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急走,跑。
2.
動詞
緊趕;趕忙或趕急事。
3.
動詞
逃走;逃跑。
4.
名詞
(Bēn)姓。
1.
亦作“渀”。“犇”的今字。亦作“逩”。
2.
敗逃;逃亡。
1.出自《論語·雍也》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后也,馬不進也。”
2.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
3.出自《史記·齊太公世家》武公九年,周厲王出奔,居彘。
4.出自《西征賦》超遂遁而奔狄,甲卒化為京觀。
3.
驅逐。
1.出自《穀梁傳·宣公十八年》捐殯而奔其父之使者,是以奔父也。
2.出自《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王公神道碑銘》不比于權,以直友冤,敲撼挫揠,竟遭斥奔。
4.
放縱。
1.出自《后漢書·仲長統傳》彼后嗣之愚主,見天下莫敢與之違,自謂若天地之不可亡也,乃奔其私嗜,騁其邪欲。
5.
舊指女子私自與男子結合。
1.出自《周禮·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
2.出自《列女傳·齊傷槐女》婧懼,乃造於相晏子之門……晏子聞之笑曰:“嬰其有淫色乎,何為老而見奔!”
3.出自《唐語林·補遺一》時楊素家紅拂妓張氏奔李靖將歸太原。
6.
崩落,崩陷。參見“奔峭”。
1.出自《通志·地理一》自河陽以下,東至海千里,平田虛壤,故多奔決,無定流。
2.出自《天下郡國利病書·江南五》太湖風浪,勢如排山,岸遇即奔,日就成浸,非人所能御也。
7.
姓。五代有奔洪進。見《資治通鑒·后唐潞王清泰元年》。
1.出自《姓觿·元韻》奔,《千家姓》云:瑯琊族。《五代史》有奔洪進,《金史》有奔睹。
8.
急走,跑。
1.出自《詩·小雅·小弁》鹿斯之奔,維足伎伎。
2.出自《奉送郭中丞三十韻》燕薊奔封豕,周秦觸駭鯨。
3.出自《奔》這群土老兒,緊緊的六個人擠在一塊,跟著人群朝出口奔。
1.見"蠉飛蠕動"。
1.見"蠉飛蠕動"。
1.昆蟲飛翔。亦指飛翔的昆蟲。古代亦借以蔑指異族。
1.玄秘深奧。
2.指玄虛深奧的義理。
1.謂能冥會玄理并揭示其奧義。
1.深藏。
1.黑豹。其皮毛貴重,胎為美味。
2.漢劉向《列女傳.陶答子妻》"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后喻懷才畏忌而隱居的人。
1.黑色貝殼。
2.古代用作貨幣。
1.厚冰。
1.巨浪。
1.幽遠恬淡。
1.黑色。
1.枯草。
2.文稿,書稿。
1.猶道場。
1.指醇酒。
1.漢韋賢于宣帝時代蔡義為丞相,元帝時,其少子玄成,復以明經歷位至丞相。見《漢書.韋賢傳》◇借指能繼承先輩相位的人。
1.神話傳說中池名。
2.猶黃泉,指墓穴。
1.蟬的別名。
1.指黑河,即張掖河,在今甘肅省。
1.高高掛著。玄,通"懸"。
1.傳說中的山名。
2.道教指心之神。
1.古代禮冠上系塞耳玉的絲帶。
2.古代有皇后親織玄紞之事,后因以玄紞指女紅。
1.清高淡泊。
1.猶遠見。
1.清高淡泊。
1.大道,玄一之道。指道家所稱的道的本源或總體。
1.黑石。
1.北方之帝,即顓頊。
2.指夏禹。禹有治水功,水色黑,故稱玄帝。
3.指道教所奉的真武帝。
1.曠達而鎮定。
2.玄妙地判定。
1.冬天;冬季。
1.古諸侯國名。
2.傳說中神仙居處。
3.道觀名。見"玄都觀"。
4.壇名。見"玄都壇"。
1.北周﹑隋﹑唐道觀名。原名通道觀,隋開皇二年改名為玄都觀。在陜西省長安縣南崇業坊。見宋宋敏求《長安志》◇廢。
2.泛指道觀。
1.亦作"鴉兒軍"。
2.指由驍勇善戰的少年組成的軍隊。
1.亦作"鴉發"。
2.烏發。
1.鴉鳥翻飛。
1.山名。在今四川宜賓西南境。
1.同"鴉飛鵲亂"。
2.形容紛亂。
1.猶言絮絮唂耳。
2.形容紛亂。
1.見"鴉瑚"。
2.鳥名。性兇猛,古代常用以助獵。
1.藍色寶石名。古代用作裝飾品。
1.源于阿拉伯語yāqūt。寶石名。
1.亦稱"鴉鶻"。
2.即鴉忽。
1.鳥名。鷹類。
1.亦作"鴉鬟"。
2.猶鴉髻。色黑如鴉的丫形發髻。
3.丫環;少女。
1.指女子裝襯的假發。
1.古時婦女涂額的化妝黃粉。
1.古代婦女的發髻。
1.即鴉舅。
1.亦作"鴉九"。
2.人名。唐有張鴉九,善鑄劍,其所造劍名鴉九劍。
1.亦作"鴉臼"。
2.即烏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