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凈土宗信徒經常持誦的一種經咒。亦用于超度亡人。
1.倫常綱紀。
2.條理。
1.品評鑒定。
1.天道人倫的常則。
1.指科舉考試中奪魁為榜首。倫,通"掄"。
2.特指狀元。
1.事物之條理次序。
2.指按不同的等類區分事物,使之條理化。
3.流輩。
4.指類同。
5.人倫道德之理。
把唯心主義倫理思想當作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學說。19世紀末流行于德、意、俄等國。代表人物有柯亨等。他們把社會主義看成是一種抽象的道德觀念,認為社會主義的目標就是一種脫離階級和現實的道德完美”。
1.等比,類比。
1.比較;比并。
1.流輩,同輩。
2.類比,比并。
3.配偶。
1.等類品第。
1.選擇合適的顏色。倫,通"掄"。
1.各種等類的人物。
1.流輩中的聲望。
1.同輩,流輩。
1.人倫物理。指人之常情,事物的常理。
1.流輩;等類。
2.有條理,順序。
1.見"倫敘"。
1.條理;頭緒。
1.根據倫理所規定的準則。語本《書.呂刑》"刑罰世輕世重,惟齊非齊,有倫有要。"孫星衍疏"倫者,鄭注《學記》云'理也。'要者,鄭司農注《周禮》云'簿書也。'"
1.倫常。
1.人倫大義。
1.倫理。人倫道德之理。
1.所屬之族。
1.暗談﹑蕭條貌。
1.凹陷的地方。
1.衰落,衰敗。
2.猶毀壞。
1.沒落衰敗。
1.敗落。
1.指水波。
1.傳說中螺舟的別名。因其能潛行水底,故稱。
1.淪落;衰微。
1.猶漂泊。
1.消失;廢除。
1.淪喪,消亡。
1.猶喪亡。
1.淹沒。
1.凸出貌。
1.猶失落,淪落。
1.淪落流放;被遺棄。
1.猶隱沒。
1.淪亡;覆沒。
1.沒落,衰微。
1.變化;淪落。
1.塌陷,毀滅。
1.輪回。佛教指有生命的東西在天堂﹑地獄﹑人間等六個范圍內流轉不息。
1.晦暗不明。
1.猶毀壞。
1.沉迷。
2.淪沒;湮沒。
1.滲透入肌肉骨髓。比喻程度或感受之深。語本《淮南子.原道訓》"不浸于肌膚,不浹于骨髓。"高誘注"浸,潤也;浹,通也。"
1.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