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打定主意﹐存心。
2.猶言想到。
1.內熱。
2.猶熱中。
3.內心激動。
1.中等的人;常人。
2.中等人家。
3.宦官。
4.宮女。
5.指有權勢的朝臣。 6.猶內人。 7.居間介紹或作證的人。 8.中國人。 9.借指中等酒。
1.中等年成。
1.隔日。
1894-1895年日本侵略朝鮮和中國的戰爭。因戰爭爆發于舊歷甲午年而得名。1894年7月,日本在朝鮮豐島海面突襲清軍運兵船,并進攻駐守牙山的清軍。8月,雙方正式宣戰,清軍在平壤戰役和黃海戰中受挫,日軍分陸海兩路進攻中國東北。次年2月,日軍攻占威海衛軍港,北洋艦隊覆滅。不久,遼東半島陷落。中國人民和愛國官兵對日本侵略軍進行了英勇的抗擊,但因清政府的腐敗而遭到失敗。最后清政府派李鴻章赴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使中國進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聯合聲明》。1972年9月29日在北京簽訂。兩國政府聲明中日兩國結束不正常狀態,實現邦交正常化;日本政府對過去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表示深刻反省;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國政府重申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表示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雙方都宣布,不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并反對其他國家或集團建立這種霸權。聲明簽訂之日起,中日兩國即建立正式外交關系。
1.傳說中的古國名。
1.猶言預兆吉祥。
1.中散大夫的省稱。三國魏嵇康曾任中散大夫,世以"中散"稱之。
1.中央之色,即黃色。
1.猶重本抑末。
法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派別。18世紀下半葉產生。主要代表為魁奈和杜爾哥。認為各個社會經濟部門中,農業是唯一的生產部門,它借助于自然的幫助,能夠創造純產品”,工業部門的勞動成果只能彌補原材料和勞動者生活資料的消耗。主張實行土地單一稅,實行自由放任”,特別強調谷物的自由貿易。
1.謂增添憤怒。
1.謂信守諾言。
1.重瓣的花。
1.比喻許多華麗的篇章。
1.指重型大炮,如榴彈炮﹑加農炮﹑高射炮等。
2.猛烈的炮火。
1.見"重茵"。
1.喻指生活富貴,位居高官。
1.謂謬誤重出。語本《文選.左思》"兼重悂以胣繆。"李善注"言既重其悂,而又累其繆也。"
1.形容說話重復﹑嚕蘇。
1.謂更加貧困。
1.厚禮延聘。
2.豐厚的聘禮。
1.謂二人共騎一馬。
1.謂事情遭受挫折后,再從頭做起。
1.重視義氣;崇尚氣節。
2.謂重視文章氣勢。
3.謂氣郁結阻塞。
1.同"重義輕生"。
1.同"重義輕生"。
1.重視義氣,慕求聲名。
1.指國家的寶器。
2.比喻天下,政權。
3.指重要的器物﹑財物。
4.猶大器。比喻能任大事的人。
5.猶重兵器。
1.謂不輕易遷居。
1.較重的錢。如漢承秦后,因八銖錢太重,更鑄莢錢,即所謂榆莢錢;呂后時,民患其太輕,復行八銖錢;文帝時,更鑄四銖錢。與榆莢錢﹑四銖錢相較,八銖錢謂之重錢。
1.多重壕溝。
1.強上加強。
1.指兩矛上懸綴雉羽的勾。一說指兩矛上用雉羽作的纓子。
1.婚姻之家復結婚姻,俗說親上加親。
2.祖父母與父母的并稱。
3.兵書上指多次重金收買對方人員,引為己用。
1.兩層被子。
1.極其辛勤。
見氫”(885頁)。
1.謂加重刑于輕罪。
2.指重與輕﹑高與下。
3.謂品題﹑評論。
4.指對全局有重大影響;關系全局的重要因素。
5.猶重視;重要。
1.指祖父母與父母俱存。
2.再度慶祝。
中央直轄市。在中國西南部、長江與嘉陵江流貫,成渝、川黔、襄渝三鐵路交會境內。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隋初置渝州,故重慶別稱渝”。1929年設市。面積823萬平方千米,人口3000萬(1995年)。為西南地區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市區三面環江,形似半島,依山建城,有山城”之稱。名勝古跡有南、北溫泉和縉云山、紅巖村、曾家巖、桂園等。有重慶大學、西南師范大學等高等學校。
即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0日國共兩黨在重慶舉行的談判。抗日戰爭勝利后,蔣介石為欺騙國內外輿論,爭取時間發動大規模內戰,先后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共商國是。為盡一切可能爭取民主和平,團結教育廣大人民,8月28日毛澤東在周恩來、王若飛陪同下從延安飛抵重慶,同國民黨談判。談判進行了四十三天。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共同簽署了《國共雙方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11日,毛澤東返回延安,周恩來、王若飛留在重慶繼續商談。不久,蔣介石撕毀協議,向解放區進攻。這次談判表明了共產黨爭取和平的誠意,揭穿了國民黨污蔑中共不要和平”的謊言。
1.舊指犯有重罪的囚犯。
1.多次請求。
1.厚毛皮衣。
2.指質量極差﹑分量很重的皮衣(與輕裘相對)。
1.謂重視自己身體﹑生命。
1.重大權力。
1.猶深淵。
2.指土壤的深層。
3.猶九泉。舊指死者所歸。
4.古地名。
5.苔蘚名。
1.《史記.韓長孺列傳》"其后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無何,梁內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史,起徒中為二千石。田甲亡走。"后以"重然灰"喻失勢后重新得勢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