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品流。
1.突起的頭瘡。抦,通"疙"。
1.猶可喜。謂好事。
1.發揚;張揚。
1.亦作"抦咋"﹑"抦揸"。象聲詞。
2.參差不平貌。
1.見"抦択"。
1.見"抦択"。
1.象聲詞。形容行動快速,猶突然,立即。
1.猶抦扎。
1.象聲詞。形容斷裂聲。
1.見"抦支"。
1.白色高帽。舊時迷信謂地府官吏所戴之帽。
1.形容白而長。
1.漢錢幣名。
1.僧侶服緇﹐稱世俗為"白"。因稱儒家之學為"白學"。
1.潔白的雪。
2.比喻白色物。
3.古琴曲名。傳為春秋晉師曠所作。
4.喻指高雅的詩詞。
5.詞調名。宋楊無咎創作。雙調九十五字。 6.道教語。指水銀。一說指唾液。
詩篇名。唐代岑參作。當時作者在邊塞充當幕官。詩中描寫了邊塞風雪的奇特壯觀,是盛唐邊塞詩中的名篇。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等名句,歷來為人傳誦。
1.古跡名。故址在今湖北鐘祥城西。
1.形容顏色雪白。
1.《白雪》《陽春》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兩支高雅歌曲。見《文選.宋玉》◇亦用以泛指高雅的詩歌和其他文學藝術。
1.白色的血。
2.乳汁的別名。
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尤多見于兒童和青年。特點為造白細胞組織有彌漫性異常增生,增生的幼稚白細胞進入血流,浸潤、破壞其他組織、臟器,而周圍血液中白細胞數量增多或減少,并有幼稚白細胞出現。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根據增生細胞類型,可分為粒細胞性、淋巴細胞性和單核細胞性三類。主要表現為感染、發熱、貧血和出血。
即白細胞”。
1.見"白鴉"。
1.一種名茶。
2.白色嫩芽。
1.城名。在云南鳳儀東南。
2.山名。亦名朱圉山。
1.報告;稟告。
1.即食鹽。
2.山名。在四川省奉節縣東。
眼珠向上翻出或向旁邊轉出眼白部分,表示看不起人或不滿意。與青眼”相對未等他下跪,老爺早已翻起了白眼|多嘴!”馮先生給他一個白眼。
1.晉王衍對裴逸的鄙稱。
1.猶言睜眼瞎。喻指文盲。
1.黃熟香的別名。
1.猶白眼。意為輕蔑的眼光。
1.見"白鴈"。
1.亦作"白雁"。
2.候鳥。體色純白﹐似雁而小。古時多用作贄禮。
1.亦作"白?"。亦作"白燕"。
2.白尾的燕子。古代以為瑞鳥。
電影演員。原名陳玉屏,廣東惠州人。女。1936年入廣州國際影片公司任演員,曾在廣州、香港兩地影片公司主演國語片和粵語片。1952年與吳楚帆等人創辦中聯電影企業有限公司。主演影片有《錦繡河山》、《上海火線后》、《春》、《可憐天下父母心》等。著有自傳《錦繡青春》。
1.復姓◇魏有白揚提度汗。見《通志.氏族五》。
1.以白羊曳引的車。亦泛指輕便的車子。
1.宋時名酒之一。
1.見"白楊刀"。
1.樹名。又名毛白楊﹐俗名大葉楊。
2.漢宮觀名。
電影演員。原名楊成芳,湖南湘陰(今汨羅)人。女。1931年從影。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上海影人劇團,赴重慶演出抗日劇目。建國后曾任中國影協副主席。主演影片有《十字街頭》、《中華兒女》、《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祝福》等。論著有《電影表演技藝漫筆》、《電影表演探索》等。
1.刀名。
散文。茅盾作。1941年發表。作品贊美傲然挺立在西北高原上的白楊樹,并以其象征著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質樸、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抒情色彩濃烈,具有陽剛之美。
1.銀元的俗稱。也稱光洋。
河北省中部淡水湖。由白洋淀等一百四十多個大小淀泊組成的淡水湖群的總稱。總面積366平方千米。在河五大支流之一大清河南支中游,對大清河洪水有滯緩作用。盛產水產品和蘆葦。
1.形容很明亮。
1.以白色毛織物為面料的皮衣。
1.睪丸。
1.猶白玉。
2.傳說中的仙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