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敚”的今字。
2.
壓倒;勝過。
1.出自《怨歌行》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
2.出自《新竹》詩高標陵秋嚴,貞色奪春媚。
3.
裁定;決定取舍。
1.出自《論衡·超定奇》書疏文義,奪于肝心,非徒博覽者所能造,習熟者所能為也。
2.出自《論陳留橋事乞黜御史王礪札子》陛下欲盡至公,特差臺官定奪。
3.出自《名義考·仰駁稟奪》今行移家以行下為仰……詳定為奪。
4.出自《長生殿·埋玉》眾軍不必鼓噪,暫且安營。待我奏過圣上,自有定奪。
5.出自《福惠全書·蒞任·稟帖贅說》伏乞老大人再為從長酌奪。
4.
競先取得,爭取到。
1.出自《荀子·王制》王奪之人,霸奪之與,強奪之地。
2.出自《世說新語·賢媛》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
3.出自《人民日報》大旱一年,照樣奪高產。
5.
削除;剝奪。
1.出自《論語·憲問》奪伯氏駢邑三百。
2.出自《左傳·桓公五年》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
3.出自《唐正議大夫孔公墓志銘》﹝公﹞改給事中,言京兆尹阿縱罪人,詔奪京兆尹三月之俸。
4.出自《文正范公神道碑銘》坐擅復書,奪一官,知耀州。
5.出自《清平山堂話本·老馮唐直諫漢文帝》魏尚,國之柱石,陛下信聽讒佞之言,罷其官爵,奪其軍權,下獄問罪。
6.
喪失;失去。
1.出自《素問·通評虛實論》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2.出自《雪賦》皓鶴奪鮮,白鷴失素。
3.出自《上五事札子》農時不奪而民力鈞矣。
4.出自《明史·太祖紀一》斬首二千余級,焚溺死者無算,友諒氣奪。
7.
用強力使之動搖、改變。亦謂由于強力而動搖、改變。
1.出自《論語·泰伯》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2.出自《后漢書·戴良傳》論者不能奪之。
3.出自《陳情事表》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4.出自《聊齋志異·喬女》母悅,自詣女所,固要之,女志終不奪。
8.
猶亂。
1.出自《禮記·仲尼燕居》給奪慈仁。
2.出自《非有先生論》上不變天性,下不奪人倫。
3.出自《〈寄小讀者〉自序》我那時神悚目奪,瞿然驚悅。
9.
遺漏;脫落。
1.出自《后漢書·黨錮傳·李膺》本謂膺賢,遣子師之,豈可以漏奪名籍,茍安而已!
2.出自《張黃門協苦雨》詩燮燮涼葉奪,戾戾飔風舉。
10.
耀。指光線或光采特盛,使人眼花。
1.出自《古今注·草木》荊葵似木槿而光色奪目。
2.出自《元故奉訓大夫楊君墓志銘》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光橫溢,奪人目睛。
3.出自《紅樓夢》賈政一舉目見寶玉站在眼前,神采飄逸,秀色奪人。
11.
“奪情”的省稱。古代官員遭父母喪,朝廷命其不離職守制,或喪服未滿而召之出仕叫“奪情”,亦簡稱“奪”。
1.出自《新唐書·狄光嗣傳》母喪,奪為太府少卿,固讓。
12.
抄刊古書時的文字脫漏。
1.出自《古書疑義舉例·因誤奪而誤補例》凡有奪字則當校補。
13.
即鵽。
1.出自《禽經》奪曰鵽。鵽如鹯而小者,其脰上下,亦取鳥雀如攘奪也。
14.
強取。
1.出自《易·繫辭上》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
2.出自《揚旗》詩公來練猛士,欲奪天邊城。
3.出自《青春之歌》道靜猛地奪過余敬唐手里的信。
1.消除嫉恨。
1.亦作"釋屩"。
2.脫去草鞋。喻出仕。
1.印度種族名。釋迦牟尼即出生于此族。參閱《釋氏要覽》。
2.釋迦牟尼的簡稱。
1.[梵??kyamuni]約公元前563-前483年,佛教始祖。姓喬答摩,名悉達多。為中印度迦毘羅國王凈飯王長子,母名摩耶。年十九(一說二十九)歲入雪山苦行六年,出山后,在迦耶山菩提樹下,得悟世間無懲緣起諸理,即在鹿野苑初轉法輪,說苦集滅道四諦及八正道,以后四出,胨氖馀年,年八十示寂于拘尸那伽城跋陀河邊娑羅雙樹間。"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意即釋迦族的圣人。弟子甚多,著名者有大迦葉等十人,稱佛門十哲。
1.佛教;佛教徒。
1.脫下戰衣。謂士無戒備。
1.解下拉車的牲口。
2.指牲口不駕車。
3.謂止息;歸宿。
1.謂從肩上卸下重擔。
1.指佛教。
1.謂解決疑難。
1.解釋,說明因由。
2.解決疑難事件或問題。
1.謂換去平民頭巾,開始做官。
1.解除警戒。謂安寧無事。
1.見"釋躤"。
1.猶止渴。
1.住口,停口。
1.消除煩亂的心緒。
1.消除辛勞。
1.釋迦牟尼和老子的并稱。亦指佛教和道教。
1.放下農具。謂停止耕作。
1.謂消除悲傷。
1.謂消除貪欲。
1.闡釋他人或自己著作內容的凡例。
1.寬恕,釋放。
1.指僧徒。
1.僧侶。
1.謂解除軍事行動。
1.佛門。
1.解悶。唐杜甫有《釋悶》詩。
1.猶淘米。
1.脫去冠冕。
2.引申為辭官。
1.解除危難。
2.解答詰難。
1.古代使者遠行,設酒脯,祭道神的禮節。
1.放心;免除思念。
1.謂消除辛勞。
1.指僧人和儒生。
1.釋放心神,無所計較。謂拋卻一切意念。
1.猶言舍生取義。
1.佛姓釋迦的略稱。亦指佛或佛教。
1.指佛事。
1.松散貌。
1.放手。前面多加否定詞,表示對某事物十分愛好。
1.猶讓位。
1.謂用通俗的話解釋。
1.梵語。佛教經典所稱諸天的天主或能天帝。即佛經所說忉利天之主。全稱釋迦提桓因陀羅,略稱"釋帝"或"帝釋"。
1.脫網。
2.指佛法。
1.離去本職。
2.用為贊輔朝政之稱。
1.放下書卷。
2.解釋詞語音﹑義的文字。唐陸德明有《經典釋文》。
3.指以楷書考釋篆﹑隸﹑草﹑行等書體。
1.丟下印信。謂辭官。
1.丟棄鞋子。喻舍棄微末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