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偏僻,距離中心地區(qū)遠的。
2.
形容詞
性情古怪,跟一般人合不來。
3.
形容詞
不常見的(多指文字)。
4.
形容詞
不正;邪僻。
1.
避讓;回避。
1.出自《說文·人部》僻,辟也……《詩》曰:“宛如左僻?!?/p>
2.出自《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韓,公之讎也,今公言善韓以備楚,是外舉不僻讎也。
2.
邪僻,偏離正道。
1.出自《論語·先進》師也僻。
2.出自《后漢紀·順帝紀》是時,朝政多僻,競崇侈靡。
3.出自《問進士策》制民以淺,則防其僻;漸民以深,則化可成。
4.出自《資政新篇》如綱常倫紀,教養(yǎng)大典,則宜立法以為準焉。是下有所趨,庶不陷于僻矣。
3.
歪;偏向一邊。
1.出自《本草綱目·百病主治藥·諸風》枳茹,漬酒服,治中風身直,及口僻目斜。
4.
偏差,差錯。
1.出自《藝文類聚》宣射得一白鼠,置函中。乃召鐵,使卜函中何物。謂中者當厚賞,僻即加重罰。
2.出自《水經注·河水三》余按南河北河及安陽縣以南悉沙阜耳,無佗異山。故《廣志》曰:“朔方郡北移沙七所,而無山以擬之?!笔橇x志之僻也。
5.
偏僻;邊遠。
1.出自《呂氏春秋·慎行》晉之霸也,近於諸夏,而荊僻也。
2.出自《后漢紀·桓帝紀一》今君逾江湖,越五嶺,僻在海邊,風俗雖陋,然多珍玩。
3.出自《無題》詩宅帶松蘿僻,身惟猿鳥親。
4.出自《歸田瑣記·請鑄大錢》雖然,山僻小縣,庫中附貯之項,皆別有所抵;所征地丁,則隨征隨解,安得余銀以為收銅之資。
6.
孤僻,不隨俗。參見“僻性”。
1.出自《上考功崔虞部書》行己頗僻,與時俗異態(tài)。
2.出自《贈采訪使合門穆舍人》詩僻甚陶元亮,貧過魯仲由。
7.
冷僻。參見“僻書”。
1.出自《容齋隨筆·薛能詩》﹝劉白﹞能賦《楊柳枝詞》,世多傳唱,雖有才語,但文字太僻,宮商不高耳。
2.出自《論肚子問題》舉馬丁·路德的例子也許太僻,那么舉眼前的例子吧。
8.
通“癖”。嗜好。
1.出自《對酒》詩愛酒知是僻,難與性相舍。
1.近侍。
1.見"韰惈"。
1.心地褊狹而行為果敢。
1.隋初官府用以放債收息的公款。
1.廨署。
1.官署。
1.即公廨田。隋唐時給各官署的田。所收地租充辦公經費。
1.官舍。
1.書法﹑繪畫﹑詩文中的敗筆。
1.亦作"懈?"。
2.懈怠;松懈。
1.松懈懶散。
2.怠慢不敬。
1.見"懈惰"。
1.松緩肢體。
2.指松散不挺之態(tài)。
1.懈怠輕忽。
1.不經心的話;泄氣的話。
1.松勁。
1.懈怠沮喪。
1.懶惰散漫。
2.懈怠輕慢。
1.懈怠失誤。
1.懈怠止歇。
1.海邊。
1.即獬豸冠。
1.即獬豸。
2.指古代御史等執(zhí)法官戴的獬豸冠。
3.指代御史等執(zhí)法官。
1.古代御史等執(zhí)法官吏戴的帽子。
2.指御史等執(zhí)法官吏。
1.即《薤露》。
1.樂府《相和曲》名,是古代的挽歌。
2.薤葉上的露水。
1.篆書之一體。
1.見"邂逅"。
1.見"邂逅"。
①不期而遇一朝邂逅成相識。②偶然事非邂逅。
1.碰巧不遇合;意外不成功。
1.見"邂逅相遇"。
1.不期而遇。
1.協(xié)和,調理。
2.指宰相的政務。
1.猶安定。
1.協(xié)同征伐。
1.協(xié)和。
2.指宰相的政務。
1.協(xié)和治理。
2.指宰相的政務。
1.燮理政務。
1.協(xié)調而使之和諧。
1.象聲詞。
1.和順。
1.協(xié)調贊助。
1.夜間的水氣。
1.夜間的水氣。
1.用蟹殼制成的酒杯。
2.蟹狀杯子。
1.把蟹肉和蟹黃塞在蟹殼內﹑涂上面粉制成的食品。又稱芙蓉蟹﹐俗名蟹匣子。
1.亦作"蟹籪"。
2.捕蟹之具﹐狀如竹簾﹐橫置河道之中以斷蟹的通路。
1.捕蟹的工具。
1.見"蟹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