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封建帝王、大臣、貴族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據死者生前事跡而給予的評價性稱號,如齊宣王的“宣”,岳飛謚“武穆”等。也叫謚號。
2.
動詞
〈書〉稱(作);叫(作)。
3.
動詞
〈書〉規定謚號。
1.
亦作“諡”。
2.
古代帝王、貴族、大臣、士大夫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據其生前業跡評定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亦指按上述情況評定這種稱號。
1.出自《周禮·春官·大史》小喪,賜謚。
2.出自《禮記·檀弓下》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請謚於君曰:“日月有時,將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p>
3.出自《史記·曹相國世家》卒,謚懿侯。
4.出自《晉書·禮志中》《五經通義》以為有德則謚善,無德則謚惡,故雖君臣可同。
5.出自《今言》翰林始得謚“文”,余不得與,不知出何令典。
6.出自《且介亭雜文·買〈小學大全〉記》這年三月,乾隆行經保定,尹嘉銓便使兒子送了一本奏章,為他的父親請謚,朱批是“與謚乃國家定典,豈可妄求”。
3.
稱;號。
1.出自《文選·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身死無名,謚為至愚。
2.出自《釋達性論》然總庶類,同號眾生,亦含識之名,豈上哲之謚。
3.出自《古瓦硯賦》粵有雅器,以硯為謚。
4.出自《詠蚶》有蟲謚稱蜬,適口味抗鰒。
5.出自《大白紙》以后大家就以大白紙謚他,他自己也不知不覺的承認了。
1.猶言無定準。
1.沒關系;不要緊。
1.漢李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隱沒不見。事見《史記.李將軍列傳》◇用以喻指功力精湛。
1.也稱"五倍子酸"。也稱"棓酸"。
2.無色針狀晶體??梢晕灞蹲訛樵?,經發酵或用酸水解制得。在攝影術中作顯影劑。參見"鞣酸"。
1.謂箭射進石頭后隱沒不見。形容射箭的力量極強。
①死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②一輩子;永久沒世不復|沒世不忘|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陸,則沒世不行尋常。
1.終身不變。
1.猶終生,一輩子。
1.謂終身不為人知。
1.猶無端。
2.沒關系,不要緊。
3.謂事情了結。
1.同"沒事哏"。
1.猶言無端兇狠;過分兇狠。
1.同"沒事哏"。
1.猶言不得了;沒辦法。
1.同"沒事哏"。
法律上指強制無償地收歸國有。有幾種不同性質的沒收(1)刑罰的一種。即沒收財產。(2)訴訟上的一種強制措施。如對罪犯用于犯罪活動的本人財物予以沒收。(3)行政管理上的一種強制措施。如對違反治安管理的人用于違法活動的本人所有的工具予以沒收。(4)行政處罰的一種。如沒收違反藥品管理法生產、銷售的藥品。(5)革命措施的一種。如新中國成立后沒收地主土地、官僚資本。
1.沒有好收場。
1.謂死。
1.猶拼命。
1.同"沒搭煞"。
1.方言。不管。
1.方言。沒有出息;放蕩。
1.謂無可排遣。
1.舊謂不顧封建倫理道德。
1.不欺詐,真心誠意。
1.謂刎首。
2.猶埋頭。謂精神專注。
1.比喻亂闖亂碰的人。
1.扎猛子,以頭朝下鉆入水中。
1.天鵝群飛,為首的一只叫做頭鵝。鵝群失去帶頭的鵝,稱做"沒頭鵝"。多用以形容慌張無主的樣子。
1.舊指非官府張貼的布告。
1.指被殺的人。
2.指來歷不明的人。
1.謂不顧一切;狠狠。
2.不顧臉面。
3.猶滿頭滿臉。
1.無緣無故;沒來由。
2.猶言沒有頭緒;糊里糊涂。
3.謂不顧一切;狠狠。
1.比喻沒有根腳,到處亂撞的人。
1.舊指非官府頒布的文件。
1.沒有了結;未停止。
2.不罷休。
1.沒有休止。
1.舊謂無視法律和道德規范。
1.沒羽。衛,箭尾上的羽毛。
1.謂品行卑劣。
2.無聊,沒有意思。
3.沒有滋味。
1.比喻無中生有。
1.比喻事情辦不起來或維持不下去。
1.謂死去。沒,通"歿"。
1.謂信口胡說的話。
1.見"沒下梢"。
1.亦作"沒下鞘"。亦作"沒下稍"。
2.宋郭彖《睽車志》卷四"逆亮(完顏亮)末年……又為短鞭,僅存其半,謂之沒下鞘。其后渝盟犯順,果為其下所戕,死于江上。"后用以比喻沒有好收場。
1.見"沒下梢"。
1.猶不祥,沒有好處。
1.猶言沒巴鼻。
1.方言。沒有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