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梵唄 ”。佛教徒念經的聲音。
1.
梵語(唄匿)音譯之略。意為“止息”、“贊歎”。印度謂以短偈形式贊唱宗教頌歌。后泛指贊頌佛經或誦經聲。
1.出自《高僧傳·經師論》天竺方俗,凡是歌詠法言,皆稱為唄。至于此土詠經則稱為轉讀,歌贊則號為梵唄。
2.出自《秋夜北山精舍觀體如師梵》詩焚香奏仙唄,向夕遍空山。
3.出自《與朱彥明諸子同游保叔塔》詩晨唄香凝通殿霧,夜漁燈散滿湖星。
4.出自《圣武記》梵唄徹山谷,莊嚴窮七寶,為西方極勝之區。
1.亦作"奸亂"。
2.謂心術不正,行跡不軌。
3.淫亂。
1.詭詐諂媚。
1.亦作"奸門"。
2.不正的門路。
1.亦作"奸萌"。
2.奸邪的苗子。
3.圖謀作奸違法的人。萌,通"氓",民。
1.亦作"奸民"。亦作"姧民"。
2.亂法犯禁﹑不務正業的人。
1.亦作"奸命"。
2.違命。
1.亦作"奸謀"。
2.奸邪的計謀。
1.指叛逆不忠的人。
1.見"奸慝"。
1.亦作"奸孽"。
2.見"奸孽"。
1.猶奸黨。
1.亦作"奸騙"。
2.猶奸污。
3.指詐騙。
1.亦作"奸欺"。
2.虛偽欺詐。
1.謂違犯軍令。古代軍隊以旗鼓發號令,故以為喻。
1.亦作"奸錢"。
2.私鑄的錢幣。
1.亦作"奸強"。亦作"奸強"。
2.邪惡豪強的人。
1.疾速劃槳。亦指快行舟。
1.急行傳送書信或探送情報的人。
1.見"急遞"。
1.比喻急性子的人。
1.派人急行傳遞的書信。
1.見"急腳"。
1.急速的樂曲節奏。
2.指聲調急促。
3.謂急速遷移。
4.指急速而過的時節。
5.指急變的時令。 6.猶匆促;急忙。
1.利落;迅速。
急于改革和進取~派。
1.患急病遇到慢吞吞的醫生。比喻緩不濟急。
1.形容驚慌。
1.急馳的日光。亦指急促的時光。
1.謂光陰急逝,年歲將盡。
2.用以指歲暮。
1.形容光陰易逝。
裝有急救藥品及消過毒的紗布、繃帶等的懸,供急救傷病員時使用。
1.緊急護送傷病者的汽車。
1.速成;匆促而成。
2.見"急就篇"。
1.古代字書名。為學童識字之書『史游作。今本三十四章,二千一百四十四字(末一百二十八字為漢以后人所加),按姓名﹑衣服﹑飲食﹑器用等分類,成三言﹑四言﹑七言韻語。首句有"急就"二字,因以名篇。一說如遇難字,緩急可就而求,故名。
急速;迅速而劇烈氣溫~下降。
1.見"急浚"。
1.峻急苛刻。
1.突然到來的客人,不速之客。
1.急忙開口。
〈方〉繞口令。
1.急迫困厄。
1.謂平時不為善,到臨難時才求救于佛。清王應奎《柳南隨筆》卷一"諺云'急來抱佛腳',蓋言平時不為善,而臨難求救于佛也。孟郊詩云'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可知此語自唐時已有之。"后用以比喻平時不準備,到事臨頭時才急著想辦法。
1.湍急的水流。
2.指急湍聲。
1.迅猛的波瀾。
1.臨時灑落的眼淚。《宋書.劉德愿傳》載宋孝武帝寵姬殷貴妃薨﹐帝數與群臣至殷墓﹐令醫術人羊志哭殷氏﹐志亦嗚咽。"他日有問志'卿那得此副急淚?'志時新喪愛姬﹐答曰'我爾日自哭亡妾耳。'"
1.對官員嚴格,對百姓寬和。
1.嚴急而苛猛的賦稅。
1.猛烈;劇烈。
1.猶機靈。
1.見"急溜"。
2.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