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破壞,折斷。
1.
退;抑制。
1.出自《易·晉》初六,晉如摧如,貞吉。
2.出自《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當是時,諸公皆多季布能摧剛為柔。
3.出自《上蔣侍郎書》故摧如不進,寬裕以待其時也。
2.
譏刺。
1.出自《詩·邶風·北門》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
3.
墜毀;毀壞。
1.出自《詩·大雅·云漢》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2.出自《詩毛鄭異同辨》摧亦墜也……言先祖之業將墜也。
3.出自《史記·孔子世家》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4.出自《雁門太守行》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鱗開。
5.出自《漱華隨筆·張太岳》江陵權勢薰天,一旦無祿隕世,泡影滅而冰山摧。
6.出自《擇偶記》那邊似乎生了氣,不答應,事情就摧了。
4.
指落下。
1.出自《送岳州李十從軍桂州》詩劍拔蛟隨斷,弓張鳥自摧。
5.
挫??;挫損。
1.出自《韓非子·存韓》今伐韓未可一年而滅,拔一城而退,則權輕於天下,天下摧我兵矣。
2.出自《史記·樂毅列傳》當是時,齊湣王強,南敗楚相唐眜於重丘,西摧三晉於觀津。
3.出自《與張相公》則前日之捷,足以摧其鋒;后日之勝,足以落其膽。
4.出自《漢三君詩·光武》一戰摧大敵,頓使海寓平。
6.
悲痛,哀傷。
1.出自《詩》長歌正激烈,中心愴以摧。
2.出自《寡婦賦》顧影兮傷摧,聽響兮增哀。
3.出自《丁都護歌》一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
4.出自《慈圣光獻皇后啟殯及復土返虞慰皇帝表》感嘆摧咽,遐邇一情。
7.
極;至。
1.出自《太玄·圖》摧上萬物,天地輿新。
2.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辯方位而正則,五精帥而來摧。
3.出自《送靈師》詩古氣參《彖》《系》,高標摧《太玄》。
8.
推。
1.出自《廣雅·釋詁三》摧,推也。
2.出自《送段九秀才歸澧州》詩摧賢路已隔,賑乏力不任。
9.
催,催促。
1.出自《太玄·眾》丈人摧拿。
2.出自《和靈法師游昆明池》落花摧十酒,棲鳥送一弦。
3.出自《水滸傳》后軍便差孫立、楊林、歐鵬、凌振摧軍為合后。
1.無可奈何,沒有辦法。
1.見"無奈"。
1.沒有困難;不困難。
1.不彎曲。
2.比喻不屈服。
1.沒有才能;沒有能力。
2.指沒有才能或能力的人。
3.謙詞。猶不才。
4.謂不能有所作為。
1.不能做什么。
2.猶無能為力。
1.用不上力量。多指沒有力量完成某件事情或解決某個問題。
1.原指不足以供某人役使◇多用于自謙,表示才干比某些人低下。
2.泛指沒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情。
1.猶言無丸泥之固。謂難以固守。
2.不沾泥土。形容潔凈。
1.沒有邊際。
1.饑荒之年。
2.無年壽,壽命不長。
1.來不及一拈指頭。形容時間短暫。
1.猶言勿忘,不要忘記。
2.佛教語。謂無妄念。
1.見"無寧"。
1.諺語。喻無優者退求其次。
1.不要習以為常,不要經常反復地做。
1.無與匹比。
2.沒有同伴。
1.沒有輔助者。
2.沒有邊際。
1.謂駕馬沒有韁繩。
2.比喻馳騁自由。
1.無可比擬。
2.沒有友誼。
1.無會合者。
2.無配偶。
3.無雙;無可匹比。
1.無比;沒有別的能夠相比。
1.不偏頗。
1.不偏向;不邪曲。
1.不偏私,不阿黨。
1.見"無偏無陂"。
1.謂筆直而無偏斜。
1.謂凡事沒有始終平直而不遇險阻的,沒有始終往前而不遇反復的。
1.謂凡事沒有始終平直而不遇險阻的。
1.無所倚仗。
2.沒有憑據。
1.不能憑信;難以料定。
1.見"無憑據"。
1.謂持正不偏。
1.無窮盡;無限度。
2.指無了期。
3.猶言不知何時,難有機會。
4.指沒有約定日期。
1.謂后會難期的別離。
1.同"無與倫比"。
1.猶言無可奈何。
1.什么希奇的事物都有。
1.沒有封疆界限。蘄,通"圻"。
1.小學教師﹑小學教育的簡稱。
①細小的非原則的事生活小節|不拘小節。②音樂術語。節拍的單位。由一強拍到下一強拍前為止的部分。在樂譜中,小節與小節之間曲界以短縱線,稱小節線”。
1.較小的事項﹐細節。
2.指文藝演出或電臺﹑電視臺等播送的短小的節目。
1.宋代以夏歷十二月二十四日為小節夜。
1.見"大桀小桀"。
1.稍稍懂得。
2.撒尿。
3.緩和。
1.小隔閡。
2.見"小價"。
1.指為了小團體的利益﹐違反國家財經紀律而非法設置的公款保管和出納部門。
1.中式大襟衣服的里襟。
1.指夏歷小月。亦指小月的末日。
1.宋代稱低級的中央職官。
2.清代﹐滿人自從六品至從九品﹑蒙古人自從六品至八品﹑漢軍自正六品至從七品﹑漢人自正六品至未入流的某些中央職官皆稱"小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