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憂傷。
2.
形容詞
見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1.
憂傷;憂愁。
1.出自《文子·上德》有榮華者,必有愁悴。
2.出自《與嵇茂齊書》肆目平隰,則遼廓而無睹;極聽修原,則淹寂而無聞。吁其悲矣,心傷悴矣。
3.出自《云麓漫鈔》借使小有惉懘之情,悴于胸次,憂思郁結,易以傷氣。
4.出自《〈樊榭山房集〉自序》雖無當于鐘呂之響,而向來所閱閑居羈旅,怡愉憂悴,歷歷在目。
2.
枯萎;憔悴。
1.出自《九嘆·遠逝》屮木搖落,時槁悴兮。
2.出自《魏書·外戚傳下·高肇》〔肇〕朝夕悲泣,至於羸悴。
3.出自《長安交游者贈孟郊》詩何能辨榮悴,且欲分賢愚。
4.出自《諸廟謝雨文》積是驕陽,莫救稻苗之悴;獲茲嘉霪,尚滋秋物之榮。
5.出自《折桂令·楊妃病齒延清齋分賦》曲宴華清何限歡娛,底事朝來,粉悴香癯。
1.指男女情事。
1.猶客堂。
1.落淚。
2.流涕。
散文集。周作人作。1925年發表。收雜文、隨筆五十二篇。大多以談茶、養鳥、賞花為題材,表現作者對閑適生活的情趣,其中也有部分以批評社會為主題。技巧圓熟,行文自然明快,代表了作者早期散文的風格。
1.世尊將說《法華經》入三昧之時﹐天雨四種之花。見《法華經.分別功德品》及《佛說阿彌陀經》◇用以稱自然現象的變幻。
1.連成條狀的雨點。形容雨下得急下得大。
1.雨中的柳條﹐煙霧中的柳葉。形容凄迷的景色。
2.喻情意的纏綿。
1.開始降落的雨﹐雨的前沿。
1.兩棲動物。體長三厘米左右﹐背面綠色﹐腹部白色﹐腳趾上有吸盤﹐可以爬到較高的地方。吃昆蟲。
1.遮風雨用的燈罩。
1.唐杜甫《舟中》詩﹕"風餐江柳下﹐雨臥驛樓邊。"意謂風口處吃飯﹐雨地里住宿◇以"雨臥風餐"形容生活飄泊無定。
1.雨水和霧氣。有時也指很細的雨。
1.細雨﹐毛毛雨。
1.指男女幽會之所。
1.見"雨線"。
1.細雨和雪珠。
詩歌。戴望舒作。1928年發表。主人公在細雨中撐著油紙傘,彷徨在江南悠長的雨巷里,希望逢著一個像丁香一樣美麗而又愁苦的姑娘;當這樣的姑娘出現時,他又感到是那樣地可望而不可及。全詩意境朦朧,韻律鮮明,有很強的音樂美。
1.喻消失得一干二凈。
1.比喻男女離散。
1.下雨天穿的不透水的鞋。
1.降雨的消息。
1.稀疏的雨點。
1.謂對男女之事感到羞怯和厭倦。
1.被雨霧籠罩的峰巒。
1.語本《書.洪范》﹕"曰雨﹐曰昫。"謂雨天和晴天。
1.語本《書.洪范》﹕"曰肅﹐時雨若﹔曰乿﹐時昫若。"后用"雨昫時若"謂晴雨適時﹐氣候調和。
1.防水的靴子。多為雨天所用﹐故稱。
1.多雨的季節。
1.谷雨前采制的茶葉。
1.雨中的飛燕。
2.鳥綱。雨燕科大部分種類的通稱。飛翔力強而且快。筑巢于峭壁縫隙中﹑高大屋檐下或樹洞中。飛行時捕食昆蟲﹐對農林有益。
1.防雨的外衣。
1.指男女歡會之情。
1.清時的一種便禮帽。官員祈雨時或暑月戴用。因帽后亦拖帽纓﹐故稱。
1.下雨前的景色或跡象。
1.指男女約會。
日本故事片。大映電影公司京都制片廠1953年攝制。川口松太郎、依田義賢編劇,溝口健二導演,田中絹代、森雅之主演。日本戰國時代,陶瓷工源十郎和妹夫藤兵衛幻想已發了大財,遂丟棄舊業。源十郎貪色被女鬼迷住,幸得行腳僧相救;藤兵衛謊報戰功當了官,其妻尋夫途中流落娼門。兩人經此波折,終于醒悟,回鄉重操舊業。
1.降雨的云。
2.比喻男女歡會。
1.比喻阻隔男女歡會的障礙物。
1.指男女歡會。
1.雨水。
1.戰國楚宋玉《高唐賦》﹕"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后以"雨沾云惹"為男女情愛之典。
1.防雨用的毛氈。
1.指男女歡會之所。
1.指雨中的行船。
1.方言。雨傘。
1.指來勢猛烈的雨。
1.雨夾雪。
散文。李健吾作。1961年發表。寫作者登泰山時遇雨,而得以觀賞到煙雨變幻中泰山的奇特風光。作品著筆于雨中”,意在寫登山的雨趣”和雨中賞景的感受,并在寫景抒情之中插引傳說故事。語言優美,情趣生動。
1.見"雨僝風僽"。
1.雨勢迅猛。
2.比喻來勢迅猛。
3.群聚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