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躑躅”。〈書〉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徘徊。
1.
亦作“?”、“??”。
2.
見“躅躑”。徘徊。
1.出自《異聞總錄》其人并留絳系羊,語王曰:“羊稍躅躑,謹固勿失。”遂攜錢之邑。及歸,過王,惟絳存焉。
2.出自《華嚴嶺》詩仆馬俱已疲,停鞍聊躅躑。
3.出自《革命軍》拖辮發(fā),著胡服,躅躑而行於倫敦之市。
3.
見“蹢躅”。徘徊不進貌。
1.出自《易·姤》羸豕孚蹢躅。
2.出自《莊子·秋水》蹢??而屈伸,反要而語極。
3.出自《此日足可惜贈張籍》詩轅馬蹢躅鳴,左右泣仆童。
4.出自《房母左太宜人墓表》余之為此言也,猶鳥獸之巡過其故鄉(xiāng),翔回鳴號,蹢躅而踟躕也。
5.出自《困獸記》他在敞廳上蹢躅著,對于自己竟能安于茍活愈來愈加感到驚異。
4.
踩踏;頓足。一說,為觸,抵撞意。見《韓昌黎集》廖瑩中注。
1.出自《逸周書·太子晉》師曠東躅其足。
2.出自《城南聯(lián)句》禮鼠拱而立,駭牛躅且鳴。
3.出自《雞鳴一首贈宗文侄》朝露白如玉,我不敢躅,恐濕我足。
5.
指鳥的跳躍。
1.出自《金樓子·立言上》鳥與鳥遇則相躅,獸與獸遇則相角,馬與馬遇則趹踶,愚與愚遇則相傷。
1.暗中退卻。
1.隱伏貌。
2.暗中燃火。然,通"燃"。
3.黯然貌。
1.地下;深土。
1.猶隱退。
1.水晶一類的礦物。
1.猶潛移默化。
1.猶潛移默化。
1.亦作"潛入"。
2.暗中進入。
3.鉆進水中。
1.謂漸漸滋潤。
2.深深沾惠。
1.水底之魚。
1.偷渡。
1.藏身隱居。
1.亦作"潛深"。
2.深刻。
3.幽深隱蔽。
1.猶深流。
1.謂或隱或顯。
1.暗暗滋生。
1.亦作"潛聲"。
2.猶無聲。
1.秘密出兵。
1.見識深刻;深識;高見。
1.謂秘密出使。
1.亦作"潛水"。
2.潛藏在水中。
3.在水面以下活動。
4.潛藏在地面下第一個隔水層上的地下水。
1.能在水面和水中航行的軍艦。主要任務是用魚雷﹑火炮或導彈攻擊敵船或岸上目標,也可以布雷﹑偵察敵情。
1.潛水員在水面以下所穿的工作服,包括衣﹑鞋﹑帽三部分,不漏水,一般附有貯藏氧氣的裝置。
1.使用潛水裝備從事水下工作的專業(yè)人員。
1.亦作"潛思"。
2.深思。
1.暗中觀察。
1.亦作"潛?"。
2.墓中隧道。
1.亦作"潛臺詞"。
2.戲劇術語。指臺詞的內在實質。包括說話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盡之言等。亦借指某種暗含的意思。
1.隱藏。
1.暗暗地冷淡。
1.偷聽。
2.謂靜聽。
1.亦作"潛通"。
2.暗通;私通。
1.暗中謀劃。
1.隱退;隱居。
2.秘密撤退。
1.深入玩味。
1.隱晦的文字。
1.謂無形中止息。
1.偷襲。
1.指隱士。
1.暗地消除。
1.深浚。
1.謂專心致志。
1.專心致志。
1.亦作"潛行"。
2.謂游泳時人體在水面下游動。
3.暗流。
4.秘密行走。
5.謂專心修行。
1.比喻任人操縱。
1.車之一種,即羊車。
2.上眼皮上的疤痕。
1.猶操縱。
1.謂錢幣質量粗劣。
1.亦作"慳悋"。亦作"慳吝"。
2.吝嗇。
1.見"慳吝"。