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相當(dāng),相敵,比得上。
2.
形容詞
單獨(dú)。
3.
名詞
(Pǐ)姓。
4.
量詞
用于馬、騾等。
5.
量詞
用于整卷的綢或布(古代以四丈為匹,現(xiàn)在五十尺、一百尺不等)。
1.
相配;相比;相當(dāng)。
1.出自《詩·大雅·文王有聲》筑城伊淢,作豐伊匹。
2.出自《莊子·逍遙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3.出自《登峨眉山》詩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4.出自《北岳廟》詩體制匹岱宗,經(jīng)營自雍汴。
2.
匹敵;對手。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秦、晉匹也,何以卑我?
2.出自《典論論文》王粲長於辭賦,徐干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
3.出自《歸田瑣記·謝古梅先生》先生敦品勵學(xué),實(shí)為儒宗,一時罕有其匹。
3.
志同道合的人;伴侶;配偶。
1.出自《詩·大雅·假樂》無怨無惡,率由群匹。
2.出自《楚辭·九章·懷沙》懷質(zhì)抱情,獨(dú)無匹兮。
3.出自《文選·曹植〈洛神賦〉》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dú)處。
4.出自《北夢瑣言》太師謝幕僚曰:“某已選得一佳婿,諸賢未見。”乃召一客司小將,指之曰:“此即某女之匹也。”
5.出自《比目魚·發(fā)端》一生一旦,天然佳匹。
4.
結(jié)成伴侶;配對成雙。
1.出自《文子·上德》神龍不匹,猛獸不群,鷙鳥不雙。
2.出自《文選·顏延之〈秋胡詩〉》影響豈不懷?自遠(yuǎn)每相匹。
3.出自《金壺浪墨·雁》禽類中雁為最義,生有定偶。喪其一,終不復(fù)匹。
5.
單獨(dú)。參見:“匹馬單槍”、“匹馬雙輪”。
1.出自《景德傳燈錄·汝州南院和尚》問:“匹馬單槍來時如何?”師曰:“待我斫棒。”
2.出自《朱子語類》須是勇猛向前,匹馬單槍做將去看如何,只管怕個甚么?
3.出自《論烏鴉》人當(dāng)年輕力壯,匹馬單槍時,廁身今日社會,只要不聾不啞,誰無大志?
4.出自《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晉人與姜戎要之殽而擊之,匹馬只輪無反者。
5.出自《濟(jì)河焚舟記》昔孟明之載戰(zhàn)載北也,空山肉填,平地血流,匹馬只輪,蕩然不收。
6.出自《東周列國志》晉兵四下圍裹將來,如饅頭一般,把秦家兵將,做個餤子,一個個束手受擒。殺得血污溪流,尸橫山徑,匹馬只輪,一些不曾走漏。
6.
量詞。馬驢騾及其它動物的計量單位。
1.出自《書·文侯之命》用賚爾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廬弓一,廬矢百,馬四匹。
2.出自《題壁上韋偃畫馬歌》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當(dāng)霜蹄。
3.出自《儒林外史》門口一個人,騎了一匹騾子,到門口下了騾子進(jìn)來。
4.出自《殘春》他跑來向我們指天畫地地說,說他自己是龍王,他放了的那匹小魚,原來是條龍子。
7.
量詞。布帛等織物長度的計量單位。古代四丈為一匹,今則五十尺、一百尺不等。
1.出自《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乃賜叔孫通帛二十匹,衣一襲,拜為博士。
2.出自《儒林外史》他慌忙打開行李,取出一匹繭?,一包耿餅,拿過去拜謝了秦老。
3.出自《時間是一把剪刀》詩時間是一把剪刀,生命是一匹錦綺。
8.
量詞。其它事物長度的計量單位。
1.出自《水經(jīng)注·清水》天門山石自空,狀若門焉,廣三丈,高兩匹,深丈余,更無所出,世謂之天門也。
2.出自《水經(jīng)注·洧水》塢側(cè)有水,懸流赴壑,一匹有余,直注澗下。
9.
量詞。方言。山嶺的計量單位,相當(dāng)于座。
1.出自《代理縣長》到哪匹山唱哪個山歌。
10.
鴨。后多作“鴄”。
1.出自《禮記·曲禮下》凡摰:天子鬯,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摰匹。
11.
見“匹手”、“匹然”。
1.出自《金瓶梅詞話》武松匹手奪過來,潑在地下。
2.出自《金瓶梅詞話》秋菊問他要棒槌使使,他不與,把棒槌匹手奪下了,說道:“前日拿了個去不見了,又來要。”
3.出自《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教授看見,大叫一聲,匹然倒地。
4.出自《警世通言·崔待詔生死冤家》﹝秀秀﹞道罷起身,雙手揪住崔寧,叫得一聲,匹然倒地。
1.神名。
1.亦作"銜橛"。
2.馬嚼子。《韓非子.奸劫弒臣》"無捶策之威﹑銜橛之備,雖造父不能以服馬。"明文征明《失解無聊》詩"疲馬尚憐銜橛在,冥鴻翻困稻粱謀。"一說,銜,指馬嚼子;橛,指車之鉤心。
3.指馳騁游獵。
4.見"銜橛之變"。
1.見"銜橛之虞"。
1.咬轡頭尥蹶子。比喻不受羈系。
1.古代殮葬時的一種習(xí)俗。給死者口中含珠﹑玉或米,叫"銜口";在死尸褥下放錢,叫"墊背"。
1.心懷慘痛之情。
1.口含土塊。
2.舊俗人死,口必含物。天子含珠,諸侯含玉,大夫含璣,士含貝,庶人含谷實(shí)。事見漢劉向《說苑.修文》。故臣下請罪口含土塊,以示己有死罪。
1.心懷歡樂。
1.馬嚼口和馬絡(luò)頭。
2.法紀(jì)。《大戴禮記.盛德》"德法者御民之銜勒也。"因借以指道德法紀(jì)。
3.控制;限制。
1.含著淚水。
1.銜接,連結(jié)。
1.接連不斷的魚群。
1.遵奉王令。
1.喻樹木外皮帶有隆起的粒塊。
1.口含蘆草。雁用以自衛(wèi)的一種本能。
1.船連著船。
1.謂含中呂之氣。中呂,古樂十二律的第六律。
①古代行軍時口中銜著枚,以防出聲銜枚而進(jìn)|銜枚夜襲。②引申為緘口不言銜枚以晦其跡|愿銜枚而無言兮。
1.懷夢。
1.官銜的名稱。
2.官銜和姓名。
1.遵奉命令。
2.接受使命。
1.原指精衛(wèi)鳥,后亦泛指海鳥。
1.謂隱藏于心。
1.謂鉗夾,咬住。
1.心懷憤怒。
1.官銜牌。木質(zhì)朱漆﹑金字。平時插在門口,出行以及舉行婚喪禮儀時,拿著前導(dǎo),以示榮耀。
1.謂永志不忘。極言感念。
1.馬嚼子和馬韁繩。
2.指馬匹。
3.喻法令。
1.署有官銜的名片。
1.心懷凄愴。
1.強(qiáng)忍著不使淚水淌出來。
1.指受馬嚼子約束。
1.猶言銜石填海。
1.謂飲酒。
1.謂面帶嬉笑。
1.見"銜石填海"。
1.《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后因以"銜石填海"比喻為實(shí)現(xiàn)既定目標(biāo),堅韌不拔地奮斗到底。
1.奉命出使。
1.猶逢霜。
1.心懷思緒。
1.猶銜冤,含冤。
2.指訴冤。
1.口穿繩索。《孔子家語.致思》"枯魚銜索,幾何不蠹;二親之壽,忽如過隙。"后以"銜索"為不得孝養(yǎng)父母之典。
1.猶銜勒。馬嚼子。
1.忍住哭泣,含著眼淚。
1.指馬嚼子。
1.銜淚,含淚。
1.口含馬嚼子。
2.某些電器中放在電磁鐵兩極中間的鐵塊或鐵片。
1.心懷痛苦。
1.馬嚼口。
2.職稱;官銜。
1.《春秋合誠圖》"黃帝游玄扈雒水上,與大司馬容光等臨觀,鳳凰銜圖置帝前,帝再拜受圖。"又《尚書中候握河紀(jì)》"堯即政七十年仲月甲日至于稷,沈璧于河,青云起,回風(fēng)搖落,龍銜馬圖,赤文緑色,自河而出,臨壇而止,吐甲回遰。甲似j,廣九尺,有文,言虞﹑夏﹑商﹑周﹑秦﹑漢之事,帝乃寫其文藏之東序。"后以"銜圖"為仁君在位之典。
2.銜環(huán)圖報。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