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張滿弓弩。
2.
舊同“夠”。
1.
張滿弓弩。
1.出自《孟子·告子上》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
2.出自《漢書·周亞夫傳》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
3.出自《余頃為中塘梅林詩》忽茲遇眾甫,欲彀羞斷弦。
2.
比喻圓、滿的形狀。
1.出自《祭郴州李使君文》輟行謀于俄頃,見秋月之三彀。
2.出自《廬山二勝棲賢三峽橋》詩彎彎飛橋出,瀲瀲半月彀。
3.
箭靶。
1.出自《管子·小稱》匠人有以感斤欘,故繩可得斷也;羿有以感弓矢,故彀可得中也。
4.
牢籠;圈套。
1.出自《羅李郎》常教我兩葉眉兒皺,一點赤心愁,卻不道父母惟其疾病憂,常落在別人彀。
2.出自《千金記·延訪》席卷囊收,小邦的盡歸吾彀,任從他齊楚綢繆。
5.
善。
1.出自《爾雅·釋詁上》彀,善也。
6.
夠。數量上可以滿足需要。
1.出自《西游記》三藏欠身而起,對女皇合掌道:“陛下,多蒙盛設,酒已彀了?!?/p>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懶龍〕有時放量一吃,酒數斗飯數升,不彀一飽,有時不吃起來,便動幾日不餓。
3.出自《儒林外史》這些銀子,彀做甚么!
7.
同“勾”。參見“彀當”。
1.出自《緋衣夢》你家慶安做的好彀當,見俺悔了親事,今夜晚間把梅香殺了。
8.
引申為發射。
1.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於是乃具選車得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
2.出自《新唐書·霍王元軌傳》嘗從獵,遇群豕,帝使射之,筈不虛彀,豕為盡。
3.出自《舊五代史·晉書·少帝紀二》敵騎往來馳突,王師植立不動,萬弩齊彀,飛矢蔽空,賊軍稍卻。
9.
喻盈滿。
1.出自《題籌筆驛》詩算成功在彀,運去事終虧。
10.
謂個中、就里。參見“彀中”。
1.出自《浮生六記·閨中記樂》蕓曰:“古文全在識高氣雄,女子學之恐難入彀;唯詩之一道,妾稍有領悟耳?!?/p>
11.
夠。達到某一點或某種程度。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天、天悶得人來彀。
2.出自《破窯記》[呂蒙正云]你罵的我彀也。
3.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實對你說:同我彀不上交情的,我一文也不肯借。
12.
夠。手能搭到、摸著。
1.出自《西游記》悟空罵道:“你這潑魔,原來沒眼!你量我小,要大卻也不難。你量我無兵器,我兩只手彀著天邊月哩!你不要怕,只吃老孫一拳!”
2.出自《紅樓夢》這張琴不是短,因我小時學撫的時候,別的琴都彀不著,因此特地做起來的。
1.織成或印有陀羅經的白綾被子。作為殮具。清制﹐由皇帝賜與死亡的王大臣殮葬用。
1.佛教的經幢﹐將佛經咒文寫在長筒圓形的綢傘上﹐或寫在旛蓋上??谭鸾浿湮挠谑系慕惺?。唐李白有《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頌》詩。王琦題注﹕"梵語陀羅尼者﹐華言總持﹐謂總統攝持﹐無有遺失﹐即咒之別名也……幢者﹐釋家旛蓋之類﹐此則以石為幢形而刻咒字于其上即謂之幢也。"
①陀螺儀”的簡稱。測量飛行器相對慣性空間的轉角或角速度的裝置。主要由一個高速旋轉的轉子支承在一個或兩個框架中組成。具有定軸性和進動性等特性。②形狀略似海螺的兒童玩具。用繩子纏繞后,用力抽繩,可直立旋轉。有的利用發條的彈力旋轉。
1.復姓。金代有陀滿胡士門。見《金史.忠義傳三》。
1.墜落。
1.頭陀。
1.衰落的樣子。
1.倒塌﹐崩裂。
1.崩毀倒塌。
1.崩塌。
1.即陀羅尼。
1.形容地勢斜長而又綿延不斷的樣子。
1.舊時鹽商的一種。長蘆鹽場貯鹽地方名坨,故場商稱坨商。參見"場商"。
1.成塊或成堆的東西。
1.壓成碗形的成塊的茶。產于云南﹑四川。亦指用沱茶沏的茶水。
長江上游川江段四大支流之一。源于四川北部九頂山,流經四川盆地西部,在瀘州入江。長629千米,上游與岷江分支相通,中下游穿行于丘陵區,河道彎曲,水流平緩,可通航。
1.涕淚紛落如雨貌。
1.亦作"沲汜"。
2.泛指江水支流。
1.引逗,撩撥。
1.亦作"駞背"。
2.駱駝的脊背。
3.人的脊柱向后拱起。多由年老脊椎變形和某些疾病引起。
1.顛當的別名。
1.用駱駝牽引的車子。
1.奔馳。
1.即駝絨。
1.成隊的駱駝。多用于運輸貨物。
1.即馱垛。
1.亦作"駝峰"。亦作"駞峰"。
2.駱駝背上的肉峰。古代作為珍饈之一。
3.駝形的山峰。
4.指鐵路調車用的土坡。車輛可以憑本身的重力自動溜到各股鐵道上去。
1.亦作"駝負"。
2.背負。
1.用駝峰或駝蹄做的羹。
1.彎鉤。
1.設在駱駝背上的鼓。
2.即鼉鼓。戰鼓。
1.亦作"駞毼"。
2.指駝毛織品。
1.亦作"駞褐"。
2.用駝毛織成的衣服。
1.鵜鶘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一.鵜鶘》。
1.亦作"駝雞"。
2.即鴕鳥。
1.用駱駝運物的價錢。
1.方言。舊時四川婦女上衣的肩部布飾。
1.即馱轎。
1.亦作"駞李"。
2.指李姓。
1.系掛于駱駝頸下的鈴鐺,隨駱駝的行動而作響。
1.亦作"駞鹿"。
2.哺乳動物。形狀略像牛,比牛高大,角很大,角的上部扁平呈鏟形,四肢細長,尾短。體色棕﹑黃﹑灰混合;四肢下部白色。善游泳。肉可食,皮可制革。我國東北地區有出產。又叫麋﹑犴或罕達犴。
1.駱駝。
1.亦作"駝馬"。
2.駱駝和馬。
3.馱運貨物之馬。
1.駱駝毛,可作織物。
1.用駱駝皮做的口袋。
1.即鴕鳥。
1.亦作"駝鈕"。
2.印章上端為駱駝形的印鈕。
1.馱運貨物的牲口。
1.用駝絨制成的衣裳。
1.亦作"駞曲"。
2.指脊背等彎曲如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