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筆畫出鉤形符號,表示刪除或截取。
2.
動詞
(腰或手)彎曲成鉤形。
3.
動詞
描畫,用線條畫出形象的邊緣。
4.
動詞
用灰、水泥等涂抹建筑物上磚、石、瓦的縫。
5.
動詞
做菜時用芡粉調和使黏稠。
6.
動詞
招引,引。
7.
動詞
結合;串通。
8.
名詞
我國古代稱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構成直角的較短的邊。
9.
名詞
(Gōu)姓。
1.
“句”的今字。
2.
表示身體某一部位彎曲的動作。
1.出自《兒女英雄傳》他這才站起來,含著煙袋,笑嘻嘻的勾了勾頭。
2.出自《包氏父子》他拿起那張紙來看:嘴角勾起一絲微笑,像是他自己的得意之作。
3.出自《母親們》母親們勾著背,跛著細小的腳,馱著鍋,馱著米,牽著牛羊和驢子。
3.
勾除;勾消。參見“勾注”。
1.出自《竇娥冤》舊恩愛一筆勾,新夫妻兩意投,枉著別人笑破口。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鐵生從來心愿,賠了妻子多時,至此方才勾賬。
3.出自《子夜》吳蓀甫毅然駁斥了,隨手抓取一枝筆來將錢葆生和桂長林的名字勾去。
4.出自《獄中雜記》每歲大決,勾者十四三,留者十六七,皆縛至西市待命。
4.
描畫;勾勒。
1.出自《潮嘉風月記·麗景》稍長則勾眉敷粉,??管調絲。
2.出自《〈往事與隨想〉·譯后記》作者善于用寥寥幾筆,勾出一個人物,更善于用尖銳的諷刺揭露現實生活中的怪人怪事。
5.
以鉤或呈鉤形物來鉤取。
1.出自《新序·義勇》子不吾與,吾將殺子。直兵將推之,曲兵將勾之。
2.出自《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不望手勾龍虎榜,慕容顏老一齊休,甘分守閭丘。
3.出自《丁跛公》他長長吁一口氣,拿一只腳勾來張板凳,擱上腿桿,于是躺倒在靠椅上了。
6.
猶構。參見“勾配”。
1.出自《上海屋檐下》灶庇間向左,是上樓去的扶梯,勾配很急。樓梯的邊上的中間已經踏成圓角,最下的一兩檔已經用木板補過。
7.
勾引;勾結。
1.出自《墻頭馬上》這個老子,從來會勾大引小。
2.出自《掛枝兒·緊防》曲切不可被那人勾。
3.出自《儒林外史》那年勾著處州的馬純上,慫恿家兄煉丹。
4.出自《百花山》我那年十八歲,性子暴,不服氣,明察暗訪,知道土匪跟鄰村一個大財主勾著,搶了,也沒人敢講。
8.
招引;引動。
1.出自《仲咸得三怪石題六十韻依韻和之》使君安置后,勾我往來頻。
2.出自《醉太平·金華山中》曲數枝黃菊勾詩興,一川紅葉迷仙徑。
3.出自《紅樓夢》今兒聽了戲,又勾出幾天戲來。
4.出自《山中海路》可是這激動心弦的線索,又勾起了多少痛苦的往事啊!
9.
罰酒。
1.出自《敬他保自貴》詩你若計算他,他還計算你。勾他一盞酒,他勾十巡至。
2.出自《敦煌變文集·難陀出家緣起》飲滿勾巡一兩杯,徐徐慢怕管弦催。
10.
捉拿;拘捕。
1.出自《北齊書·畢義云傳》〔畢義云〕性嚴酷,事多干了。齊文襄作相,以為稱職,令普勾偽官,專以車輻考掠,所獲甚多,然大起怨謗。
2.出自《魔合羅》勾將來對詞供狀,這的是王阿張數次罵街坊。
3.出自《西游記》你今陽壽該終,我兩人領批,勾你來也。
4.出自《聊齋志異·邵臨淄》既嫁,悍甚,指罵夫婿以為常,李不堪其虐,忿鳴于官,邑宰邵公準其詞,簽役立勾。
11.
征調。參見“勾軍”。
1.出自《三國志平話》諸處勾木匠,造成木牛流馬,約有三百余只。
12.
查考。參見“勾考”、“勾稽”。
1.出自《宋史·高宗紀六》〔紹興十一年十二月〕癸酉,命尚書省置籍,勾考諸路滯獄。
2.出自《元史·世祖紀》己未,遣要束木勾考荊湖行省錢糧。
3.出自《夕堂永日緒論外編》《考工記》乃制度式樣冊子,上令士大夫習之,勾考工程,而下可令工匠解了。
4.出自《通典·職官六》漢有御史主簿……大唐置一員,掌付事,勾稽省署。
5.出自《舊五代史·唐書·李敬義傳》為臣之節如斯,貽厥之謀何在!須加懲責,以肅朝倫,九寺勾稽,尚謂寬典,可責授衛尉寺主簿。
6.出自《題耕織圖奉懿旨撰》詩勾稽數多寡,必假布算精。
7.出自《明史·秦纮傳》總鎮府故有賞功所,歲儲金錢數萬,費出無經,宜從都御史勾稽。
8.出自《禮部尚書陳公神道碑》公性沈靜,其治事,勾稽文簿,終日不倦。
13.
謂調和淀粉或面粉等使湯汁濃稠。
1.出自《四世同堂》她好歹地梳洗一下,便去給大家勾出一鍋黑的像藥湯子似的粥來;而后把碗筷和咸菜都打點好。
14.
用灰沙漿料等涂抹磚石建筑物的縫。
1.出自《東方》過了不大會兒,我就看見謝清齋拌了一小桶石灰,手里提著,就來勾這樓屋的墻縫子。
15.
發聲詞。參見“勾吳”、“勾越”。
1.出自《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子胥始東奔勾吳,月涉星遁,或七日不火,傷弓于飛。
2.出自《升庵經說·左傳·于越》越曰于越,吳曰勾吳,邾曰邾婁,本一字而為二字,古聲雙疊也。
3.出自《暨陽懷古》詩此地勾吳戰壘開,尚余重鎮楚江隈。
4.出自《吳王壽夢之戈》吳在古書上每稱為勾吳,在古器書上每自稱為工?、攻御、攻吳,或許“勾”“工”“攻”都是干的音變吧。
5.出自《酬謝皋父見寄》詩夜夢繞勾越,落日冬青枝。
16.
方言。猶股,份。
1.出自《暴風驟雨》山林組合有他的股份,街里燒鍋的股份,他有三勾的一勾。
17.
音樂名詞。工尺譜中的音名,比“尺”低半音。
1.出自《夢溪筆談·樂律二》“勾”字近林鐘,“尺”字近夷則,“工”字近南呂,“高工”近無射,“六”字近應鐘,“下凡”字為黃鐘清。
18.
數學名詞。參見“勾股”。
1.出自《璇璣玉衡賦》《周髀》即蓋天之說,既虞勾股之難精;術家傳宣夜之書,益患參稽之多謬。
19.
姓。
1.出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有勾井疆。
20.
彎曲。
1.出自《尚書大傳》古之人衣上有冒而勾領。
2.出自《七命》勾爪摧,鋸牙捭,瀾漫狼借,傾榛倒壑。
1.舊時主官升座,衙署陳設儀仗,僚屬依次參謁,分立兩旁,謂之排衙。
1.猶沖霄。
1.戲劇﹑舞蹈等演出前,演員在導演指導下的練習。一般分初排﹑連排﹑總排﹑彩排等階段。引申指演習﹑練習。
1.排擠攻擊。
1.排斥貶抑。
2.排遣克制。
1.排版印刷。
1.亦稱"排兒"。
2.以樂舞諧戲為業的藝人。
1.排除憂愁,解除困難。
1.指對偶或排比的句子。
1.排開云層。多形容高。
1.擠壓。
1.困窘;窘迫。
1.排擠。
1.擁擠。
2.排擠傾軋。
1.軍事防御設施。用巨木排列連成的欄柵。
1.排設儀仗。一般指帝王早朝時的儀式。
2.指儀仗隊列。
1.抗擊;挫折。
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則之一。其內容為在必須作出判斷的時候,要有所斷定,不能無可無不可,無所斷定;對于只有互相矛盾的兩個可能的問題,要有所肯定,不能兩不可,對兩個可能全都否定。它和同一律、矛盾律都不同,從一個新的角度要求思維的確定性。因其要求排除兩個矛盾判斷之間的中間者,故稱排中律。
1.打擊樂器。原系一排大小不一的鐘,現代已改為用一組長短不同的金屬管,故又名管鐘。
1.排擠斥逐。
1.排擠貶黜。
1.一種人力雙輪木板車。多用于運貨。亦稱大板車﹑榻車。
一種人力雙輪板車。
1.見"排炮"。
1.見"排槍"。
1.排斥詆毀。
1.謂書法逐字排列勻整,缺乏氣韻。
2.按稿本以活字排版。
1.編排。
1.編撰,編輯。
剛勁;豪邁天才排c067#縱橫排c067!
1.見"牌牓"。
1.容色改變貌。
2.憂愁貌。
1.恭謹貌。
1.理睬。
1.近似于成或敗,謂非真成真敗。
1.美好貌。
1.風流;俊俏。
1.靈巧的手段。
1.銷路好的商品,因受歡迎而不易買到的貨物。
1.美好﹑雅潔。
1.俊俏,漂亮。
1.亦作"俏俐"。
2.俊俏美麗。
1.見"俏麗"。
1.俊俏漂亮的臉。
1.俊俏美麗。
1.俊俏嫵媚。
1.悄悄地。俏,通"悄"。
1.幽默風趣的話。
2.謂嘲弄人的話。
1.舊稱俊俏風流的嫖客。
1.靈活,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