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副詞
〈書〉豈;難道;哪里;表示反問。
1.
副詞。表示反詰。相當于“豈”、“難道”。
1.出自《莊子·齊物論》雖然,嘗試言之。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
2.出自《讀〈山海經〉》詩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3.出自《新唐書·突厥傳上》卜不吉,神詎無知乎?我自決之。
4.出自《郎潛紀聞》汪蛟門比部懋麟,嘗誦東坡“春江水暖鴨先知”句,西河在座,怫然曰:“鵝詎后知耶?”
2.
副詞。表示否定。相當于“無”;“非”;“不”。
1.出自《文選·江淹〈別賦〉》至如一去絕國,詎相見期。
2.出自《三月三日率爾成詩》洛濱非拾羽,滿握詎貽椒。
3.出自《北史·盧玄傳》創制立事,各有其時,樂為此者,詎幾人也。
3.
副詞。曾。
1.出自《悼亡詩》爾祭詎幾時,朔望忽復盡。
2.出自《九日隨家人游東山》詩暑往詎幾時,涼歸亦云暫。
4.
連詞。假如,如果。
1.出自《國語·晉語六》且唯圣人能無外患,又無內憂。詎非圣人,必偏而后可。
5.
連詞。相當于“抑或”。表示選擇。
1.出自《列子·周穆王》若將是夢見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夢真邪?
2.出自《懲咎賦》將沉淵而殞命兮,詎蔽罪以塞禍?惟滅身而無后兮,顧前志猶未可。
6.
豈料。
1.出自《影梅庵憶語》場事既竣,余妄意必第,自謂此后當料理姬事以報其志。詎十七日忽傳家母舟抵江干……遂不及為姬商去留。
2.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過一天,又寫個條子去約茍才出來談談,詎接了回條,又是推辭。
7.
通“巨”。大。
1.出自《列子·黃帝》商丘開以為信然,遂先投下,形若飛鳥,揚于地,肌骨無毀。范氏之黨以為偶然,未詎怪也。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