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升登;達到。
1.出自《易·震》躋于九陵。
2.出自《應詔詩》西躋關谷,或降或升。
3.出自《順宗實錄五》以皇帝天資仁孝,日躋圣敬。
4.出自《菊趣軒記》使數千里之民,樂生循禮,躋乎仁壽之域。
5.出自《大波》他們認為像一八六一年意大利和平統一的辦法很好,既合乎孔孟的“大一統”“定于一”的道理,而又輕輕松松地躋于富強。
2.
高而陡。
1.出自《詩·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2.出自《奉和景純十四丈三絕》藏春花木望中迷,水復山長道阻躋。
3.
逾越;超越。
1.出自《左傳·文公二年》八月丁卯,大事於大廟,躋僖公,逆祀也。
2.出自《新唐書·沈既濟傳》中宗嗣位在太后前,而敘年制紀反居其下,方之躋僖公,是為不智。
3.出自《酌定監司位置疏》臣非欲添設右轄一官,直謂閎中(沈閎中)破格歷階,未便越右躋左,故以右銜管左事,此較便也。
4.出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外交之進化》物質之進化……而其形式亦早脫無機之界,則躐級而躋,亦非妄想。
4.
晉升。
1.出自《后漢書·韋彪傳》卿以輕好去就,爵位不躋。今歲垂盡,當選御史,意在相薦,子其宿留乎?
2.出自《舊唐書·裴行儉傳》張燕公有扶翊之勛,居講諷之舊,秩躋九命,官歷二端。
3.出自《甕牖余談·周軍門》一門之中,均躋極品,可謂榮矣。
5.
踐踏;踩。
1.出自《類說》一夜家具并躋破。
2.出自《危巢墜簡·解放者》他不提防在葦叢里躋著一個深水坑,全身掉在里頭,翻不過身來,就淹死了。
6.
跌倒;下墜。
1.出自《史記·宋微子世家》今女無故告子,顛躋如之何其?
7.
燈臺。唐時稱鐵燈臺為鐵躋。
1.出自《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證(胡證)起取鐵燈臺,摘去枝葉,而合其跗,橫置膝上,謂眾人曰:“鄙夫請非次改令,凡三鐘引滿一遍,三臺酒須盡,仍不得有滴瀝。犯令者一鐵躋。(原注:自謂燈臺。)”……證舉躋將擊之,群惡皆起設拜,叩頭乞命,呼為神人。
8.
見“躋躋”。人物眾多貌。
1.出自《春蕪記·慶壽》喜孜孜補袞,躋躋臣鄰。
2.出自《〈奈何天〉總評》子見奈何天上,英雄躋躋,才子蹌蹌。
1.興建政事。
2.指興建土木之事。
3.引起事端。
1.猶言造成。
1.猶言構思。
1.發生訴訟﹐打官司。
1.興旺發達。
替衰廢。興盛和衰廢,多指王朝的改朝換代社會在王朝興替中前進|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1.行時;興旺。
1.湊趣的話﹐助興的話。
1.寄興寓意。
1.同"興滅繼絶"。
1.勵精圖治﹐勤于王業的君主。
2.指開創基業的君主。
1.興盛﹐旺盛。
1.使衰落了的振興起來﹐中斷了的延續下去。
1.舉辦;施為。
1.趣味;興趣。
興致趣味興味盎然|他帶來的資料引起我極大的興味。
1.提倡文治﹐致力教化。
2.有感而發之文。
1.崇尚文治﹐偃息兵戎。
1.興無產階級思想﹑滅資產階級思想的簡稱。
1.起舞。
1.推舉有賢德的人。參見"興能"。
2.發揚賢德。
1.指詩詞中的意境。
1.打定主意﹐存心。
2.猶言想到。
1.形容很高興的樣子。
1.因受感發起而實行。
2.盛行;使之盛行。
1.動工修建。
1.猶興致。
1.興辦學校。
1.語助詞。
2.指告諭。
3.心有所感﹐而發之于言。
1.妖異為患。喻搞鬼搗亂。
1.同"興妖作怪"。
1.征募役夫。
1.發揚學術。
2.復興舊業。
1.崇尚道義。
2.猶起義。
1.經營求利。
1.歌詠。
1.降雨。
1.指詩歌創作手法的興與比。
1.打比方。
1.激起怨恨。
1.振興。
1.時運昌隆。
1.創建;建立。
2.施工建造。
1.增殖財貨。
1.猶興居。
興趣興致勃勃|干事情光憑興致和熱情是不夠的。
興趣興致勃勃|干事情光憑興致和熱情是不夠的。
1.興致很高的樣子。
1.猶興會淋漓。
清末最早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綱領,并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在香港設立總部,并在華僑中發展組織,在國內策動反清起義◇成員大都加入同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