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副詞
用在動作性語素前,表示否定。
2.
副詞
〈書〉表示否定,做應答副詞,相當于“不”。
3.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及其短語后,表示反問,常構成“是否、可否、能否”等,表示“是不是、可不可、能不能”。
4.
助詞
〈書〉語氣助詞。用在句尾,表詢問。
1.
亦作“不”。
2.
無。
1.出自《禮記·大學》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3.
不可。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而有否焉。
4.
非;不是。
1.出自《墨子·尚同中》夫建國設都,乃作后王君公,否用泰也;輕大夫師長,否用佚也;維辯使治天均。
5.
語末助詞。表詢問。
1.出自《墨子·兼愛下》往來及否,未可識也。
2.出自《論衡·謝短》曉知其事,當能究達其義,通見其意否?
3.出自《與孟尚書書》籍湜輩雖屢指教,不知果能不叛去否?
4.出自《僧院夏日和酬朱仲方》臥屏來看否?天姥雪千尋。
5.出自《兒女英雄傳》二位姑奶奶可曾有喜信兒否?
6.出自《沁園春·長沙》詞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6.
不;不然。表示否定。
1.出自《詩·周南·葛覃》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否,吾不為是也。
3.出自《文心雕龍·論說》原夫論之為體,所以辨正然否。
4.出自《銅墻鐵壁》金樹旺不加可否地說。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