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時稱編串好的許多竹簡,現(xiàn)在指裝訂好的紙本子。
2.
名詞
〈書〉冊封;封立?;实垡詢晕姆n封爵位。
3.
量詞
量詞。用于計算書籍、畫冊的本數(shù)。
1.
亦作“冊”。
2.
古代帝王祭告天地神祇的文書。
1.出自《書·洛誥》蒸祭歲……王命作冊,逸祝冊,惟告周公其后。
2.出自《海南神廟碑》〔孔公〕至州之明年,將夏,祝冊自京師至……冊有皇帝名,乃上所自署,其文曰:“嗣天子某,謹(jǐn)遣官某敬祭。”
3.出自《宋史·禮志七》〔封禪〕按《開寶禮》,則燔燎畢封冊。
3.
古代帝王用于冊立、封贈的詔書。
1.出自《晉書·后妃傳下·明穆庾皇后》明帝即位,立為皇后。冊曰:“……是以追述先志,不替舊命,使使持節(jié)兼太尉授皇后璽綬?!?/p>
2.出自《新唐書·百官志二》臨軒冊命,則讀冊。
3.出自《清史稿·禮志七》順治八年,上孝莊皇后尊號……奏“進(jìn)冊”,大學(xué)士右旁跪進(jìn),興,退,帝受冊,恭獻(xiàn),大學(xué)士左旁跪接,興,陳中案。
4.
冊立;冊封。
1.出自《漢書·佞幸傳·董賢》賢不知所為,詣闕免冠徒跣謝。莽使謁者以太后詔即闕下冊賢。
2.出自《周書·皇后傳·宣帝元皇后》后與陳后同時被選入宮,俱拜為妃,及升后位,又同日受冊。
3.出自《新唐書·百官志二》冊太子,則授璽綬。
4.出自《明史·禮志八》成化末,封興、岐、益、衡、雍五王,帝親告奉先殿,遣使就各王府冊之,罷臨軒禮。
5.
舊時謂正式確立名分。
1.出自《摭青雜說》呂監(jiān)之女為希周得……遂卜日合族告祖?zhèn)涠Y,冊為正室。
2.出自《醒世姻緣傳》〔晁大舍〕要娶珍哥為妾,許說計氏已有五六分的疾病,不久死了,即冊珍哥為正。
6.
量詞。用于書籍、簿子等。
1.出自《水滸傳》小道家間祖上留下一冊文書,專能辨驗天書,那上面自古都是蝌蚪文字。
7.
通“策”。計謀,計策。
1.出自《漢書·諸侯王表序》武帝施主父之冊,下推恩之令。
2.出自《漢書·趙充國傳》此全師保勝安邊之冊。
3.出自《論衡·骨相》大梁人尉繚,說秦始皇以并天下之計,始皇從其冊。
8.
指簿冊。
1.出自《清會典·宗人府·宗令宗正宗人職掌》生子,則以告而書于冊。
9.
通“策”。策問。
1.出自《漢書·董仲舒?zhèn)鳌?/span>及仲舒對冊,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10.
通“策”。扶,扶持。
1.出自《敦煌變文集·韓擒虎話本》冊起使君,便賜上殿。
11.
古代文字書于簡,編連諸簡謂之“冊”。常以稱文獻(xiàn)、典籍。
1.出自《運命論》善惡書于史冊,毀譽流于千載。
2.出自《書·多士》惟殷先人,有冊有典。
3.出自《送浮屠文暢師序》是故道莫大乎仁義,教莫正乎禮樂刑政……文武以是傳之周公孔子,書之于冊,中國之人世守之。
1.用茅草蓋成的旅舍。言其簡陋。
1.草蓋的殿堂。
1.亦作"茆棟"。
2.茅屋。
1.茅舍的門。
1.指封土及其賦斂。
1.用茅草做頂﹑椒泥涂壁的房屋。
1.戰(zhàn)國齊人,以敢諫見稱。秦始皇母后私通嫪毐,毐以假父之尊專國事,驕縱為亂,始皇取而車裂之,遷太后于萯陽宮,令曰敢以太后事諫者戮。死者已二十七人,而茅焦猶冒死上謁,解衣伏質(zhì),喻以利害,始皇悟而赦之,迎太后歸咸陽,尊焦為上卿。見漢劉向《說苑.正諫》。
1.旄旌。桿端飾有旄牛尾的旗幟。茅,通"旄"。
1.古擯相者習(xí)朝會之儀,束茅而列,以表位次。
2.茅束。
1.指傳說中在句容句曲山修道成仙的茅氏兄弟。
1.亦作"茆寮"。
2.草屋;茅草棚。
1.即茅山。山在今江蘇省句容縣境內(nèi)。
1.相傳仙人所騎的神物。
1.雉門。古王宮五門之一。
1.應(yīng)變不窮貌;隨順貌。
1.斗笠,一種擋雨遮陽用的笠帽。
1.茅根相牽連貌。喻同類事物之相互牽引。
1.猶言盤根錯節(jié)。樹木根節(jié)盤繞交錯。比喻事情繁難復(fù)雜。
1.盤曲橫貫﹐連結(jié)交錯。
1.猶蟠據(jù)。
2.猶言根深柢固。
1.糾結(jié)交錯;回環(huán)旋繞。
2.勾結(jié)。
1.青銅器紋飾的一種。以蟠曲的小蛇的形象﹐構(gòu)成幾何圖形。盛行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
1.遍及。語本《管子.內(nèi)業(yè)》"一言之解﹐上察于天﹐下極于地﹐蟠滿九州。"
1.見"蟠天際地"。
1.盤曲糾結(jié)。
2.互相勾結(jié)。
3.猶聚集。
4.郁積;郁結(jié)。
1.盤據(jù)勾結(jié)。
1.盤踞;占據(jù)。
1.謂牢牢地盤踞。
1.盤踞﹐占據(jù)。
2.盤曲蹲踞。
3.指盤結(jié)。
1.盤屈作攫拿狀。
1.指盤曲的夔龍形裝飾。
1.青銅器紋飾的一種。以盤曲的夔龍組成的圖案。盛行于殷和西周。
1.蟠踞聯(lián)結(jié)。
1.盤伏的龍。
2.回環(huán)的龍形。
3.發(fā)髻名。
1.婦女首飾名。
1.猶言龍蟠虎踞。像盤繞著的蛟龍﹐像蹲臥著的猛虎。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1.見"蟠龍踞虎"。
1.盤曲纏繞。
1.遍及;充滿。
1.指盤曲而難以為器的樹木。
2.傳說中的山名。一說﹐即扶桑。
1.盤曲之木﹐朽爛之根。比喻無用之材。株﹐樹根。
1.亦作"蟠挐"。
2.屈曲作攫拿狀。亦比喻曲附牽連。
1.見"蟠拏"。
1.謂龍蟠曲于泥。指興起之前的周室。語出漢揚雄《法言.問神》"龍蟠于泥﹐蛍其肆矣。"李軌注"圣道未彰,群愚玩矣;龍蟠未升,蛍其肆矣。"
1.繚繞縈回貌。
2.盤曲貌。
1.喻指隱居。
1.形容樹木茂盛青蒼。
1.見"蟠虬"。
1.盤旋屈曲;回環(huán)曲折。
2.抑郁糾結(jié)。
1.盤旋屈曲;回環(huán)曲折。
2.抑郁糾結(jié)。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