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瀘州,地名,在四川省。
2.
名詞
瀘水,古水名,即今金沙江在四川宜賓以上、云南四川交界處的一段。今四川瀘州從瀘水得名。
1.
水名。瀘水,指今金沙江在四川宜賓以上、云南、四川交界處的一段。
1.出自《苦熱行》毒涇尚多死,渡瀘寧具腓?
2.出自《前出師表》故五月度瀘,深入不毛。
2.
古州名。南朝梁置。治所在今四川省瀘州市。
1.出自《續資治通鑒·宋太宗淳化五年》偽帥張余,復嘯聚萬余眾,攻陷嘉、戎、瀘、淪、涪、忠、萬、開八州。
1.指杜鵑鳥。相傳杜鵑為古蜀帝杜宇怨魂所化,故稱。
2.指月亮。
1.怨恨的情緒。
1.形容怨憤之極。
1.悲切。
1.悲怨的情懷。
1.悲秋。
1.怨恨訴屈。
1.埋怨責備。
1.形容怨恨到了極點。
1.怨恨的神態。
1.怨望毀謗。
1.怨恨之聲。
2.凄怨之聲。
到處都是怨恨的聲音。形容不滿的人很多國民黨的腐敗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1.見"怨歌行"。
1.謂抱怨遷居,懷念故土。
2.怨恨悲傷。
1.怨恨嘆息;悲嘆。
1.猶怨惡。
1.詞牌名。即《浣溪沙》。雙調,四十二字。
1.謂怨恨天地。
2.多指埋怨不休。
1.亦作"怨恫"。
2.怨恨,哀痛。
1.詞牌名。又名"憶王孫"。雙調,五十三字。參閱清萬樹《詞律》卷六注。參見"憶王孫"。
1.冤枉。
1.怨恨;心懷不滿。
1.悲怨惋惜。
1.嫌隙。
1.怨恨不滿;嫌隙。
1.哀傷嗚咽。
1.埋怨的話。
1.怨恨抑郁。
埋怨責怪樂天知命,無怨尤焉。
1.懷怨郁悒。
1.哀怨貌。
1.哀傷焦急貌。
1.埋怨責怪。
1.指為人所怨恨的壞人。
1.怨恨憎惡。
1.亦作"怨訾"。
2.怨恨嗟嘆。
1.見"怨咨"。
1.見"怨咨"。
1.怨恨詛咒。
1.方言。房屋前后的平地。
1.官署中的共事者。
1.唐代御史﹑拾遺的別稱。
2.唐時亦稱翰林院學士承旨為院長。
3.即山長。舊時書院的主講﹑主持者。清乾隆時改稱院長。參閱清梁章巨《稱謂錄.書院掌教》。
4.宋元時對地方獄吏的尊稱。
5.舊時小說中對仆從的稱呼。 6.以院命名的某些機關﹑學校﹐其首長稱院長。
1.古代征收鹽稅的場所。
1.院主。
2.舊時小說戲曲中對仆人的敬稱。
1.指宋代"翰林圖畫院"中宮廷畫家的作品。它們在形式上工整﹑細致﹐但往往缺乏生氣。
1.獄卒。
1.即縣君。本為對有封號的婦女的稱呼◇來一般富戶的妻子也稱"院君"。
1.即院試。
1.古代中央某些官署的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