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池塘。
2.
名詞
池塘的岸;水邊。
3.
名詞
山坡。
1.
堤防;堤岸。
1.出自《詩·陳風·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與荷。
2.出自《漢書·高帝紀上》母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
3.出自《游春》詩晴野花侵路,春陂水上橋。
4.出自《徐霞客游記·楚游日記》土人環石為陂,壅成巨潭,以灌山塍。
2.
池塘湖泊。
1.出自《淮南子·說林訓》十頃之陂可以灌四十頃,而一頃之陂可以灌四頃,大小之衰然。
2.出自《世說新語·德行》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
3.出自《招約之職方并示正甫書記》詩橫陂受后澗,直塹輸前瀆。
3.
壅塞。
1.出自《國語·吳語》乃筑臺於章華之上,闕為石郭,陂漢,以象帝舜。
4.
山坡。
1.出自《文選·古詩〈冉冉孤生竹〉》千里遠結婚,悠悠隔山陂。
2.出自《思王逢原》詩渺渺江與潭,茫茫山與陂。
5.
旁邊;邊際。
1.出自《國語·越語下》濱於東海之陂,黿鼉魚鱉之與處,而蛙黽之與同渚。
2.出自《漢書·禮樂志》騰雨師,灑路陂。
6.
靠近。
1.出自《后漢書·馮衍傳下》陂山谷而閑處兮,守寂寞而存神。
7.
沿著;順著(河岸)。
1.出自《后漢書·西域傳序》傍南山北,陂河西行至莎車,為南道。
8.
指筑堤防。
1.出自《漕河議》禹之決九川,陂九澤,互為用者也。決者泄之以為利,陂者蓄之以為用也。
1.啞人。
1.沙啞干澀。
1.長懼不敢出言。
1.悲咽。
2.吹奏樂器而不成曲調。
1.見"喑惡叱咤"。
1.啞巴,口不能言。
2.謂沉默不語。
3.嘶啞。
1.同"喑惡叱咤"。
1.見"喑啞"。
1.悲傷哽咽。
1.使人致啞的藥。
1.沉寂,緘默。
1.形容心情郁結。
1.氣結聚貌。
1.不成語言的發聲。
2.猶默默。
1.思量,忖度。
1.埋沒不顯。
1.猶淤塞。
1.亦作"堙阨"。
2.阻塞;險阻。
1.見"堙厄"。
1.猶埋沒。
1.荒廢;淤塞。
1.見"塹山堙谷"。
1.堵塞斷絕。指(水源)干涸。
1.猶廢置,敗落。
1.堙沒;沉淪。
1.猶埋沒。
1.埋沒不顯。
埋沒;泯滅故道堙滅|堙滅無聞。
1.堵塞毀壞。
1.困頓不順。
1.堵塞。
1.埋沒,淪落。
1.猶言廢置。衰敗。
1.埋沒雜亂。
1.埋沒荒蕪。
1.埋沒不顯。
1.郁結;抑郁。
2.窒塞;不明。
1.堵塞。
1.猶泯滅。
1.阻塞。
1.沉默貌。
1.和善賢淑。
1.深靜貌。
1.和悅安舒貌。
2.幽深貌;悄寂貌。
3.柔弱貌。
4.以指柔靡之音。
1.有褥墊的床鋪。
1.褥子。古代貴族下葬時用盛有茅草和廉姜﹑澤蘭等香草的褥子鋪墊在棺下。
1.指車上的坐墊。
1.裝有棉絮的褥墊。
1.泛指坐臥之具的鋪墊。
1.見"絪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