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時指房屋的西南角,泛指房屋深處。
2.
形容詞
含義深,不容易懂。
3.
名詞
(ào)姓。
4.
名詞
指奧林匹克或奧林匹克運動。
1.
“奧”的新字形。
2.
泛指室內深處。
1.出自《淮南子·時則》涼風始至,蟋蟀居奧。
3.
深。
1.出自《文選·蔡邕〈郭有道碑〉》浩浩焉,汪汪焉,奧乎不可測已。
2.出自《塘上行》沾潤既已渥,結根奧且堅。
3.出自《文心雕龍·隱秀》源奧而派生,根盛而穎峻。
4.出自《明史·廣西土司傳一·潯州》又南則為府江,其中多冥巖奧谷,絕壁層崖。
4.
奧妙;微妙。
1.出自《〈書〉序》至于夏、商、周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
2.出自《嘯賦》精性命之至機,研道德之玄奧。
3.出自《寓簡》二子(列子、莊子)可謂妙矣,然未若瞿曇氏之奧也。
4.出自《吳他山詩序》余曰:“君之詩宗何代乎?”曰:“否?!薄捌乱詾閵W,奇字以為古乎?”曰:“否”
5.
猶內。參見“奧內”。
1.出自《漢書·杜鄴傳》所白奧內,唯深察焉。
6.
猶主,主事人。
1.出自《禮記·禮運》人情以為田,故人以為奧也。
7.
豬圈。
1.出自《莊子·徐無鬼》吾未嘗為牧,而牂生於奧。
8.
灶神。
1.出自《禮記·禮器》燔柴於奧。夫奧者,老婦之祭也。
9.
山坳近水的地方。
1.出自《娛靜樓記》臺人謂山川環復之地為奧。去寧海西北五十里曰理奧。
2.出自《澤望黃君壙志》山奧江村,枯槁憔悴。
10.
奧斯忒的省稱。磁場強度單位。為紀念丹麥物理學家奧斯忒(Hans Christian Oersted)而命名。
11.
姓。
12.
室內西南隅。古時祭祀設神主或尊長居坐之處。
1.出自《儀禮·少牢饋食禮》司宮筵于奧,祝設幾于筵上,右之。
2.出自《韓非子·說林下》衛將軍文子見曾子,曾子不起而延於坐席,正身於奧。
13.
泛指內室。
1.出自《薦禰衡表》初涉藝文,升堂睹奧。
14.
指隱秘處。
1.出自《太玄·文》酋考其親,冥反其奧。
2.出自《文選·張協〈七命〉》絕景乎大荒之遐阻,吞響乎幽山之窮奧。
15.
指主管的職事。
1.出自《忝役湘州與宣城吏民別》詩弱齡倦簪履,薄晚忝華奧。
1.唐代樓名,在驪山華清宮。
2.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的樓屋。
1.指新委官員急速到任◇亦泛指接任新職。
1.《漢書.張敞傳》"敞無威儀,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吏驅,自以便面拊馬。又為婦畫眉。"章臺街為漢代長安街名,多妓館◇因以"走馬章臺"指涉足娼妓間,追歡買笑。
1.即陣雨。因其來去迅速突然,故稱。
1.指往返于沿江沿海城市做買賣。
1.漢建安二十四年,蜀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于臨沮◇以"走麥城"喻陷入絕境。
1.用送禮﹑說情等方式向有權勢者巴結﹑鉆營,以謀求私利。
1.用送禮﹑說情等方式向有權勢者巴結﹑鉆營,以謀求私利。
1.猶言走門路。
1.逃脫。
1.歸命,投誠。
1.謂到處闖蕩,有閱歷。
1.逃難,為躲避災難而逃往別處。
1.逃走躲避。
1.原指書法中用偏鋒書寫◇多比喻通過不正當途徑謀取利益。
1.業余演員登臺演唱戲曲。
1.下棋。
1.起身,起床。
1.漏泄氣體。
2.比喻泄勁。
1.即走百病。
1.幼鴨,嫩鴨。
1.猶養育。
1.彈藥。
1.春秋時晉國樂師師曠的字。目盲,善彈琴,辨音能力極強。
1.種子植物胚的組成部分之一,是種子萌發時的營養器官。在被子植物中,單子葉植物的胚只有一枚子葉,雙子葉植物的胚有一對子葉;裸子植物的胚有兩枚或兩枚以上的子葉。
1.古代天子對諸侯臣下賜服,以明封爵等◇稱天子所賜衣服為"子衣"。
2.即胞衣。也叫胎衣或衣胞。
1.見"子侄"。
1.即輔音。音素的一類。發音時,氣流在發音器官的某一部位受到一定阻礙后沖出,比元音強。
1.子嗣。
1.晉王徽之的字。王羲之之子。性愛竹,曾說"何可一日無此君!"居會稽時,雪夜泛舟剡溪,訪戴逵,至其門不入而返。人問其故,則曰"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遂傳為佳話。
1.鯔魚的別名。宋王得臣《麈史·詩話》"閩中鮮食最珍者,所謂子魚者也。長七八寸,闊二三寸許,剖之子滿腹,冬月正其佳時。莆田迎仙鎮乃其出處。"宋梅堯臣《和答韓子華餉子魚》"南方海物難具名,子魚珍美無與并。"宋葉適《送王通判》詩"水有子魚山荔枝,借我箸食前籌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二·鯔魚》"鯔,色緇黑,故名?;浫擞灋樽郁~。"一說,為稻田中魚。
1.舊傳為視力極好的人。
2.澹臺滅明的字。春秋魯人,孔子弟子,狀貌丑陋。
1.謂撫愛﹑養育如己子。
1.泛指儒家典籍或形容儒生文人引經據典,迂腐不通時務。子,孔夫子;詩,《詩經》。
1.儒家經典《論語》上常見"子曰"一語。舊時因以"子曰行"謂以宣揚儒家之道為行業,有時含嘲諷意。
1.農歷十一月?!稜栄牛屘臁?十一月為辜"清郝懿行義疏"辜者,故也。十一月陽生,欲革故取新也。十月建亥,亥者根莇也。至建子之月,而孳孳然生矣。"
1.在四川省綿陽縣。相傳為西漢學者揚雄讀書處,揚雄字子云,故名。
1.指宋蘇軾所戴短檐高桶式樣的帽子。子瞻,蘇軾的字。
1.舊傳粉神名。
1.漢褒中人鄭樸的字。居谷口,世號谷口子真。修道守默,漢成帝時大將軍王鳳禮聘之,不應;耕于巖石之下,名動京師。見《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
1.亦作"子妷"。
2.兒子與侄子輩的統稱。
1.兒子對父母應盡的職責。
1.中醫學病名。指婦女妊娠期中出現的面部﹑四肢或全身浮腫,尿量減少,體重顯著增加的病證。
1.見"子州支父"。
1.傳說為堯時隱士。
1.古書正文下作者所加的夾行小注。
1.復姓。春秋時鄭國有大夫子濯孺子。見《孟子.離婁下》。
1.子孫后裔;世世代代。
1.即子規。
1.小門閂。喻礦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