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五棓子”。同“五倍子”。寄生在鹽膚木上的五倍子蚜蟲刺激葉細胞而形成的蟲癭,表面灰褐色,含有鞣酸。可入藥,也用于染料、制革等工業。也作五棓子。
1.
見“棓酸”。即沒食子酸。又稱五棓子酸。可以五棓子為原料,經發酵或用酸水解制得。為無色晶體,易溶于水、醇和醚。具有酚及羧酸的性質。在攝影術中作顯影劑。
1.亦作"鬧桿"。
2.一種懸掛各種玩具或諸色雜貨的竹竿。古代貨郎所用。
1.謂努力生產致富。
1.猶言鬧火火。
1.喧鬧貌。
1.亦作"鬧哄"。
2.吵鬧。
3.猶喧鬧。
4.猶折騰。
1.亦作"鬧哄哄"。
2.喧鬧貌。
1.喧鬧貌。
1.亦作"鬧閧"。
2.見"鬧哄"。
1.猶繁花。
1.民間風俗。農歷正月十五,張燈結彩,歡度元宵節。
1.方言。辦理,處理。
1.發生災荒。
2.指舊社會農民遇到荒年時進行抗租﹑吃大戶等斗爭。
1.方言。眩暈。
1.猶胡鬧。
1.發火,動怒。
1.喧鬧貌。
1.哄鬧;吵鬧。
2.喧鬧貌。
1.遭遇荒年。
2.比喻經濟困難。
3.爭吵;吵架。
1.吵架。
1.亦作"鬧啾啾"。
2.吵鬧貌。
1.猶言鬧聲震天。
1.喝酒并喧鬧。
1.猶鬧翻。
1.亦作"鬧垓垓"。亦作"鬧垓垓"。
2.嘈雜貌。
3.吵鬧;爭吵。
1.方言。擺架子,講排場。
1.擺闊氣。
1.亦作"鬧籃"。
2.熱鬧多事的場合。
1.猶言惹麻煩。
1.方言。原來,結果。
1.一種舞動的龍形圖案。
1.喧鬧貌。
2.爭吵。
1.惹禍;惹出麻煩。
1.方言。猶言鬧翻天。形容氣氛緊張。
1.方言。熱鬧。
1.因意見不合而彼此不和。
1.方言。繁忙;熱鬧。
1.猶言灌米湯。
1.方言→鬧。
1.熱鬧和睦。
1.猶鬧嚷。
1.發生災荒。
1.腹瀉。
1.發脾氣,生氣。
1.方言。生氣吵架。
1.方言。拿槍打仗。
1.猶言拿腔作勢。
1.因不滿意而情緒不安定。
1.見"鬧嚷嚷"。
1.亦作"鬧攘"。亦作"鬧攘"。
2.喧鬧嘈雜貌。
1.亦作"鬧攘攘"﹑"鬧攘攘"﹑"鬧穰穰"。喧鬧嘈雜貌。
2.即鬧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