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派往的人。
1.江蘇省吳縣鄧尉山多梅,花時,滿山盈谷﹐香氣四溢,勢若雪海。清康熙時江蘇巡撫宋犖題"香雪海"三字摩崖,遂為鄧尉別名。名著吳下。
2.泛指梅花盛開的梅林。
1.形容香氣襲人。
1.即香菇。
1.鴨形香爐。
①香點(diǎn)燃后所生的煙香煙迷漫。②燒香祭祀祖宗,因稱傳宗接代為繼承香煙,也稱繼承香火。③指卷煙抽香煙有害健康。
1.佛教語。香潔莊嚴(yán)。
1.凈土佛界。
1.鹽的美稱。
①形容花草芳香鮮艷植物園百花盛開,香艷襲人。②形容詞藻華麗,多用于涉及閨閣的用語香艷詞章。
1.亦作"香焰"。
2.焚香時出現(xiàn)的煙火。
1.賞香的宴會。燕,通"宴"。
2.對宋燕瑛的貶稱。
3.指焚香所生的煙。
1.華麗的毛氈。
1.香料。
1.果脯名。
1.宋代四司六局之一。掌筵席上備辦各種香具﹑醒酒湯菜等。
1.芳香的樹葉。
1.馨香的脂液。
1.方言。香皂。
1.酒的別名。酒味芳香,浮糟如蟻,故稱。
1.屏風(fēng)的美稱。
1.香氣盛貌。
1.佛教神名。天龍八部之一。
1.美艷的坐墊。
1.即印香。
1.一種香料。
1.古代未成年者或婦女所系的飾物。語本《禮記.內(nèi)則》"男女未冠笄者……衿纓,皆佩容臭"。孔穎達(dá)疏"以纓佩之者﹐謂纓上有香物也。"
1.即瓔珞。貫串珠玉而成的裝飾品。俗稱佛珠或念珠。
1.有香味的油。
2.特指芝麻油,有些地區(qū)亦指稱菜油或豆油。
1.方言。油條。
1.捐給寺廟備購香燭﹑燈油以奉神佛的錢。
1.魚名。肉質(zhì)鮮美,有香味,故名。
1.香亭。
1.有香氣的玉。
2.泛指美玉。
3.比喻花瓣。
4.比喻美女的體膚。
1.芳香的苑園。比喻仙境佛土。
1.見"五砵"。
1.指五種地形上的物產(chǎn)。
2.猶言五事。
3.五行。
4.指金﹑銀﹑龜﹑貝﹑布五種貨幣。
5.五色,五種顏色。
1.地名。指雄溪﹑樠溪﹑無溪﹑酉溪﹑辰溪。一說指雄溪﹑蒲溪﹑酉溪﹑沅溪﹑辰溪『屬武陵郡,為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
1.古代行大禮時鋪設(shè)的五種不同的席子。即莞席﹑繅席﹑次席﹑蒲席﹑熊席。
1.見"五銖衣"。
1.指出身賤﹑年輩小﹑關(guān)系遠(yuǎn)﹑資歷淺﹑地位低的五類人。
1.古代郊廟樂曲《昭夏》《皇夏》《誠夏》《需夏》《肆夏》的合稱。
1.見"五間"。
1.見"五弦"。
1.古樂器名。
1.五位賢臣。指春秋晉文公之臣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
2.五位賢臣。指宋王十朋﹑馮方﹑胡憲﹑查鑰﹑李浩。
3.謂五個方面勝于人。
1.即五通神。
1.即五通神。
1.指漢代長安附近的長陵﹑安陵﹑陽陵﹑武陵﹑平陵五縣。
音樂記譜法之一,因使用五條橫線記錄音高而得名。基本譜表由五線四間組成,常用高音和低音兩種譜表。記錄音高的音符由符頭、符干、符尾組成,音符的時值由符頭和符尾體現(xiàn)。以fdaf;顙fdbfV糜諞舴符頭的左方,表示升高或降低半音。調(diào)號以置于樂譜開頭譜號右方不同數(shù)量的fdaf;顙fdbf@幢硎盡A磧脅煌時值的休止符。五線譜約于10世紀(jì)發(fā)明于歐洲,最初僅用四線,至16世紀(jì)末才確定為五線,今為世界各國通用的一種記譜法。
1.饗禮時獻(xiàn)酒五次。古代饗禮,上公九獻(xiàn),侯伯七獻(xiàn),子男五獻(xiàn)。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