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毫發(fā),細微。漂,通"秒"。
1.即馬吊。
2.指清代同治年間馬如飛所創(chuàng)的蘇州彈詞唱腔。當時蘇州彈詞以俞(俞秀山)調和馬(馬如飛)調最為流行。馬擅長演唱《珍珠塔》﹐爽利清勁﹐率直如說白﹐編寫彈詞開篇很多﹐影響頗大。
長篇小說。美國杰┛恕ぢ錐刈饔1909年。水手馬丁·伊登向往成為大作家。他頂住人們的奚落嘲笑,忍受被愛人拋棄的痛苦,經過長期奮斗,終于獲得成功。成了名的馬丁·伊登,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空虛的,終以自殺結束了生命。
1.平爐。法國工程師馬丁(pierremartin)首先奠定了平爐煉鋼法的基礎﹐因而得名。
1.馬乳。亦指用馬乳釀成的酒,即馬奶酒。
1.亦作"馬兜零"。
2.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夏日開筒狀花,紫綠色。蒴果球形,通稱馬兜玲,為鎮(zhèn)咳袪痰藥。根莖細長,有強烈的辛香味,有解暑﹑降壓﹑消炎﹑止痛的功效,通稱青木香。
1.見"馬兜鈴"。
1.亦稱"馬沙"。籽粒形大的豆,如蠶豆之類。
2.喂馬用的豆料。
3.云實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六.云實》。
1.指漢司馬相如和杜篤。
1.指馬肆。馬肆有馬成隊,故稱。
2.騎兵隊伍。
3.以馬組成的運輸隊伍。
1.見"馬垛子"。
1.夜間馱運私貨的馬匹。
1.駕車時扼住馬頸子的器具。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初期的一次會戰(zhàn)。1914年英國、法國聯(lián)軍同德國軍隊在巴黎附近的馬恩河地區(qū)進行會戰(zhàn)。英法聯(lián)軍擊退了德軍的進攻,保衛(wèi)了巴黎,使德軍迅速滅亡法國的企圖破滅。
1.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并稱。
南亞群島國家。在印度洋上,跨赤道南北。由珊瑚礁組成。面積298平方千米。人口21萬多(1990年),首都馬累。漁業(yè)為重要經濟部門。
也叫福克蘭群島”。南大西洋上的群島。在南美大陸南端以東,距阿根廷500多千米。面積約12萬平方千米。群島原屬阿根廷,1833年被英國占領。阿、英兩國對其歸屬有爭議,曾于1982年爆發(fā)戰(zhàn)爭。
1.山名。在山東省諸城市西南。
1.見"馬耳東風"。
1.東風吹過馬耳。比喻充耳不聞﹑無動于衷或互不相干。語出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之二"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1.見"馬耳東風"。
南歐島國。在地中海中部。面積316平方千米。人口37萬(1995年)。首都瓦萊塔,船舶修造和旅游業(yè)是主要經濟支柱。
1.即司馬穰苴兵法。
1.見"馬糞"。
1.亦作"馬輿"。
2.馬車。
1.見"馬唐"。
1.馬廄。
1.即馬廄。
1.見"馬入華山"。
1.馬屎。
2.巷名。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
1.指紫姑神。
1.用稻草﹑麥秸等為原料制成的板狀的紙。黃色,質地粗糙,多用以制造盒子等。
1.舊時交由驛站寄遞的緊要文書的封套。
作家。山西孝義人。1938年參加抗日游擊隊并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晉綏出版社總編輯、山西省文聯(lián)主席、中國作協(xié)山西分會主席。著有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與西戎合作),短篇小說集《我的第一個上級》,電影劇本《我們村里的年輕人》及《劉胡蘭傳》等。
1.亦作"馬衖"。
2.胡蜂的通稱。
1.草名。《管子.地員》"其種陵稻﹐黑鵝馬夫。"尹知章注"﹝黑鵝﹑馬夫﹞皆草名。"一說﹐稻名。見王紹蘭注。
2.亦作"馬夫"。飼養(yǎng)﹑照管馬的人。
1.猶馬爬。
1.戰(zhàn)國趙地,在今河北省邯鄲市西北。趙封其名將趙奢于此,賜號為馬服君◇以"馬服"指趙奢。
2.指其子趙括。
1.指戰(zhàn)國趙名將趙奢之子趙括趙奢封為馬服君,故其子有此稱。
1.掌管人事典冊的官府。
1.關于因養(yǎng)馬而免去徭役﹑賦稅的政令。
1.馬的腹部。
2.傳說中的獸名。
1.飼馬的干食料。
1.盲人探路用的棍子。
1.馬的肝。相傳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
2.馬肝石,可以作硯。
1.石名。詳"馬肝"。
2.傳說中的藥石名。
3.何首烏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何首烏》。
1.套馬桿。
1.指成批的馬編綱運輸,宋代或把馬百匹編為一綱。
1.魚名。
1.猶言馬鍋頭。
1.見"馬革裹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