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聰明;有才智。
2.
名詞
(Huì)姓。
1.
聰明,有才智。
1.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
2.出自《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3.出自《鸚鵡賦》性辯慧而能言兮,才聰明以識機。
4.出自《和陶桃花源》從來一生死,近又等癡慧。
5.出自《聊齋志異·青鳳》此青鳳,鄙人之猶女也,頗慧,所聞見,輒記不忘。
2.
狡黠。
1.出自《漢書·佞幸傳·石顯》顯為人巧慧習事,能探得人主微指,內深賊,持詭辯以中傷人。
2.出自《三國志·蜀志·董允傳》皓(黃皓)便辟佞慧,欲自容人。
3.出自《北史·恩幸傳·齊諸宦者》武平時有胡小兒,俱是康阿馱、穆叔兒等富家子弟,簡選黠慧者數十人以為左右。
3.
梵語(般若),意譯為慧,智慧。指破惑證真的無分別智慧。
1.出自《喻智藏敕》求空自簡,依空入慧。
2.出自《為舜阇黎謝御題大通大照和尚塔額表》圣者,正也,住正法者為圣人;佛者,覺也,得覺滿者入佛慧。
4.
指禪定第三禪五支中的“慧支”。謂調心而離貪著。
1.出自《通明觀科判》三禪五支如左: 念,舍,慧,安,定。
5.
中醫謂精神清爽。亦指眼睛清明。
1.出自《素問·藏器法時論》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靜。
2.出自《靈樞經·順氣一日分為四時》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夜,夕加夜甚,何也?
3.出自《傷寒論·辨不可下病脈證》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語言不休。
6.
同“彗”。參見“慧星”。即彗星。
1.出自《震澤長語·象緯》正德初,慧星掃文昌。臺官曰:應在內閣。
1.掛在樹上的水草。《詩.大雅.召昮》"如彼歲旱,草不潰茂,如彼棲苴。"朱熹集傳"棲苴,水中浮草棲于木上者。"后用為窮困窘迫的典實。
1.亦作"棲聚"。
2.棲息集聚。
1.踞坐。
1.《淮南子.繆稱訓》"昔東戶季子之世,道路不拾遺,耒耜余糧,宿諸畮首。"謂馀糧存放于田頭◇因以"棲糧"稱頌豐年盛世。
1.放置,陳放。
1.清代收留難民﹑流民的專門機構。
1.寄身他鄉。
2.指旅居之處。
1.《初學記》卷九引《子思子》"東戶季子之時,道上雁行而不拾遺,耕耨余糧宿諸畝首。"后遂以"棲畝"謂將馀糧存積田畝之中,以頌豐年盛世。
1.謂處于暮年。
1.棲宿于樹上的鳥。
2.歸鳥。
1.亦作"棲鳥于泉"。
2.使鳥停息于泉中。比喻不能實現的事。
1.亦作"棲盤"。
2.寄居盤桓。
1.安貧。
1.居撞身。
忙碌不安的樣子棲棲惶惶。
忙碌不安的樣子棲棲惶惶。
1.亦作"棲棲默默"。
2.忙碌而失意貌。
1.見"棲憩"。
1.見"棲遲"。
1.亦作"棲情"。
2.寄托情志。
1.指隱逸山林。
1.《三國志.魏志.張臶傳》"正始元年,戴鵀之鳥,巢臶門陰。臶告門人曰'夫戴鵀陽鳥,而巢門陰,此兇祥也。'乃援琴歌詠,作詩二篇,旬日而卒。"后因以"棲鵀"謂死亡的預兆。
1.棲息于山。指隱遁。
暫時居住棲身之所。
1.亦作"棲神"。
2.凝神專一。為道家保其根本,養其元神之術。
3.謂死后安息。
4.指止息,安居。
5.猶入定。
1.指墓地。
1.亦作"棲宿"。
2.寄居;止息。
1.居留之地。
1.亦作"棲退"。
2.隱退。
1.見"棲托"。
1.亦作"棲蝸"。
2.《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因以"棲蝸"為典,比喻所處所爭者十分渺小。
1.晩宿的歸鴉。
1.亦作"棲梧"。
2.《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鄭玄箋"喻賢者待禮乃行,翔而后集……鳳皇之性,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孔穎達疏"諸書傳之論鳳事,皆云食竹棲梧。"本謂鳳凰息于梧桐樹上,后用以指賢者擇明主而從或明君禮賢下士。
①止息;歇宿一群歸鴉,棲息在林間。②指隱居棲息煙霞。
1.隱居的賢士。
1.謂憑險而據守。
1.亦作"棲翔"。
2.止息與飛翔。
1.棲止,歇息。
1.亦作"棲屑"。
2.奔忙不安貌。
1.亦作"棲心"。
2.猶寄心。
1.猶游憩。
1.唐盧仝《示添丁》詩"忽來案上翻墨汁,涂抹詩書如老鴉。"后因以"棲鴉"比喻稚嫩拙劣的字。多作謙辭。
1.亦作"棲巖"。
2.棲息于山巖。指隱居山林。
1.猶隱居。
1.隱居賦閑。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有《棲逸》篇。
1.寄寓心意。
1.亦作"棲翼"。
2.指安身之處。
1.亦作"棲音"。
2.停止啼鳴。
1.亦作"棲隱"。
2.隱居。
1.亦作"棲景"。
2.隱跡;寄身。
3.棲息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