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改正,修改(文字中的錯誤)。
2.
動詞
經過研究商討而立下(條約、契約、計劃、章程等)。
3.
動詞
預先約定。
4.
動詞
裝訂,用線、鐵絲等把書頁等連在一起。
1.
亦作“虰”。
2.
評議;評定。
1.出自《論衡·案書》兩刃相割,利鈍乃知;二論相訂,是非乃見。
2.出自《與喻貢元書》惟足下它日考其書而訂其道,方知仆昨者鄙詩所謂“大道不可私”與夫“孔釋俱援世”之句,果非自欺而又以欺天下也。
3.出自《淳安縣政事序》壬戌入覲歸,緣道詠思,恍如有得,歸取故籍,參考博訪,以訂所思。
3.
均衡。
1.出自《周禮·夏官·司弓矢》恒矢、庳矢
4.
比較;比擬。
1.出自《和政公主神道碑》德言容功之四美,服女師母儀之訓,訂之綿古,孰與我京?
2.出自《進〈藉田頌〉表》自昔車牛馬耦,僅出偏方,鉤盾弄田,罔稽正典,訂茲之盛,曷擬于倫。
3.出自《柳如是初訪半野堂小像》詩唱酬詩訂《東山集》,花月緣留西子湖。
5.
正;改正。參見“訂正”。
1.出自《絡冰絲》呀!你看古人詩,都是些澀啞韻,拗折些兒。問他吟得慣、吟不慣,待我改訂咱。
2.出自《〈詩學纂聞〉自序》閑與朋徒尊酒論文,凡以明體裁之辨,訂沿襲之訛,而無取乎一句一字之稱美。
3.出自《書信集·致楊霽云》《引玉集》后記有一頁倒印了,相隔太遠,無法重訂,真是可惜。
6.
定;約定。
1.出自《文心雕龍·知音》洪鐘萬鈞,夔曠所定;良書盈篋,妙鑒遒訂。
2.出自《桃花人面》是不曾攜素手同來月下盟,又不曾偎雙鬟同向風前訂。
3.出自《題高價人坐石小像》詩遙訂西華游,鐵索挽飛磴。
4.出自《五月的礦山》人是不能夠訂價錢的啦!
7.
訂立;制訂。
1.出自《漁火》大官兒又跟日本訂了條約。
2.出自《秀露集·〈善暗室紀年〉序》再向后退一步,就想訂個年譜什么的。
8.
釘住;裝釘。
1.出自《筑塘謠》木截訂梅花,石琢排魚鱗。
2.出自《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訂成三厚本,收藏著的,將作為永久的紀念。
9.
當,適逢。
1.出自《與糾察宗正待制啟》訂茲寵遇,曷究遠圖,仰冀節宣,以副瞻誦。
10.
南朝齊梁間稱征賦為“訂”。
1.出自《梁書·鄱陽王恢傳》成都去新城五百里,陸路往來,悉訂私馬,百姓患焉,累政不能改。
2.出自《陳書·宣帝紀》詔淮北義人率戶口歸國者……賦給田宅,喚訂一無所預。
3.出自《資治通鑒·齊東昏侯永元二年》又訂出雉頭、鶴氅、白鷺缞。
11.
效法。
1.出自《新唐書·黎干傳》夏以禹,漢以高帝,我以神堯為始祖,訂夏法漢。
1.推卸責任;推辭。
1.審問。
2.訊問;追問。
1.推斷剖析。
1.推移;更易。
1.推讓;謙讓。
1.推尊。
1.推薦賢人。
1.推舉賢士,讓位與能人。
1.猶闡明。
1.排擠陷害。
1.推究審察;審問。
1.揣度;推測。
1.推廣銷路。
2.貶稱宣傳某種理論﹑觀念。
劇本。美國密勒作于1949年。在紐約一家公司當了三十多年推銷員的威利,因年老體衰被辭退了,精神上深受打擊。兩個兒子不成材,也使他十分苦惱。最后他為了使家庭獲得一筆人壽保險金而在深夜駕車外出,終致撞車身亡。
1.見"推較"。
推脫責任,不肯承擔推卸罪責|負有無可推卸的責任。
1.推許揄揚。
2.推辭退讓;辭謝。
1.以誠相待。
2.推戴之心。
1.見"推心置腹"。
語出《東觀漢記·光武帝紀》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后因以推心置腹”比喻至誠相待。
1.推重信服。
1.推廣施行。
2.推動物體向前。
1.稱雄。
推重贊許少有宰相之志,物議咸相推許|頗為同儕所推許。
1.推舉選任。
1.猶言平反昭雪。
1.推求尋索。
1.草木茂密貌。
2.指茂密的林木。
3.蔭蔽。
4.風盛貌。
1.形容草木茂密。
1.亦作"蓊欝"。
2.草木茂盛貌。
3.濃密;濃郁。
1.見"蓊郁"。
1.昏暗。
1.日光不明貌。
2.指世道黑暗。
1.視力不好﹐看不清。
1.象聲詞。耳鳴聲。
1.亦作"甕?"。陶制容器。
2.比喻才能平凡的人。
3.謂卑視。
1.謂鼻腔不暢,發聲多帶鼻音。
1.見"甕鼻"。
1.即空心菜。
1.亦作"甕城"。
2.城門外的小月城。
3.即鐵甕城。江蘇鎮江子城的別稱。
1.舊時一種面食。
1.酒甕中生的一種小蟲。即醯雞。
1.亦作"甕虀"。
2.甕裝的黃齏(咸菜)。以喻薄祿。
1.見"甕齏"。
1.猶甕下。
1.晉畢卓為吏部郎,酷嗜酒,嘗夜至鄰舍甕下盜飲,故稱。
1.糖霜(冰糖)的品級名。
1.比喻錢物用盡,囊空如洗。
1.亦作"甕精"。
2.對嗜酒者的譏稱。猶酒鬼。
1.酒甕中生的一種小蟲。《莊子.田子方》"孔子出﹐以告顏回曰'丘之于道也﹐其猶醯雞與!微夫子之發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郭象注"醯雞者甕中之蠛蠓。"后以"甕里醯雞"喻見識淺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