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隨波浮動漂蕩釣魚船|化作浮萍,漂蕩隨流水。②漂泊緣情慰漂蕩,抱疾屢遷移。③飄揚清明雨漂蕩。
1.怎么。
1.不但,不止。
1.漢字偏旁之一的名稱。亦稱立刀。楷書形狀為"刂",如"削"﹑"刮"等字右邊的部分。
1.猶言法度。
助詞。表示祈使、解釋等語氣阿舅,救我則個|待朕與諸臣消愁解悶則個。
1.猶言只管,只顧。
1.嬉戲作樂。
2.指供作玩賞的什物。
1.宋代內宮為后妃奏樂的小女孩。
1.成規;定例。
2.清代指匯集《會典》的新例疑義等所編成的行政法典。
1.謂發出氣息。
副詞。只好;只得既做了朝廷的百姓,死也則索要做|等多時不見來,則索獨立在花蔭下。
1.謂以天為法,治理天下。語出《論語.泰伯》"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
2.唐武后謚則天順圣皇后,世稱武則天。
1.猶言地位卑微。則,通"側"。
1.效法。
1.《書.皋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后以"則哲"謂知人。
1.交叉兩手;拱手作揖。
1.叉腰。以手之虎口撐于腰間。
1.雙手撐腰,挺突肚子。形容兇悍的樣子。
1.簡選精兵。
1.分解不開。
2.擺脫不開;抽不出身。
1.采摘野菜。
2.剔除蔬菜中不能吃的部分﹐揀取可吃的部分。
1.經過挑選的戰車。《墨子.明鬼下》"武王以擇車百兩,虎賁之卒四百人,先庶國節窺戎,與殷人戰牧之野。"孫詒讓間詁"擇車,猶《呂氏春秋》云簡車﹑選車。"一說擇﹑革音近,擇車即革車。《孟子.盡心下》即作"武王之伐殷也,革車三百兩,虎賁三千人"。
1.選擇處所。
1.選擇處所。謂行動慎重。
2.謂退隱。
1.選擇地方行走。形容做事小心謹慎。
1.選定。
1.擇配。選擇婚姻對象。
1.喻選擇有錢的人進行敲詐勒索。
1.選擇吉福之事應取重的。語出《國語.晉語六》"擇福莫若重﹐擇禍莫若輕。"韋昭注"有二福擇取其重﹐有二福擇就其輕。"
1.選擇妻子。
1.挑選官職。
2.謂挑選官員。
1.選擇吉日。舊時凡遇祭祀﹑婚嫁﹑安葬﹑商店開業等大事﹐都選吉利日子舉行。
1.選擇邦交。
2.選擇朋友。
1.挑選。
1.選擇好的鄰居『劉向《列女傳.鄒孟軻母》"鄒孟軻之母也﹐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為墓間之事﹐踴躍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為賈人衒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復徙舍學宮之傍﹐其嬉游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此為孟母三遷擇鄰事﹐后世所云"擇鄰"多本此。
1.猶言吹毛求疵。
1.謂鳥獸選擇樹木棲息。常用以比喻擇主而事。
2.喻選擇官職。
1.選擇配偶。
1.選擇取用。
1.選擇適當的人。
1.選擇吉利日子。
1.謂選取禽獸為射獵的對象。
1.選擇其中好的依從他。
1.謂選擇有益的事去做。
1.對認為正確的事就堅持執行。
1.選擇繼承人。
1.謂換個地方睡就睡不安穩。
1.敗壞的德行或不合法度的行為。擇﹐通"殬"。
1.亦作"擇婿"。
2.挑選女婿。
3.挑選夫婿。
1.唐進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設宴。其日﹐公卿家傾城縱觀﹐高車寶馬﹐于此選取佳婿。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