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失去,遺落。
2.
動詞
扔;拋棄。
3.
動詞
擱置;放。
1.
亦作“丟”。
2.
擱置;放下。
1.出自《兒女英雄傳》褚一官便丟下這里的事,忙著衣服,戴帽子。
2.出自《翻古》那還要說?端人家碗,服人家管。一年到頭,一早到黑,我手腳不停,總是丟了屋里的,就是田里的,丟了鋤頭,就是耙頭。
3.
遺留。
1.出自《儒林外史》我一生是個無用的人,一塊土也不曾丟給你們,兩間房子都沒有了。
4.
丟失;遺失。
1.出自《紅樓夢》你叔叔丟了,還禁得再丟了你么?
2.出自《一封拾到的信》要是不看看,怎么知道是誰丟的?怎么還給人家?
5.
施展,使出。
1.出自《西游記》有戟有七千二百斤重。悟空見了,跑近前接在手中,丟幾個架子,撒兩個解數。
2.出自《兒女英雄傳》那女子見他一拱手,也丟個門戶,一個進步便到了那和尚跟前。
6.
敲,打。
1.出自《朱砂擔》丟天靈,剪手腕,著凌遲,受磨難。那怕他潑頑皮綽號做鐵旛竿。
2.出自《黃花峪》我著這莽拳頭,向這廝嘴縫上丟。
7.
量詞。猶支。
1.出自《圯橋進履》兀那塵土起處,一丟人馬,不知是那里來的也。
2.出自《智勇定齊》徐弘吉,徐弘義,俺統領一丟人馬,收拾行裝等物,跟公子打圍去。
8.
量詞。猶串。用于成串之物。
1.出自《還魂記·尋夢》一絲絲垂楊線,一丟丟榆莢錢。
9.
量詞。猶樁,件。
1.出自《錦箋記·進香》俏麗娘娘入寺門,道人和尚盡來跟,這丟若肯輕輕舍,何必齋僧與誦經。
10.
方言。羞,丟人。
1.出自《創業史》“丟!丟!”有萬也參加了爭執,用指頭劃著紅臉蛋,羞王三。
11.
方言。詈詞。
1.出自《苦斗》衛兵惱了,舉起拳頭威脅區卓道:“我丟你祖宗!老子愛打日本,就打日本!老子愛檢查,就檢查!老子愛揍你,就揍你!”
12.
拋棄;扔。
1.出自《李逵負荊》把煩惱都也波丟,都丟在腦背后。
2.出自《水滸傳》被與葫蘆都丟了不要,提了槍,便出廟門投東去。
3.出自《雷雨》你既然知道這家庭可以悶死人,你怎么肯一個人走,把我丟在這里?
4.出自《春天里的秋天》電報紙被她丟在地上。
在房屋內部起隔開作用的一扇一扇的木板墻,上部一般做成窗欞,糊紙或裝玻璃。
1.遠隔。
1.猶隔世。
2.隔閡陌生。
1.謂不直接經手其事。
2.形容相距很近。
1.相隔一夜。
1.第二天吃的糧食﹐存糧。
1.分別﹔分離。
1.比喻辦不到的﹑不自量力的事情。
1.隔離限制。
1.斜刺里。
彼此心里有隔閡;不投合咱倆不~,有什么事你別瞞我。
行業不相同~不隔理ㄧ~如隔山。
1.這一行業的人不了解另一行業的情況。
一幀圖像分奇、偶兩次(場)掃描,再交織兩場光柵的掃描方式。在保證圖像清晰和無明顯閃爍下,每秒傳送的幀數能降低一半,視頻電路的帶寬可減小一半,以簡化收發設備。由于仍有行間閃爍,為能成天在屏幕前操作,計算機監視器常采用非隔行掃描。
1.同"隔靴搔癢"。
比喻說話作文等不中肯,沒有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
1.同"隔靴搔癢"。
1.隔離審訊。
1.窗子眼。
2.指表格上的欄目。
3.方言。別扭。
1.厭惡。
1.陰陽隔離。
隔一夜~的茶不能喝,快倒了。
1.謂封鎖隔絕﹑另眼相待。
隔絕聲音的傳播~板。
漢語拼音方案所規定的符號(’),必要時放在a,o,e前頭,使音節的界限清楚,如激昂jī’áng,定額dìng’é。
1.疏遠。
2.相隔遙遠。
1.阻隔。
2.隔閡。
3.超越。
1.見"隔轍雨"。
1.夏季降雨﹐有時一轍之隔﹐晴雨各異﹐謂之隔轍雨﹐也稱分龍雨。
1.謂氣塞阻隔之病癥。
1.腋下。俗稱隔肢窩。
2.用手搔人的腋下﹐使人發癢。
1.窗格。
2.放書物的架子。
1.語言哽塞,停頓。
1.嘔吐聲。
2.鳥獸鳴聲。
1.胳肢。在別人身上抓撓,使之發癢。
1.亦作"觡?"。
2.草木叢生貌。
3.引申為不明。
1.放縱驕橫。
1.猶言顯威風,擺架勢。
1.顯示健壯有力。
2.肆行狡猾。
1.謂顯示自己的節操。
1.謂炫耀動作敏捷。
1.猶縱酒。
1.施展詭譎之術。
1.顯示出俊美。
1.放縱,滿足。
1.謂依恃力量。
1.猶言顯示出美麗。
1.猶撒嬌。仗著受人憐愛故意作態。
1.猶爭臉。
1.顯露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