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歷史,自然或社會以往發展的過程。也指記載歷史的文字和研究歷史的學科。
2.
名詞
古代掌管記載史事的官。
3.
名詞
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中的第二類。
4.
名詞
(Shǐ)姓。
1.
史冊;歷史。
1.出自《孟子·離婁下》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
2.出自《長安交游者》詩陋室有文史,高門有笙竽。
3.出自《談孺木墓表》史之體有三:年經而人與事緯之者,編年也;以人經之者,列傳也;以事經之者,紀事也。
4.出自《大風歌》又五年,劉邦始統制中國,即皇帝位,史稱高皇帝。
5.出自《謁南京雨花臺死難烈士遺物陳列館》詩畢竟人民得勝利,斗爭規律史安排。
2.
虛飾;浮夸。
1.出自《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2.出自《韓非子·難言》捷敏辯給,繁於文采,則見以為史。
3.出自《夏侯常侍誄》徒謂吾生,文勝則史。
3.
指畫師。
1.出自《莊子·田子方》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
2.出自《虎圖》詩想當盤礴欲畫時,睥睨眾史如庸奴。
4.
《史記》的省稱。參見“史漢”。
1.出自《百大家評選韓文菁華錄序》今篤老無用,尚集諸生講《南華》、《左》、《史》及韓歐之文。
5.
通“使”。
1.出自《逸周書·商誓》今予維篤佑爾,予史太史違,我史視爾。
2.出自《鹖冠子·度萬》相史於既,而不盡其愛。
3.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陳軫章》陳軫曰:“若何史毋東?”
6.
姓。漢有史游。著《急就篇》。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史氏,周太史史佚之后,以官為氏……按:史之為氏者,非獨佚也。周有史佚、史興;晉有史蘇、史黯、史趙、史龜、史墨;楚有史猈、史皇;衛有史鰍、史狗、史朝;齊有史嚚。凡此之類,并以史為氏。
7.
古官名。職別各異。在王左右的史官,擔任祭祀、星歷、卜筮、記事等職。
1.出自《書·金縢》史乃冊祝?
2.出自《周禮·春官·占人》﹝凡卜噬﹞史占墨,卜人占坼。
3.出自《禮記·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
8.
古官名。職別各異。殷代為駐守于外的武官。
1.出自《卜辭》在北史其獲羌。
9.
古官名。職別各異。下級佐史。
1.出自《詩·小雅·賓之初筵》或佐之史。
2.出自《周禮·天官·宰夫》六曰史,掌官書以贊治。
3.出自《漢書·百官公卿表》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為少吏。
1.書信與盤纏。
1.專注于書籍者;書呆子。
1.尺牘,書信。
2.文具名。即書鎮。明朱之蕃有《書尺》詩。參見"書鎮"。
1.《漢書.五行志中之下》"昭帝時,上林苑中大柳樹斷仆地,一朝起立,生枝葉,有蟲食其葉,成文字。"后用"書蟲"泛指食葉蟲。
藏書的柜子。也借以諷喻讀書雖多卻不能運用的人兩腳書廚。
1.著作;典籍。
2.有關《尚書》經義的傳述解釋。如明劉三吾等撰有《書傳會選》﹑胡廣等撰有《書傳大全》。
1.寫名刺。
2.指書札;名刺。
1.言談行事不切實際﹑不知變通的讀書人。
1.同"書呆"。
1.束書的帶。
2.猶書紳。
1.草名。葉長而極其堅韌,相傳漢鄭玄門下取以束書,故名。《后漢書.郡國志四》"東萊郡"劉昭注引晉伏琛《三齊記》"鄭玄教授不其山﹐山下生草大如?﹐葉長一尺余﹐堅剈異常﹐土人名曰康成書帶。"
1.古時刻碑,先用朱筆在石上寫所要刻的文字,稱"書丹"◇泛指書寫碑志。
1.在竹木簡上刻字或削改的刀。古稱削,漢人稱書刀。
1.儲水供磨墨用的水盂。
2.指磨墨時用的水滴。
1.指唐代書法家張旭。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當時呼為張顛。
2.謂讀書入迷,忘形似顛。
1.指集賢院。
2.指史館。宋代為三館之一。
1.記錄送死物件數目的方板。
1.唐代朝省藏書的館院。亦為文臣學士校書﹑修史的處所。
2.舊時印刷并出售書籍的地方。五代時書肆,北宋時書林﹑書堂,南宋時書棚以及明清時書鋪,皆泛稱書坊。
1.朝廷﹑官府收藏書籍﹑書畫的場所。
2.家中讀書寫字的房間。
3.家塾;學校。
4.書店。
詩篇名。南宋陸游作。當時作者罷官閑居在鄉。詩中回顧了自己青壯年時代的軍旅生涯,感慨功業未成而身已衰老,并流露出對南宋朝廷的不滿。全詩氣概悲壯,語意深沉。第三、四句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不用一個動詞,即寫出南宋兩大主要戰線的典型特征,是廣為后人傳誦的名句。
1.畫符。
1.收藏文書圖籍的府庫。
2.指中書省或秘書省。
1.一種文具。書寫時用以支臂,使腕不著紙,以防墨污。
2.書法的風格。
3.供摹寫用的范本。因常以方格為界,故名。俗又稱仿格。
1.書架。
1.書籍下端的切口部分。線裝書臥置,為便于檢閱,常利用書根書寫或加印書名﹑卷次和冊數。
1.繕寫人員。
2.猶書人。
1.《后漢書.和帝紀》"帝幸東觀覽書林,閱篇籍"◇遂以"書觀"稱書院﹑學校。
1.指國中所用文字與車軌。亦借指統一。
1.亦作"書匱"。放置書籍的柜子。
2.博洽之士的雅號。
1.同"書閣"。
1.猶書屋。
1.書法和繪畫。
1.北宋書畫家米芾曾任江淮發運,于船上揭牌,稱"米家書畫船"◇亦以泛稱文人學士的游船。
1.見"書畫船"。
1.猶言上下班。卯時簽到,酉時簽退。
1.書帷。亦指書房。
宋元時戲曲、曲藝作者的社團組織。多設于杭州、溫州、大都(今北京)等大城市。書會的成員稱為才人。
1.見"書跡"。
1.小書箱。
1.文字與籌算。六藝中六書九數之學。
①指書籍、書牘等閉戶讀書記|數通書記相報謝。②舊時指從事公文、書記工作的人。也專指擔任抄寫工作的人員他在當書記。③政黨各級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設總書記;地方各級黨的委員會和基層黨的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均設書記。職責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把握好正確的政治方向;善于團結好委員會中一班人;抓好黨風建設,督促、檢查黨的各項工作等。書記和委員之間是平等的同志關系,重大問題由委員會通過表決決定。
1.書法家,善書者。
2.侍書家的省稱。侍奉帝王﹑掌管文書的官員。
1.放置書籍的架子。
1.書信。
1.舊時用于銀錢往來或重要文書的印鑒,稱"書柬圖章"。
書信作家書簡。
1.書和劍。
2.學書學劍。謂學文學武。
1.書籍的劫難。
1.傳達書信的使人。
1.猶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