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交付,送與。把動作或態度加到對方。
2.
介詞
為(wèi),替。
3.
介詞
被,表示某種遭遇。
4.
介詞
引進動作的對象,跟“向”相同。
5.
助詞
用在表示被動、處置等意思的句子的謂語動詞前面,以加強語氣。
6.
介詞
用于祈使句,加強祈使語氣。
7.
名詞
(Gěi)姓。
8.
動詞
表示使對方做某件事或容許對方做某種動作,相當于“讓,叫”。
9.
介詞
引進動作的受害者。
1.
使對方得到或遭受到。
1.出自《能改齋漫錄·事始二》俄而女仆請飯庫鑰匙,備夫人點心。傪詬曰:“適已給了,何得又請”云云。
2.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照你這樣給起來,除非真是發了財;只怕發了財,也供應他們不起呢!
3.出自《奇異的書簡·追趕太陽的人》是啊,你就想想吧,無論如何,稅收是要錢--取!而吳丙治所走過的每一個腳印卻是服務--給!
4.出自《太平廣記》又問:”天曹判未?“對曰:”諸司并了,已給五年。“
2.
被。表示被動。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倘給都老爺查著了,他不問三七二十一,當街就打。
2.出自《航線》軍隊給堵住了呀,通不過。
3.出自《山鄉巨變》自從他那一個寶貝自發社給我砍掉了,連我的話,他也不信了。
3.
為;替。引進動作的承受者。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行李鋪蓋也叫他們給你送出來。
2.出自《暴風驟雨》“你趕了多少年車了?”蕭隊長又問。“二十八年。可盡是給別人趕車。”
4.
跟;向。引進動作的對象。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吃過晚飯,仍到帳房里,給乙庚談天。
2.出自《銅墻鐵壁》金書記,我給你說幾句心里的話。
3.出自《洛陽橋上》我照實給他說了。
5.
讓;使;叫。表示容許或致使。
1.出自《儒林外史》鄒師父是從來不給人贏的,今日一般也輸了。
2.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忽然一天,同了兩個人來,要看那玉佛、花瓶、如意。我們取出來給他看。
3.出自《朝花夕拾·〈狗·貓·鼠〉》看地上,躺著一匹隱鼠……取來給躺在一個紙盒子里,大半天,竟醒過來了。
6.
用于動詞前,表示加強被動或處置等語氣。
1.出自《探索集·再論說真話》哪怕是給鋪上千萬朵鮮花,謊言也不會變成真理。
2.出自《中國姑娘》興許正是這股不服輸的熾熱的火焰,把傷心的淚水給燒干了吧!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