帝紀贊》身衣弋綈。
1.詳細說明;訴說。
1.商業用語。舊時兩種價格不同的貨幣互相交換時,由一方加價給他方作為補貼稱"申水"。
1.上報。
1.向上級或上屬機關申述情由。
2.訴說。
3.法律名詞。訴訟當事人或其他有關公民對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不服時,依法向法院或者檢察機關提出重新處理的要求。亦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政黨﹑社團成員對所受處分不服時,向原機關(組織)或上級機關(組織)提出自己的意見。
1.聲討,公開譴責。
1.謂延緩執行。
1.即司徒。官名。申,通"司"。
2.復姓。申,通"司"。殷商時有申徒狄。見《莊子.大宗師》。
1.復姓『有申屠建。見《漢書.游俠傳》。
1.申雪冤屈。
1.施展神威。
1.表示慰問。
1.謂以文狀呈達上官。
1.謂會面暢敘。
1.申說辨析。
1.厚賜。
1.復姓。春秋齊有申鮮虞。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1.繩之以法;依法處理。
2.申述法令。
3.猶呈報。
1.向上級官府詳細呈報。
1.傾泄;抒發。
1.表示謝意。
1.推行。
1.應允。
1.見"申敘"。
1.申辯表白。
1.延長。
1.謂申令嚴格遵守或執行某種法令﹑措施。
1.猶闡發。
1.闡明意義。
1.春季中最為當令的時候。
1.縱容。
2.對別人侍從仆役的尊稱。
1.興盛;繁盛;博大。
2.規模大;隆重。
1.猶盛世。
1.猶佳日。
1.極力稱說。
1.指四時之盛氣。
2.指盛美之事。
3.品德高尚;高尚的品德。
4.敬稱有高尚品德的人。
規模大而隆重的典禮開國盛典。
1.隆冬,嚴冬。
1.眾多。
2.宏大。
1.指世代貴顯之家。
1.安放。
1.指儒者。以其戴儒冠,著儒服,衣冠齊整,故稱。
1.對地方軍政長官衙署的尊稱。
1.高強。
1.指遠古興盛時代。
1.猶壯觀。
1.美好的典范。
1.嚴寒;極寒。
1.昌明的教化。
1.盛大的聚會。
1.前人的盛大功業。
2.猶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