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姑且;暫且。
2.
形容詞
馬虎,隨便。
3.
連詞
文言連詞,假如。
4.
名詞
姓。
1.
隨便;馬虎;不審慎。
1.出自《詩·大雅·抑》無易由言,無曰茍矣。
2.出自《史記·游俠列傳》而布衣之徒,設取予然諾,千里誦義,為死不顧世,此亦有所長,非茍而已也。
3.出自《覃季子墓銘》覃季子,其人生愛書,貧甚,尤介特,不茍受施。
4.出自《豫約》人不見我,只看見汝,則汝等一言一動可茍乎哉!
5.出自《青春之歌》屋里的同志都哈哈大笑起來,連不茍言笑的王先生也笑了。
2.
暫且;勉強。
1.出自《左傳·桓公五年》茍自救也,社稷無隕,多矣。
2.出自《風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然文帝本修黃老之言,不甚好儒術,其治尚清凈無為,以故禮樂庠序未修,民俗未能大化,茍溫飽完給,所謂治安之國也。
3.出自《種園》詩惰慵茍恃鄉井助,緩急孰與朋友共。
3.
茍延。
1.出自《乞賜度牒修廨宇狀》其余率皆因循支撐,以茍歲月。
4.
貪求。
1.出自《新語·慎微》不貪於財,不茍於利。
2.出自《待漏院記》復有無毀無譽,旅進旅退,竊位而茍祿,備員而全身者,亦無所取焉。
3.出自《傳習錄》茍一時之得,以獵取聲利之術。
5.
卑下。
1.出自《漢紀·惠帝紀》若位茍祿薄,外而不充,憂匱是?,所求不贍,則私利之智萌矣。
6.
表示推測或希望。
1.出自《詩·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茍無饑渴!
2.出自《左傳·襄公十八年》茍捷有功!毋作神羞!
3.出自《楚辭·離騷》夫惟圣哲以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土!
7.
假如;如果;只要。
1.出自《易·系辭下》茍非其人,道不虛行。
2.出自《楚辭·離騷》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3.出自《史記·周本紀》子茍能,請以國聽子。
4.出自《江漢答孟郊》詩茍能行忠信,可以居夷蠻。
5.出自《上仁宗皇帝言事書》茍不可以為天下國家之用,則不教也。
6.出自《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在墳邊左近,有一所空房要賣,只要五十兩銀子。茍買得他的,到也方便。
7.出自《集外集拾遺補編·儗播布美術意見書》茍合于此,則無問外狀若何,咸得謂之美術。
8.
姓。漢代有茍參。見《漢書·陳湯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茍氏,國語云黃帝之后,有茍實、茍參?;蜓砸院觾榷嗥堣?,因以為氏。
1.指古代官員所戴的烏紗帽。
2.泛指官帽。
3.借指官位。
4.黑紗織物。參見"烏紗髻"。
1.罩著黑紗的發髻。
1.即烏紗帽。又稱唐巾。
古代官吏戴的一種黑紗制成的帽子。借指官職小心丟了烏紗帽。
1.即烏巾。
1.一種無毒蛇,長可達二米余,背面前半部黃色,后半部黑色,腹面灰黑色??扇胨?,治麻痹﹑等多種疾病。
1.黑色的竹席。
1.舊時妓院中為妓女教曲和伴奏的樂師。
1.用火熏干的柿子。
1.古代御史臺的別稱。
1.黑絲。
2.即烏絲欄。
1.亦作"烏絲闌"。
2.指上下以烏絲織成欄,其間用朱墨界行的絹素◇亦指有墨線格子的箋紙。
1.見"烏絲欄"。
1.即烏絲欄。
1.晉李密《陳情事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后因以"烏私"為孝養父母之典實。
1.元明時對西藏的稱呼。
世界最南部的城市,阿根廷火地島地區首府。人口15萬(1984年)多。木材加工、漁業、電器和旅游業為主要經濟部門。天然良港,可泊萬噸海輪。軍基地。南距南極半島1000千米,是通往南極考察站的重要補給基地。
1.指御史臺。
黑龍江支流。上源烏拉河發源于俄羅斯。長890千米。自河口上溯至興凱湖為中俄兩國界河。中下游江寬水深,可通航。盛產大馬哈魚。
1.漢武帝實行和親睦鄰政策,遣江都王之女細君為公主,遠嫁烏孫王昆莫,世稱烏孫公主。見《漢書.西域傳下.烏孫國》。
2.黃鵠的別名。
1.指御史臺。
1.宋蘇軾反對王安石新法,輾轉貶謫,賦詩托諷,被人彈劾,下御史臺問罪。時稱為"烏臺詩案"。事見宋朋九萬《東坡烏臺詩案》◇因以"烏臺舊案"為言官諫臣受迫害的典故。
1.指在御史臺供職者。
1.按察使的別稱。
1.漢代西域烏貪訾離國的省稱。
1.指藤杖。
1.朝見天子進獻貢品。
1.冬季祭祀宗廟。
1.設宴招待賓客。
1.猶犒勞。
1.享受安樂。
1.使臣向朝聘國君主進獻禮物的儀式。
1.獲取利益。
1.享有的名望。
1.敬辭。稱死者活的壽數。
2.猶享世。
1.供祭祀的牛。
1.宴饗使者。享,通"饗"。
1.祭神求福。
1.謂生活過的清閑﹑安逸。
1.奉承上級。
1.饗宴。享,通"饗"。
2.享有食祿。
3.享受祭祀。
1.謂王朝統治的年代。
1.供奉。
1.享有的壽命,謂在世的年歲。
1.享用;受用。
1.祭祀。
2.猶享世。
1.行祭的人。,指后嗣。
1.祭堂,供奉祖宗牌位或神鬼偶像的地方。
1.祭祀。
1.謂行享禮時朝見主國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